一、秘密写在巧克力上(论文文献综述)
查尔顿·佩特斯,余书华[1](2021)在《脱身策略》文中研究表明一家着名医药科技公司创始人乔丹·帕里什拥有一个美满的家庭,然而,看似成功的人生其实早已千疮百孔。乔丹觉得自己山穷水尽,心力交瘁的他只想着早日逃离现实。乔丹的心理医生罗森给了他一个电话号码,告诉他这是一条不能回头的路。绝望的乔丹拨通了电话,随后被自称是"脱身策略公司"的人带走。这家公司专门帮助那些想要摆脱现有生活,在世界的另一处改头换面、重新生活的人。他们制造了乔丹遭遇车祸死亡的假象,乔丹的家人获得了一笔赔偿金,接受了这个事实。但是乔丹很快就后悔了,他不愿以这种狼狈的方式退出原来的生活。想念家人的他希望回归家庭,但脱身策略公司的人强行将乔丹送到日本,严格监视他的生活。乔丹无意中发现以前的同事兼好友亚历克斯与脱身策略公司有过联系。难道这一切都是圈套?
范稳[2](2021)在《太阳转身》文中研究说明第一章1省公安厅刑事侦查局前局长卓世民现在是一个等待死刑判决书的人。他的一生戎马倥偬、身经百战,无论是在战斗的岁月还是和平年代,他就是不断书写传奇的那一类好汉,死神常常都得绕着他走。卓世民曾经设想过倘能死得轰轰烈烈、壮怀激烈,不说像个英雄,至少也不枉为男儿。可万万没有想到,自己将面临这样一种死法。
东方明,魏迟婴[3](2021)在《命运如丝(长篇纪实连载)》文中指出第一章 "悬办"这是萧顺德有生以来遭遇的最大的一桩蹊跷事:明明昨天中共上海市委组织部谭处长跟他谈话时说得很清楚的,让他去上海市人民政府公安局充实干部处领导班子,待到他今天拿着市委组织部的介绍信前往市局报到时,扬帆副局长跟他见了面,说了几句话,这事儿就不见影子了!要说扬帆,跟萧顺德也算得上半个熟人,皖南事变后扬帆担任新四军军法处长时,萧顺德就是军部警卫团的连指导员。尽管没有直接的工作关系,可是天天抬头不见低头见,
迈克尔·卡多斯,秦红梅[4](2021)在《牌局》文中研究说明Bluff by Michael Kardos Copyright?2018 by Michael Kardos Published by arrangement with The Mysterious Press,an imprint of Grove Atlantic, Inc.,through Andrew Nurnberg Associates International Limited Simplified Chinese edition copyright?2021 Yilin Press, Ltd All rights reserved.着作权合同登记号图字:10-2020-229号
禹风[5](2021)在《校长启示录》文中研究表明你要明白我是个体面的人。你和我往来,只要记"体面"两个字,一切好说。先说说外表吧,知道人不可貌相,但外表毕竟是外表:我身高一米七五,不算残废也不高调;我长得不俊,但我那黑框眼镜和忧郁神色,别人一看就猜是教育工作者。我每天,记住是每天,都刮胡子;用剃刀和剃须泡,记住,绝不用电动工具。我的脸颊因此一大片青,绝不坑坑洼洼。我知道打领带有点过分,咱们这不是铁打的农业国么!放宽一步,我只西服配白衬衣。
谢丹[6](2021)在《《庄园学校》(第10-13章)汉译实践报告》文中研究表明儿童文学翻译作为文学翻译的一个重要领域,一直处于边缘地位。儿童是一个国家的希望和未来,通过阅读儿童文学,他们可以接受人文教育,增强艺术的鉴赏力,建立对世界的认知。因此,翻译儿童文学十分重要。本论文是一篇有关儿童文学的翻译实践报告,翻译文本选自美国儿童文学作家安吉拉·布拉泽(Angela Brazil) 的儿童畅销书《庄园学校》(The Manor House School) 第十章至第十三章,讲述了庄园学校里姑娘们多姿多彩的校园生活和充满惊险的探险活动,内容有趣,语言生动、偏口语化,适合儿童阅读。儿童作为一个特殊的读者群体,他们与成人的思维和知识构成有差距,自有有其特殊性。姚斯的接受美学理论主张以读者为中心,更关注目标读者的特点和接受能力。以接受美学为指导,以儿童读者为中心,结合大量案例,词汇、句法、修辞三个层面,分析、讨论了翻译过程中遇到的难点,总结出儿童文学翻译的具体技巧。本文希望通过把接受美学理论和翻译实践相结合,探讨出儿童文学翻译实践在词汇、句法和修辞层面的翻译策略,为今后的儿童文学翻译提供一些帮助和启发。
韦春安[7](2021)在《《致斯黛拉小札》(第1-6封信)汉译实践报告》文中研究指明《致斯黛拉小札》是一本书信集,书中收录了着名作家乔纳森·斯威夫特写给与他具有亲密关系的“斯黛拉”的书信,这些书信以日记的形式撰写,记载了斯威夫特本人从一七一零年至一七一三年间在伦敦的日常生活。斯威夫特在他的书信中提到了很多他遇到的人和事,有些事情背后还蕴含着深厚的英国文化背景。本报告主要涉及该书第一封信至第六封信的汉译实践活动。本报告基于李长栓的“理解、表达、变通”为分析框架,在解读原文内容和分析原文特点的基础上,从词汇、句子、语篇三大层面进行翻译案例分析,总结书信类文本的具体翻译策略和技巧。在词汇方面,源文本中含有大量的专有名词,如人名、地名、官职名称等,还存在一些缩略语、外来语等,需要笔者查阅资料去了解相关知识并进行翻译;在句子层面,源文本中存在许多从句,如定语从句、状语从句和宾语从句,在翻译这些句子时,笔者先要分析句子结构,把握句子各结构之间的关系,然后再对句子的语言意思进行灵活转换。在语篇层面,笔者重点关注句子之间的衔接与连贯,分析句子之间的逻辑关系,然后在翻译中将这些关系展示出来,提高翻译总体的可读性与流畅度。通过本次翻译实践,笔者意识到,在书信类文翻译的过程中,正确理解原文内容对整个翻译实践活动来说尤为重要,同时,在翻译的过程中,还应注意让译文风格与原文风格保持一致。
罗瑞[8](2021)在《小学数学教师研读教材的实践研究 ——以Z名师工作室为例》文中研究说明研读教材既是新课改的要求,也是教师专业化发展的要求,还是教师进行深度课堂教学的基础和前提,是备好课、上好课的核心环节。教师研读教材主要是对教材知识点进行钻研与表达,本研究为深入地剖析这一教学过程,将其分为两个阶段:对教材进行内化的“研”与外化的“读”,但其实“研”与“读”这两个过程是相辅相成的,“研”是“读”的基础,“读”是“研”的升华,二者相统一,即进行教材文本研读和课堂实践研读。本研究以KM市PL区Z名师工作室作为研究对象。主要研究四个方面的问题:第一,“数与代数”模块在小学数学教材中的编排与呈现。第二,小学数学教师研读教材的过程与方法。第三,小学数学教师在具体执教课题中如何研读教材。第四,多轮研读教材教学设计与实践的微循环过程对工作室、教师、学生产生的影响。综合运用文献法、访谈法、观察法以及实物分析法等研究方法,从每一次执教课题选定后进行的第一轮研读,到“课堂教学——干预——反思——修正”过程中的全员集体评课、研讨,从而为执教者提出下一轮的研读建议等一系列活动,研究者一直参与到此工作室对该课题的研究中。基于此研究,得出以下结论:第一,“数与代数”在四大领域中单元数和课时数占比都是最大,且“数的认识”和“数的运算”占比又高于其他部分,每部分都呈现螺旋式的编排,小学阶段深研此模块教材内容具有重要意义。第二,小学数学教师研读教材的过程与方法包括三原则、四愿景、四方法、四方式以及五步骤。(1)三条原则:注重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继承与创新相结合的原则。(2)四个愿景:致力于完成学科教学任务、打造高效课堂;致力于全面、深入地把握教材文本传递的作用;致力于推进素质教育的实施、更好地服务学生;致力于提升教师专业素养、促进其职业发展。(3)四种方法:整体系统研读法、深度追问研读法、横纵对比研读法以及移情理解研读法。(4)四种方式:自我研读、交流研读、合作研读、指导研读。(5)五个步骤:以课标为基本依据,明晰课程总目标与学段目标的要求;“初研”教材整体结构;“再研”教材重点、难点和关键;“细研”主题图、例题和习题;“深研”教材编写意图。第三,“数与代数”模块五个研读课例从“研”到“读”的全过程。研读课例分析中由“研”到“读”四转换:教材文本转换为问题框架、问题框架转换为外部问题、外部问题转换为教学策略以及教学策略转换为教学活动。四环节:研、议、思、写。第四,此课题的开展过程对教师的影响。提升了教师研读教材的能力并且多轮微循环的研讨改进过程增进了教师间的沟通、交流以及合作的能力。对学生的影响。增强了学生对教学内容理解的深度,进而实现深度学习的目标。基于研究结论的启示:工作室课题的开展对提升教师研读水平具有重要意义,制度与策略是改善研读效果的重要基础,应持续、深入地进行研读教材实践研究以及课例开发。
靳丽娜[9](2021)在《《关键句是死亡》(第二十至二十三章)英汉翻译实践报告》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该实践报告是本人在翻译侦探小说《关键句是死亡》(第二十至二十三章)稿件的基础上撰写而成的。侦探小说《关键句是死亡》是英国着名的小说家和剧作家安东尼·霍洛维茨的作品,小说讲述了一起谋杀案案件的发生和推理过程。目前本小说还没有中文译本。侦探小说的语言特点是逻辑推理严密和准确生动。本文采用翻译目的论为指导理论,目的论强调翻译目的决定翻译方法。在翻译过程中,译者借助翻译目的论的目的原则、连贯原则和忠实原则,力求达到与原文相同的表达效果。该实践报告共分为五章:第一章为任务描述,包括源文本的介绍、语言特点以及委托者的要求;第二章为翻译过程描述,主要包括译前准备、翻译过程和译后校对;第三章介绍翻译目的论的三大原则及其在侦探小说中的应用;第四章为案例分析,译者从词汇、对话和句子三个层面选取了部分案例,对翻译实践中采取的不同的翻译策略进行了分析。在词汇的翻译上,译者分析了词类转换、文化负载词加注的翻译案例。在对话的翻译上,分析了增译及省译的翻译案例。在长句翻译上,分析了逆译与拆译的翻译案例。第五章是结论。根据此次翻译实践,译者总结了目的论对于侦探小说翻译的指导作用,同时对翻译过程中的收获以及遇到的问题进行了总结,希望有助于拓宽侦探小说的研究范围。
徐航[10](2021)在《韩国儿童文学《让压力消失的基拉》翻译实践报告》文中研究指明本报告以韩国儿童文学《让压力消失的基拉》一书的翻译实践为基础,总结了在翻译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办法,并针对儿童文学类文本提出了翻译方法和策略。本次翻译实践报告总体分为以下四部分:第一部分是任务介绍。主要包括文本简介、自我管理类儿童文学的特点以及选题的意义与价值三个部分。第二部分是翻译过程描述。主要包括翻译文本相关准备、译前准备、校对三个方面。其中翻译文本相关准备包括文本分析和受众分析两个方面。译前准备包括翻译理论准备、翻译工具的准备。校对分为自我校对和他人校对两个部分。第三部分是案例分析。基于纽马克的文本类型理论,笔者主要从突出表达功能和突出呼唤功能两方面分别对本次翻译实践中遇到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总结出了翻译方法和策略。其中突出表达功能的翻译又分为突出语言风格的翻译和突出文化色彩的翻译,本次翻译实践文本属于自我管理类的儿童文学作品,自我管理类的儿童文学作品意在表达的传递,而此次的翻译实践文本以儿童为目的对象和以文学为题材,重点探讨在翻译中如何更有效地表达语言风格特点和文化色彩。而突出呼唤功能的翻译又分为呼唤主观行动的翻译与呼唤社会思考的翻译,作者希望遇到同样问题的读者从该作品有所收获,希望社会更加关注和重视儿童的心理问题,因此笔者在翻译过程中,需要反复斟酌采用不同的方法来更好地达到呼唤的效果。第四部分是对本次翻译实践报告的总结。在这一章中,笔者总结了此次翻译实践中的经验和收获,以及整个翻译过程中的不足,并归纳出未来需要继续努力的方向,和为此应作出的努力。
二、秘密写在巧克力上(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秘密写在巧克力上(论文提纲范文)
(2)太阳转身(论文提纲范文)
第一章 |
1 |
2 |
3 |
4 |
第二章 |
5 |
6 |
7 |
8 |
第三章 |
9 |
10 |
11 |
12 |
第四章 |
13 |
14 |
15 |
16 |
第五章 |
17 |
18 |
19 |
20 |
第六章 |
21 |
22 |
23 |
24 |
第七章 |
25 |
26 |
27 |
28 |
第八章 |
29 |
30 |
31 |
32 |
第九章 |
33 |
34 |
35 |
36 |
(3)命运如丝(长篇纪实连载)(论文提纲范文)
第一章 “悬办” |
第二章 失踪的“特费” |
第三章 寻找“青痣瘢” |
第四章 烈士遗物 |
第五章 醉春楼遇险 |
第六章 外国神父 |
第七章 黑衣人之谜 |
第八章 国药号老板 |
第九章 油锅捞秤砣 |
第十章 蹊跷的爆炸案 |
第十一章 三官镇惊变 |
第十二章 三友观夜谈 |
第十三章 曹家渡劫案 |
第十四章 镇长之死 |
第十五章 车行老板的隐秘 |
第十六章 狭路相逢 |
第十七章 “叛徒”的女儿 |
(4)牌局(论文提纲范文)
要目 |
第一部 |
A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第二部 |
A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J |
Q |
K |
第三部 |
A |
2 |
3 |
4 |
5 |
6 |
(5)校长启示录(论文提纲范文)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六 |
七 |
八 |
九 |
十 |
十一 |
十二 |
十三 |
十四 |
十五 |
(6)《庄园学校》(第10-13章)汉译实践报告(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Chapter One Introduction |
1.1 Background of the project |
1.2 Significance of the project |
1.3 Structure of the report |
Chapter Two Translation Process |
2.1 Pre-translation |
2.2 While-translation |
2.3 Post-translation |
Chapter Three Theoretical Foundation |
3.1 Introduction to Reception Aesthetics Theory |
3.2 The feasibility of the theory |
Chapter Four Case Study |
4.1 At lexical level |
4.1.1 Modal particle |
4.1.2 Erhua words |
4.1.3 Reduplicated words |
4.1.4 Four-character structure |
4.2 At syntactic level |
4.2.1 Segmentation |
4.2.2 Restructuring |
4.3 At rhetorical level |
4.3.1 Simile |
4.3.2 Onomatopoetia |
4.3.3 Hyperbole |
4.3.4 Personification |
4.4 At cultural level |
4.5 Summary |
Chapter Five Conclusion |
5.1 Enlightenment |
5.2 Limitations |
References |
Appendix |
Acknowledgements |
(7)《致斯黛拉小札》(第1-6封信)汉译实践报告(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Chapter One Introduction |
1.1 Introduction to the Project |
1.2 Significance of the Project |
1.3 Structure of the Report |
Chapter Two Process Description |
2.1 Pre-translation |
2.1.1 Text Analysis |
2.1.2 Reference to Parallel Text and Other Related Materials |
2.2 While Translation |
2.2.1 Difficulties in Translation |
2.2.2 Choice of Translation Tools |
2.2.3 Teamwork |
2.3 After Translation |
2.3.1 Proofreading |
2.3.2 Polishing |
Chapter Three Theoretical Framework |
3.1 The Origin of the CEA Framework |
3.2 An Overview of the CEA Framework |
3.2.1 Comprehension |
3.2.2 Expression |
3.2.3 Adaptation |
Chapter Four Case Analysis |
4.1 At Lexical Level |
4.1.1 Translation of Proper Nouns |
4.1.2 Translation of Abbreviations |
4.1.3 Translation of Terminologies |
4.2 At Syntactic Level |
4.2.1 Translation of Long and Complex Sentences |
4.2.2 Translation of Passive Sentences |
4.3 At Textual Level |
Chapter Five Conclusion |
5.1 Enlightenments |
5.2 Limitations |
References |
Appendix |
Acknowledgements |
(8)小学数学教师研读教材的实践研究 ——以Z名师工作室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核心概念界定与相关概念辨析 |
1.3 研究的理论基础与模式 |
1.4 研究的内容 |
1.5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1.6 研究的思路 |
1.7 论文的结构 |
第2章 文献综述 |
2.1 课程理解的相关研究 |
2.1.1 教师课程理解的内涵 |
2.1.2 教师课程理解的基本内容 |
2.1.3 教师课程理解的影响因素 |
2.2 教材理解的相关研究 |
2.2.1 教材理解重要性 |
2.2.2 教材使用 |
2.3 研读教材的相关研究 |
2.3.1 研读教材的重要性 |
2.3.2 研读教材的内容 |
2.3.3 研读教材的视角 |
2.3.4 研读教材的方法 |
2.3.5 研读教材的策略 |
2.4 文献评述 |
第3章 研究设计 |
3.1 研究对象 |
3.2 研究工具 |
3.3 研究方法 |
3.4 资料收集与整理 |
3.5 研究的伦理 |
3.6 小结 |
第4章 小学数学教材“数与代数”模块的内容分析 |
4.1 研读“数与代数”模块的总体设计 |
4.1.1“数与代数”在四大模块中单元数的分布情况 |
4.1.2“数与代数”在四大模块中课时数的分布情况 |
4.1.3“数与代数”模块知识结构体系的呈现 |
4.1.4“数与代数”模块新知识例题数分布情况 |
4.1.5“数与代数”模块单元、节的基本结构 |
4.2“数的认识”部分教学内容分析 |
4.2.1 研读教材知识结构体系 |
4.2.2 研读教学内容间的联系与衔接 |
4.3“数的运算”部分教学内容分析 |
4.3.1 研读教材知识结构体系 |
4.3.2 研读教学内容间的联系与衔接 |
4.4“常见的量”部分教学内容分析 |
4.4.1 研读教材知识结构体系 |
4.4.2 研读教学内容间的联系与衔接 |
4.5“探索规律”部分教学内容分析 |
4.6“代数初步”部分教学内容分析 |
4.6.1 研读“式与方程”部分教材知识结构 |
4.6.2 研读“正、反比例”部分教材知识结构 |
4.7 研读“数与代数”模块教学内容的特点 |
4.7.1 关注生活情境的运用 |
4.7.2 关注学生数感的培养 |
4.7.3 重视算理与算法的联系 |
4.7.4 重视估算意识与能力的培养 |
4.8 小结 |
第5章 小学数学教师研读教材的过程与方法 |
5.1 小学数学教师研读教材的愿景 |
5.1.1 致力于完成学科教学任务、打造高效课堂 |
5.1.2 致力于全面、深入地把握教材文本传递的作用 |
5.1.3 致力于推进素质教育的实施、更好地服务学生 |
5.1.4 致力于提升教师专业素养、促进其职业发展 |
5.2 小学数学教师研读教材时应遵循的原则 |
5.2.1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 |
5.2.2 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相结合的原则 |
5.2.3 继承与创新相结合的原则 |
5.3 小学数学教师研读教材的方法 |
5.3.1 整体系统研读法 |
5.3.2 深度追问研读法 |
5.3.3 横纵对比研读法 |
5.3.4 移情理解研读法 |
5.4 小学数学教师“研”教材文本的步骤 |
5.4.1 课标为据,明晰要求 |
5.4.2“初研”教材整体结构 |
5.4.3“再研”教材重点、难点和关键 |
5.4.4“细研”主题图、例题和习题 |
5.4.5“深研”教材编写意图 |
5.5 小学数学教师研读教材的方式 |
5.5.1 自我研读 |
5.5.2 交流研读 |
5.5.3 合作研读 |
5.5.4 指导研读 |
5.6 小学数学教师研读教材前后的教育教学效果 |
5.7 小结 |
第6章 小学数学教师研读教材的课例分析 |
6.1 研读教材课例的选取 |
6.1.1 内容层次 |
6.1.2 水平层次 |
6.1.3 结构层次 |
6.2“数的认识”部分课例分析——还原数学知识的本质原理 |
6.2.1 执教教师、学生与教学主题 |
6.2.2 课标、教材、教师教学用书中的“分数的初步认识” |
6.2.3 教师内化教材“研”的过程 |
6.2.4 教师外化教材“读”的过程 |
6.3“数的运算”部分课例分析——还原数学知识的本质原理 |
6.3.1 执教教师、学生与教学主题 |
6.3.2 课标、教材、教师教学用书中的“单价、数量和总价” |
6.3.3 教师内化教材“研”的过程 |
6.3.4 教师外化教材“读”的过程 |
6.4“常见的量”部分课例分析——追溯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 |
6.4.1 执教教师、学生与教学主题 |
6.4.2 课标、教材、教师教学用书中的“认识钟表” |
6.4.3 教师内化教材“研”的过程 |
6.4.4 教师外化教材“读”的过程 |
6.5“探索规律”部分课例分析——丰富数学知识的表现形式 |
6.5.1 执教教师、学生与教学主题 |
6.5.2 课标、教材、教师教学用书中的“数学广角——数与形” |
6.5.3 教师内化教材“研”的过程 |
6.5.4 教师外化教材“读”的过程 |
6.6“代数初步”部分课例分析——追溯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 |
6.6.1 执教教师、学生与教学主题 |
6.6.2 课标、教材、教师教学用书中的“用字母表示数” |
6.6.3 教师内化教材“研”的过程 |
6.6.4 教师外化教材“读”的过程 |
6.7“数与代数”模块各教学课例研读设计的形成过程 |
6.7.1 各教学课例研读设计的形成过程 |
6.7.2 微循环研究过程的作用 |
第7章 研究的结论与反思 |
7.1 研究的结论 |
7.2 基于研究结论的启示 |
7.3 研究的反思 |
7.4 结束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研究成果 |
致谢 |
(9)《关键句是死亡》(第二十至二十三章)英汉翻译实践报告(论文提纲范文)
Abstract |
摘要 |
Chapter One Task Description |
1.1 Background of the Task |
1.2 Requirements of the Entruster |
1.3 Linguistic Features of the Source Text |
Chapter Two Process Description |
2.1 Translation Preparations |
2.2 Translation Process |
2.3 Proofreading |
Chapter Three Theoretical Framework |
3.1 Introduction to Three Rules of Skopos Theory |
3.2 Applications of the Skopos Theory in Translation |
Chapter Four Case Analysis |
4.1 Translation of Words |
4.1.1 Semantic Selection |
4.1.2 Conversion of Parts of Speech |
4.1.3 Annotation of Culture-loaded Words |
4.2 Translation of Dialogues |
4.2.1 Amplification |
4.2.2 Omission |
4.2.3 Substitution |
4.3 Translation of Complex Sentences |
4.3.1 Inversion |
4.3.2 Division |
Chapter Five Conclusion |
References |
AppendixⅠ |
AppendixⅡ |
AppendixⅢ |
Acknowledgments |
(10)韩国儿童文学《让压力消失的基拉》翻译实践报告(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摘要 |
第一章 任务介绍 |
1.1 翻译任务简介 |
1.2 文本简介 |
1.3 自我管理类儿童文学的特点 |
1.4 选题意义及价值 |
1.4.1 选题意义 |
1.4.2 实用价值 |
第二章 翻译过程 |
2.1 翻译文本的相关准备 |
2.1.1 文本分析 |
2.1.2 受众分析 |
2.2 译前准备 |
2.2.1 翻译理论准备 |
2.2.2 翻译工具的准备 |
2.3 校对 |
2.3.1 自我校对 |
2.3.2 他人校对 |
第三章 案例分析 |
3.1 突出表达功能的翻译 |
3.1.1 突出语言风格的翻译 |
3.1.2 突出文化色彩的翻译 |
3.2 突出呼唤功能的翻译 |
3.2.1 呼唤主观行动的翻译 |
3.2.2 呼唤儿童思考的翻译 |
第四章 总结 |
4.1 翻译实践的经验和收获 |
4.2 翻译实践中的不足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四、秘密写在巧克力上(论文参考文献)
- [1]脱身策略[J]. 查尔顿·佩特斯,余书华. 译林, 2021(05)
- [2]太阳转身[J]. 范稳. 当代, 2021(05)
- [3]命运如丝(长篇纪实连载)[J]. 东方明,魏迟婴. 啄木鸟, 2021(07)
- [4]牌局[J]. 迈克尔·卡多斯,秦红梅. 译林, 2021(04)
- [5]校长启示录[J]. 禹风. 青年作家, 2021(06)
- [6]《庄园学校》(第10-13章)汉译实践报告[D]. 谢丹. 广西师范大学, 2021(12)
- [7]《致斯黛拉小札》(第1-6封信)汉译实践报告[D]. 韦春安. 广西师范大学, 2021(12)
- [8]小学数学教师研读教材的实践研究 ——以Z名师工作室为例[D]. 罗瑞. 云南师范大学, 2021(08)
- [9]《关键句是死亡》(第二十至二十三章)英汉翻译实践报告[D]. 靳丽娜. 山东财经大学, 2021(12)
- [10]韩国儿童文学《让压力消失的基拉》翻译实践报告[D]. 徐航. 大连外国语大学, 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