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梗死急性期血压水平及降压治疗与预后的关系研究

脑梗死急性期血压水平及降压治疗与预后的关系研究

论文摘要

目的观察脑梗死急性期血压变化规律,研究急性期血压水平与预后的关系,探讨脑梗死急性期给予降压治疗对预后的影响,为脑梗死急性期血压管理提供临床依据。方法收集2009年8月~2010年8月河北联合大学附属医院神经内科二病区连续入院的脑梗死病人,根据入选标准共纳入患者164例,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进行基本资料收集,动态监测两组患者入院14天内的血压变化,干预组给予降压治疗,使其24小时内收缩压降低10%~20%(但收缩压≥120mmHg,舒张压≥80mmHg),到入院第7天时血压降至140/90mmHg以下,14天内血压维持在这一水平。观察两组患者入院、14天、3个月时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生活自理程度,并进行死亡登记,随访3个月期间是否发生脑卒中再发、心血管事件(包括心肌梗死、心力衰竭)和肾功能衰竭。采用SPSS13.0对所有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应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计算脑梗死急性期血压不同水平组研究结局发生的RR值及其95%CI、分析急性期降压治疗对预后的影响。采用Kaplan-Meier方法绘出干预组与对照组随访期间累积事件发生率曲线,并采用Log-rank方法进行显著性检验。结果1急性脑梗死患者以入院时血压最高,在入院24小时内迅速下降。第5~7天血压渐趋平稳,将8~14天每天的平均血压经方差分析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说明到8~14天时血压基本稳定。将干预组和对照组不同时间点的血压进行比较,经t检验,两组患者入院时血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第4、5、6、7、8~14天两组收缩压差异有显著性,干预组低于对照组,但两组不同时间点的舒张压经统计学分析无差别。2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调整了年龄、性别、高血压病史、入院NIHSS评分后,以入院24小时内平均收缩压在140~159mmHg者作为参比,收缩压在<119mmHg、160~179mmHg、≥180mmHg时,14天及3个月发生研究结局的RR值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140~159mmHg的基础上,随着收缩压水平的升高或下降,研究结局的发生风险随之增加,呈U型关系。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调整了年龄、性别、高血压病史、入院NIHSS评分后,以入院24小时内平均舒张压在90~99mmHg者作为参比,舒张压在<79mmHg、≥110mmHg时,14天及3个月发生研究结局的RR值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90~99mmHg的基础上,随着舒张压水平的升高或下降,研究结局的发生风险也随之增加,呈U型关系。3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调整了年龄、性别、高血压病史、入院NIHSS评分后,与入院7天内平均收缩压在<140mmHg者相比,收缩压在160~179mmHg时,急性脑梗死患者14天发生研究结局的RR值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3个月时RR值无统计学意义。收缩压在≥180mmHg时,急性脑梗死患者14天、3个月发生研究结局的危险性均增加,RR值有统计学意义,P<0.05。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调整了年龄、性别、高血压病史、入院NIHSS评分后,与入院7天内平均舒张压在<90mmHg者相比,舒张压≥110mmHg的脑梗死病人14天、3个月研究结局的发生风险增加,RR值有统计学意义,P<0.05。4干预组和对照组在14天时的NIHSS评分及死亡/生活依赖比率无统计学差异,说明急性期降压治疗对脑梗死患者14天预后无影响;而3个月时干预组病人的NIHSS评分较对照组显著降低,神经功能改善明显,且死亡/生活依赖比率亦低于对照组。5应用Kaplan-Meier方法计算干预组与对照组累积事件发生率,并绘出累积事件发生率曲线,两组间的差异用Log-rank方法进行显著性检验,结果显示χ2=1.882,P=0.170,两组患者在3个月期间累积事件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6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降压治疗对14天死亡/生活依赖无影响,但急性期给予降压治疗可降低脑梗死病人3个月的死亡/生活依赖风险。此外,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24小时内血压下降幅度、年龄及入院时NIHSS评分与急性脑梗死患者14天、3个月预后独立相关。结论1急性脑梗死患者以入院时血压最高,入院24小时内迅速下降,第5~7天血压趋于平稳,8~14天保持在这一水平。2脑梗死急性期入院24小时内平均收缩压在140~159mmHg或平均舒张压在90~99mmHg时,14天及3个月死亡/生活依赖发生率最低,预后最佳,在收缩压为140~159mmHg或舒张压为90~99mmHg基础上,随着血压水平的升高或下降,急性脑梗死患者发生研究结局的风险也随之增加,呈U型关系。分别以脑梗死急性期入院7天内平均收缩压在<140mmHg时、平均舒张压在<90mmHg时为参比,血压水平升高,可增加患者发生研究结局的危险性。3脑梗死急性期降压治疗对14天预后无影响,但有利于3个月神经功能改善并可降低发生死亡/生活依赖的危险性。

论文目录

  •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英文缩略词表
  • 前言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表
  • 综述 脑梗死急性期血压与预后关系的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
  • 相关论文文献

    • [1].基于物联网的智能血压监控系统关键技术研究[J]. 中国数字医学 2019(12)
    • [2].概数的准确用法[J].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19(11)
    • [3].血压的监测[J].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科普版) 2019(34)
    • [4].康复护理干预对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的临床影响[J].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 2019(85)
    • [5].延续性护理对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和生活质量的影响分析[J]. 中国医药科学 2019(23)
    • [6].特征自提取的深度学习血压预测模型研究[J]. 传感器与微系统 2020(04)
    • [7].升高的血压对动脉弹性变化的影响[J]. 泰山医学院学报 2020(05)
    • [8].延续性护理对高血压患者血压及生活质量的影响研究[J]. 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 2020(11)
    • [9].测量血压要避开四个错误细节[J]. 建筑工人 2020(08)
    • [10].定时护理对高血压患者晨峰血压控制及治疗效果的影响[J]. 兵团医学 2018(03)
    • [11].病例206:血压瞬间波动明显的高血压患者1例[J]. 中华高血压杂志 2019(03)
    • [12].血压忽高忽低怎么办[J]. 人民政坛 2019(05)
    • [13].延续护理对高血压患者血压、生活质量的影响研究[J]. 中国医药指南 2019(28)
    • [14].轻中度慢性高血压孕期血压维持和控制水平对母儿结局影响研究[J]. 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 2018(01)
    • [15].高血压社区管理对患者血压控制的效果研究[J]. 现代诊断与治疗 2018(05)
    • [16].温度对血压变化影响的研究进展[J]. 环境卫生学杂志 2018(02)
    • [17].探讨互动式护理对社区高血压病患者血压控制作用[J]. 中外医学研究 2018(23)
    • [18].在家里如何测量血压[J].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科普版) 2011(01)
    • [19].我的血压不稳定是怎么回事?[J].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科普版) 2014(11)
    • [20].把在家中测量血压变得简单[J].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科普版) 2014(17)
    • [21].注意血压下降过低[J].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科普版) 2015(23)
    • [22].在家测血压[J].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08(11)
    • [23].心率是否会影响到血压?[J].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09(11)
    • [24].怎样降低血压[J].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10(01)
    • [25].三种血压测量法 诊断标准各不同[J]. 江苏卫生保健 2018(11)
    • [26].社区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效果的社会决定因素[J]. 中国卫生事业管理 2017(02)
    • [27].饮食杂一点,血压稳一点[J]. 家庭服务 2017(01)
    • [28].社区高血压健康宣教的预防效果观察[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6(87)
    • [29].管好血压,您应该知道的[J]. 中医健康养生 2017(04)
    • [30].血压忽高忽低,管不住?那是你方法出了问题![J]. 中医健康养生 2017(06)

    标签:;  ;  ;  ;  

    脑梗死急性期血压水平及降压治疗与预后的关系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