味:作为传统文学阅读理论类型的存在

味:作为传统文学阅读理论类型的存在

论文摘要

在传统文论中,“味”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它既指向作品审美特性,又指向文学阅读,“味”也就成了最具有中国特色的文论范畴之一。本文试图从“味”作为阅读形式的一面进行把握,探索其特性与规律。作为动词的“味”具有兼指性,“味”的对象就是诗味。首先,“味”是一种生命体验的阅读方式,读者沉潜于作品之中,主客交融。其次,“味”是一种审美阅读。这里审美的内涵远远大于无功利无目的性。“味”是最符合文学阅读本质的一种方式,它具有丰富的内涵。从对字句、修辞、结构的品味,到对文学中的意味、情味、滋味甚至形而上之味外味等的玩味,“味”所打开的是文学的最广阔的空间,给读者带来了想象的自由与精神的提升。作为审美阅读,“味”不向外寻求意义,具有持续性,重在细细品味的过程。再次,“味”极具个人性。文学作品本身的言象意结构生成了含蓄蕴藉的韵味,这使“味”成为一种难以言传的自得的阅读过程。本文还认为,由于“味”强调咀嚼细味,强调久味熟味和回味,“味”的方式与文学最相符合。不论何种阅读方式都需要从对作品的审美细读出发,然后才能够言及其他。因而,“味”的阅读方式是一种元阅读,即其他诸种阅读方式都需要经历的基础阶段。本文对作为阅读形式的“味”与文学的关系、与审美的关系,“味”的特性,及“味”的阅读过程等,均有所解读。本文还论述了“味”的阅读效应,并分别阐发了“味”的阅读形式对作者、作品、读者等方面的影响。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一、味作为文学阅读方式
  • (一) 味与文学
  • (二) 何为味
  • (三) 味的特性
  • 1、味的审美性
  • 2、味的过程的延时性
  • 3、味的自得性
  • 二、味的对象与开展
  • (一) 味的对象
  • (二) 味的进行
  • 1、关于味的阅读储备
  • 2、阅读心态:玩味
  • 3、味的整体原则:涵泳浸渍,意味自出
  • 4、味的过程:入出与审美距离
  • (1) 细味与统观
  • (2) 出与审美距离
  • (3) 余味与回味
  • (4) 熟味
  • 三、味的效应及影响
  • 四、结语
  • 参考文献
  • 论文后记
  •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  ;  ;  

    味:作为传统文学阅读理论类型的存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