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农村发展是中国未来发展中的一个关键所在。要顺利推进新农村建设、发展现代农业、保障农民收入持续稳定的增长和实现城镇化等目标,都必须以农村人力资本水平大幅度提高为基本前提。然而,农村人力资本水平的真实情况如何以及哪些因素制约着人力资本的提升等问题还缺乏足够清晰的认识。尤其是针对省域的农村人力资本研究文献更为稀少。基于此,本文以山东省为案例,根据山东省相关数据资料,尤其是从本人组织的大规模调研中获得的数据,从正规教育、在职培训、医疗健康、就业转移四个方面,全面考察了山东省农村人力资本投资的现状、制约因素和问题,最后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全文的基本结构是,首先在导言部分对研究的背景、意义、主要内容、研究方法和所进行的调研的基本情况做了介绍;然后综述了人力资本、人力资本投资和中国农村人力资本投资的研究进展,并对人力资本、人力资本投资及农村人力资本投资等概念做出科学界定;随后以本人的调研数据和其他资料为基础,对教育、培训、医疗健康、就业转移这四个人力资本形成要素逐一展开了分析研究。教育方面,山东的农村基础教育投入、办学条件等都在改善,但是整体水平依然不高,职业教育也处于全国前列,但与先进省区有较大差距,并且山东省东西部之间呈现出较大的地区差异。计量分析发现基础教育与农民收入之间不存在显著关系,职业教育投入则能较为显著地提高农民收入。因此,首先要加大职业教育的投入力度,争取短时期内使农民收入有快速增长,其次稳步提高基础教育水平,因为基础教育是职业教育以及其他人力资本形成要素的必备基础。培训方面,在政府的推动下对农民进行了大规模的培训,培训投入、体系、成效都有着显著的进步,山东各地也发展出了各具特色的培训模式。但与先进省市相比还有不小的差距,省内区域间发展也不平衡,尤其是存在培训推动政出多门、体制不顺等突出问题。计量分析发现培训可以明显地增加农民的收入。因此,要理顺体制、创新模式、加大培训力度,争取实现提升农村人力资本和快速提高农民收入的目标。劳动力转移方面,山东省坚持走农村劳动力就地就近转移的道路,主要是通过大力发展地方经济来推动农村劳动力向非农领域转移,且在省内呈现出劳动力由西部向东部流动的局面。但是受观念、体制、素质等因素的影响,山东农村尚有近千万人口需要转移。因此,要坚持通过地方经济发展促进农村劳动力就地就近转移的方向,进一步突破观念、体制等方面的约束,加速推动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步伐。医疗健康方面,山东的农村医疗卫生事业发展较快,尤其是农村合作医疗发展更是迅速,农民整体健康水平良好,但是农村医疗健康投入和体系建设与农民需求之间还有着很大的差距,山东省内的地区差异也十分显著。因此,今后要大力探索多元化的医疗保障模式、理顺管理体制、加大投入力度,持续稳定地提高农民的健康水平。最后对全文进行了总结,指出了走出“人力资本投资低水平自我固化陷阱”的努力方向。强调正是因为农村人力资本的投资收益率低下抑制了本应作为农村人力资本投资主体——农民的投资主动性,导致人力资本投资被长期固化在低水平状态。因此要从根本上改变农村人力资本投资低水平的现状必须要着力走出“人力资本投资低水平自我固化陷阱”。全文总的结论是,(1)山东省农村人力资本投资整体上处于低水平状态,不仅投资收益率低,而且部分投资形成因素与农民收入之间缺乏明确的关系。(2)投资形成中农民缺乏明显的投资积极性,主要依靠来自于政府的外部推动,但是政府等外部支持的制度化水平、持续性、系统性还不高。(3)职业教育、培训等有助于直接提高农民就业机会和收入水平的人力资本形成要素对山东省农村人力资本水平有着较为直接的正向影响。(4)提高农村人力资本投资水平的关键在于走出“人力资本投资低水平自我固化陷阱”。因此,在短期内围绕提高农民收入的目标,重点发展农村职业教育和培训;从长期看应强调逐步提高投资收益率,提高农村劳动力价格,促使农村人力资本走上良性自我循环的道路;与此同时,应加大基础教育和医疗卫生投入,改善农村人力资本投资的内在基础,不断增加农村人力资本积累,形成农民增收的根本和长效机制。主要创新,一是揭示了教育、培训、医疗卫生和就业转移在促进山东省农村人力资本形成中的作用。运用本人组织的农村调查所取得的较丰富的第一手资料(加之相关统计数据)对山东省农村人力资本投资的现状特征进行宏观分析和概括,明晰了山东农村地区教育、培训、农民转移与农民收入之间的关系,丰富了省域农村人力资本投资的研究。二是提出并阐释了“人力资本投资低水平自我固化陷阱”理论。三是从农村人力资本投资的角度,提出了如何建立山东省农民增收长效机制的政策建议。
论文目录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人力资本论文; 农村人力资本论文; 农村人力资本投资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