陇东黄土高原沟壑区山楂早实丰产栽培技术研究

陇东黄土高原沟壑区山楂早实丰产栽培技术研究

论文题目: 陇东黄土高原沟壑区山楂早实丰产栽培技术研究

论文类型: 硕士论文

论文专业: 种植

作者: 刘晓正

导师: 樊金拴

关键词: 山楂,黄土高原,栽培技术,引种,早实丰产

文献来源: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发表年度: 2005

论文摘要: 山楂是我国特有的果树之一,属于蔷薇科(Rosaceae)山楂属(Cratacegus)。山楂属植物全世界有1000余种,广泛分布在亚、欧、美、非各州,以北美洲种类最多,产于我国的有18种及6个变种,几乎分布于全国各地,被广为栽培。山楂的果肉、果核及叶片等部位都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果实是“药食同用”的上等补品;山楂树适宜性强,易于栽培管理;山楂树叶片能吸收空气和土壤中的铝氧化物和汽油燃烧后的废气,是良好的园林观赏植物和城市工矿区绿化树种。 本文根据甘肃陇东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特点,以敞口、绛红、辽红山楂品种为试材,从不同优良品种引种适宜性、不同栽植时期和不同处理方法以及不同保护措施对栽植成活率的影响、不同管理措施对山楂早实丰产的影响、不同间作模式复合经营的经济效益比较等方面进行试验研究,为山楂栽培的优质、早实、丰产提供技术支撑。其主要研究结果如下: 1、从造林试验结果表明,3个品种在陇东黄土高原沟壑区能正常生长,且生长量较大,抗寒、耐旱、抗病能力较强,造林成活率高。比较而言,供推广的品种以敞口最好,绛红次之,辽红较差。因此建议在大面积推广工作中以敞口为主要栽培品种, 2、在相同立地条件下,不同栽培措施对山楂产量的影响次序是:品种—施氮量—密度。品种对山楂产量的影响达到极显著水平,施氮肥量与栽植密度对其产量的影响差异不显著。进一步得出品种(敞口)+施氮量(0.3kg/株)+栽培密度[2m×4m(即1260株/hm~2)]最优组合。该组合既可节省肥料,又可达到目标产量。 3、在不同立地类型条件下,立地类型与栽培密度对山楂生长量和成活率有明显差异,立地类型以沟台为优,塬面次之,塬坡最差。因此,山楂栽培的最佳部位以塬坡、沟台为好。栽培株行距以2m×4m为较优,3m×4m、3m×3m、2m×2m也可采用,但在干旱区造林不宜采用2m×2m的株行距,因为其密度太大,营养水分缺乏致使成活率大大降低。从总体上看,前期宜加大定植密度,提高土地覆盖率,以充分利用光能和地力,发挥整体优势,才能获得高产。 4、栽植时间和栽植方法是影响山楂栽植成活的关键因素。在陇东黄土高原沟壑区,早春、晚秋均是山楂栽植的黄金季节,只是秋季栽植效果更好。因北方地区春季干旱多风、春栽苗木枝条水分容易抽干。秋季栽植的山楂苗木,采用压条埋土防寒措施,栽植成活率比对照提高22.0%。春季栽植山楂的最佳时期为早春的3月中旬至4月上旬;在山楂栽植前,应对腐、伤根梢进行修剪,并用100mg/L的ABT生根粉3号浸根60min,栽植成活率可提高22.5%,并对促进山楂早萌芽、快生长具有明显效果;栽后浇水、地

论文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山楂种质资源研究概况

1.1.1 山楂的种及品种

1.1.2 山楂的地理分布

1.2 山楂生物和生态学特性研究

1.2.1 山楂生物学特性

1.2.2 山楂生态学特性

1.3 山楂引种研究现状

1.4 山楂早实丰产栽培技术研究

1.4.1 山楂的扦插移栽研究进展

1.4.2 品种与栽植密度对山楂早实丰产的影响

1.4.3 整形修剪对山楂早实丰产的影响

1.4.4 植物生长调节剂对山楂早实丰产的影响

1.4.5 其它管理措施对山楂早实丰产的影响

1.4.6 山楂—农作物间作模式复合经营效益研究

1.5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第二章 研究材料和方法

2.1 试验地概况

2.1.1 试验地1

2.1.2 试验地2

2.2 试验材料和方法

2.2.1 山楂优良品种引种适宜性的研究

2.2.2 提高山楂栽植成活率技术的研究

2.2.3 山楂早期丰产(生长发育)栽培技术措施

2.2.4 山楂—农作物不同间作模式复合经营的效益比较

第三章 结果与分析

3.1 山楂优良品种引种适宜性的研究

3.1.1 相同立地条件下,不同品种、不同密度生长结果试验

3.1.2 不同立地条件下,相同品种,不同栽培密度生长量比较试验

3.2 提高山楂栽植成活率技术的研究

3.2.1 不同栽植时期对山楂成活率的影响

3.2.2 ABT生根粉对山楂栽植成活率的影响

3.2.3 压条埋土(不同保护措施)对山楂栽植成活率的影响

3.2.4 春覆地膜对山楂栽植成活率的影响

3.3 山楂早期丰产(生长发育)栽培技术

3.3.1 施用基肥对山楂生长的影响

3.3.2 抽槽换土对山楂生长结果的影响

3.3.3 整形修剪对山楂幼树生长的影响

3.3.4 环割对山楂幼树成花与座果的影响

3.3.5 激素对山楂促花座果的影响

3.3.6 地膜和生物覆盖对山楂幼树生长发育的影响

3.4 山楂-农作物不同间作模式复合经营的效益比较

第四章 结论与讨论

4.1 结论

4.2 讨论

图版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发布时间: 2007-04-06

参考文献

  • [1].山楂果实酚类物质组分分析及其生物活性评价[D]. 沈燕琳.浙江大学2014
  • [2].观赏山楂的适应性比较研究[D]. 李淑娟.甘肃农业大学2007
  • [3].裂壳对促进山楂种核发芽的研究[D]. 张蕊婧.河北科技师范学院2015
  • [4].基于高光谱成像技术的山楂无损检测研究[D]. 李涛杰.山西农业大学2015
  • [5].金链花与欧洲红花山楂引种及繁殖技术研究[D]. 丛磊.北京林业大学2004
  • [6].金链花和红花山楂扩繁技术和关键栽培技术研究[D]. 刘江华.北京林业大学2006
  • [7].欧洲红花山楂离体繁殖研究[D]. 赵慧婕.北京林业大学2005
  • [8].山楂和桃遗传多样性的RAPD分析及甜椒内质网小分子量热激蛋白基因的克隆与功能分析[D]. 冯海霞.聊城大学2010
  • [9].山楂黄酮对小鼠血脂和生脂与脂解基因转录表达的作用[D]. 谢伟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9
  • [10].有机肥对黄土高原梨枣生长、果实品质及土壤环境的效应研究[D]. 刘倩雯.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2

相关论文

  • [1].山楂种质资源性状调查与分析[D]. 赵瑞.河北科技师范学院2015
  • [2].河北燕山地区山楂推广栽培中关键技术研究[D]. 闫玮.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3
  • [3].山东省青州市山楂产业发展研究[D]. 刘芳.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3
  • [4].榆林地区仁用杏引种与丰产栽培技术研究[D]. 曹双成.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8
  • [5].花椒良种选育及丰产栽培技术研究[D]. 原双进.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7
  • [6].金链花和红花山楂扩繁技术和关键栽培技术研究[D]. 刘江华.北京林业大学2006
  • [7].桃新品种超红短枝的优良性状观察与丰产栽培技术研究[D]. 李培环.中国农业大学2005
  • [8].文冠果的引种、快繁及优质丰产栽培技术体系研究[D]. 程冉.山东农业大学2004
  • [9].陕北黄土丘陵沟壑区仁用杏丰产栽培技术研究[D]. 杨途熙.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5
  • [10].金链花与欧洲红花山楂引种及繁殖技术研究[D]. 丛磊.北京林业大学2004

标签:;  ;  ;  ;  ;  

陇东黄土高原沟壑区山楂早实丰产栽培技术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