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我国上市公司股权再融资方式主要是增发和配股两种方式。本文首先分别从非流通股股东利益和流通股股东利益的角度分析哪些是影响股权再融资方式选择的因素。其次以1999年至2004年之间成功实施增发或配股,在深圳和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的非金融类A股上市公司作为样本进行实证研究,进而检验影响股权再融资方式选择的具体因素。实证检验的结果表明:第一,基于非流通股股东利益的因素比基于流通股股东利益的因素对股权再融资方式选择的影响更大;第二,预期利润越小、预期再融资净额越大、预期股票差价越大,上市公司越倾向于选择增发方式进行股权再融资;预期利润越大、预期再融资净额越小、预期股票差价越小,上市公司越倾向于选择配股方式进行股权再融资;第三,非流通股比例低的组有关股东利益的因素对股权再融资方式选择的影响程度显著高于非流通股比例高的组。
论文目录
相关论文文献
- [1].股权分置改革过程中非流通股股东对流通股股东的利益侵占行为研究[J]. 中国管理科学 2016(S1)
- [2].中国股市流通股与非流通股股东投资收益率差异的实证分析[J]. 山东经济 2009(05)
- [3].上市公司董事长为何退位也难?[J]. 董事会 2013(08)
- [4].破解“大小非”原罪困局的制度选择[J]. 中国市场 2009(07)
- [5].可转换公司债券融资对流通股股东的不良影响[J]. 现代经济(现代物业下半月刊) 2008(08)
- [6].发展可交换债 缓解减持压力[J]. 深交所 2008(04)
- [7].什么是“大小非”?[J]. 求是 2008(17)
- [8].股改支付对价对上市公司财务目标的影响[J]. 会计之友(下旬刊) 2008(03)
- [9].股权分置改革对价研究评述[J]. 经济法论丛 2009(01)
- [10].博弈视角下的股权分置改革[J]. 经济论坛 2008(22)
- [11].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中利益平衡的法律探讨[J]. 人民司法 2010(11)
- [12].流通股股东在股权分置改革中是否获得了财富增值?[J]. 南开经济研究 2008(02)
- [13].公开增发与定向增发方式下两类股东财富变化的比较[J]. 湖南财经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0(06)
- [14].论类别股和类别权[J]. 商事法论集 2012(01)
- [15].股改支付对价的博弈分析[J]. 东方企业文化 2012(21)
- [16].股权分置改革中流通股股东的民事诉讼机制[J]. 中国证券期货 2010(11)
- [17].股改支付对价的博弈分析[J]. 现代商贸工业 2008(10)
- [18].“大小非”减持中的盈余管理[J]. 审计研究 2009(02)
- [19].国有股流转的市场化趋向[J]. 经济研究参考 2008(18)
- [20].股改中通谋与非法交易引发的思考[J]. 肇庆学院学报 2010(04)
- [21].论股权分置改革的公平正义基础[J]. 证券市场导报 2009(03)
- [22].股权分置改革及其会计处理探析[J]. 西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04)
- [23].增发时的股权增值收益与股权融资偏好的博弈分析[J]. 科技经济市场 2011(10)
- [24].股权分置改革中网络投票实证与实验研究[J]. 西部商学评论 2008(01)
- [25].上市公司增发效应的理论分析[J]. 财会通讯 2010(18)
- [26].上市公司非流通股转让的源流考察与市场路径[J]. 现代经济探讨 2008(03)
- [27].浅谈对价理论的确认与应用[J]. 现代商业 2015(35)
- [28].对价和信息不对称在股权分置改革中对投票结果的影响[J]. 投资研究 2012(04)
- [29].媒体治理与中小投资者保护[J]. 南开管理评论 2011(06)
- [30].股权对价博弈模型的研究[J]. 中国管理科学 2009(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