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题目: BCNU-PLGA缓释微球制备及其对鼠C6胶质瘤细胞作用的实验研究
论文类型: 博士论文
论文专业: 神经外科
作者: 章文斌
导师: 周定标,马晓东
关键词: 生物可降解聚合体,瘤内化疗,微球,缓释
文献来源: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医进修学院
发表年度: 2005
论文摘要: 脑胶质瘤是中枢神经系统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也是摆在神经外科医师面前的一个难题。常规手术加全身化疗和放疗等措施虽然有效,但效果并不令人满意。患者术后的平均生存期不超过一年,复发率也极高。卡氮芥(卡莫司汀,1,3-bis(2-chloroethyl)-1-nitrosourea,BCNU)是最常使用的脑胶质瘤化疗药物,具有脂溶性和相对低分子量,可以通过血脑屏障。但BCNU静脉给药,可发生一系列严重的并发症如骨髓抑制、肝毒性、肺纤维化等,治疗效果受到很大限制。临床观察发现90%的恶性胶质瘤在原发肿瘤边缘2cm范围内复发,远处转移少见,基于脑胶质瘤的这种特殊生物学行为,研究者们的目光集中到了局部给药系统。在肿瘤局部植入生物可降解聚合体为载体的缓释剂型化疗药物,达到高浓度、长时效释放化疗药物的目的,直接作用于肿瘤细胞,绕过血脑屏障的限制,降低了全身毒性,为胶质瘤的治疗开辟了一个新的、充满希望的途径。 聚乳酸-羟基乙酸(poly-Lactide-co-Glycolide,PLGA)是由乳酸(lactic acid,LA)和羟基乙酸(glycolic acid,GA)经缩聚反应形成的共聚物,由聚乳酸PLA和羟基乙酸GA按一定的比例通过酯键连接聚合而成,在体内代谢时首先被降解为乳酸和羟基乙酸,最终被完全降解为CO2和H2O排出体外,与人体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PLGA的降解反应属水解反应,降解速度取决于乳酸与甘醇酸的比例、聚合体的分子量、透明度及玻璃转化温度Tg。在体内和体外PLGA在液体环境中的降解都是通过酯键连接的断裂,以均一的速度在整个聚合体链进行整体分解,在此过程中伴随着游离羧基末端的形成,酯键水解后随羧基末端的增加而酸性增加,对水解反应产生自身催化的效果。PLA及PLGA由于良好的生物降解性与生物相容性,临床已有较广泛的应用,如手术缝合线、骨折内固定器材等,安全性和生物相容性良好,近年逐步应用到药物载体。 本研究利用四种不同分子量和LA/GA比值的可降解聚合体PLGA为载体,
论文目录: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第一部分:BCNU-PLGA缓释微球的制备
材料与方法
结果
图片
讨论
结论
第二部分:BCNU-PLGA缓释微球体内体外释放研究
材料与方法
结果
图片
讨论
结论
第三部分:BCNU-PLGA缓释微球治疗大鼠C6胶质瘤细胞研究
材料与方法
结果
图片
讨论
结论
研究总结
参考文献
综述1
综述2
英文缩略词表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文章情况
致谢
发布时间: 2005-07-15
参考文献
- [1].雄黄对大鼠C6胶质瘤细胞作用的实验研究[D]. 王汉斌.山东大学2008
- [2].蛋白酶体抑制剂对胶质瘤细胞诱导凋亡作用及机制研究[D]. 范文海.吉林大学2012
- [3].ALA光动力诊断与光动力治疗恶性脑肿瘤的疗效及机制研究[D]. 肖虹.第三军医大学2009
- [4].替莫唑胺脑靶向药物组合在胶质瘤模型中的应用[D]. 李颖.中国人民解放军医学院2014
- [5].神经干细胞向胶质瘤干细胞迁移及对其生长特性的影响[D]. 张所军.华中科技大学2011
相关论文
- [1].布比卡因缓释微球给药系统的研究[D]. 钟延强.第二军医大学2002
- [2].羧甲基壳聚糖植入可降解缓释微球的制备工艺及生物医学特性[D]. 尹承慧.第二军医大学2003
- [3].注射用雌二醇生物可降解缓释微球的研究[D]. 周新腾.沈阳药科大学2003
- [4].DNA疫苗微球给药系统的研究[D]. 刘善奎.第二军医大学2004
- [5].左氧氟沙星羧甲基壳聚糖缓释微球的研制及其对海水浸泡创伤的早期治疗作用[D]. 沈宏亮.第二军医大学2004
- [6].聚乳酸微球载体的结构与控释性能关系及模型[D]. 潘吉铮.华南理工大学2004
- [7].汉防己甲素肺靶向聚乳酸微球的研究[D]. 程国华.第一军医大学2005
- [8].蛋白类生物可降解微球的设计[D]. 郑彩虹.浙江大学2006
- [9].聚乳酸聚乙醇酸(PLGA)微球佐剂的研究[D]. 龚非.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1
- [10].抗前列腺新药LXT-101缓释微球注射剂的研究[D]. 杜丽娜.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2006
标签:生物可降解聚合体论文; 瘤内化疗论文; 微球论文; 缓释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