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指导学生解答开放型填空题(论文文献综述)
徐婧晖[1](2021)在《近五年甘肃省中考数学试卷的比较研究》文中提出
崔亚澜[2](2021)在《中考数学试卷质量分析与比较 ——以2020年贵州三市试卷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把提高教育质量作为教育改革发展的核心任务,并多次强调教育质量的监测和评价的重要性,中考是同时兼具水平性和选拔性的测试,也是教育测评的重要方式,指引着中学教学发展的总趋势。目前对中考的研究涉猎命题发展方向、与课标符合程度以及质量评价等方面,对中考试卷质量的分析是提升考试质量的关键,通过测试结果进行深入、科学、全面地研究,不仅能够反映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以及教师的教学水平,检测出不足与问题所在,为学生提供修正学习的方向,为教师提供调整和改善教学的信息,从而提高教学质量,而且还可以作为试题和试卷的编制依据。本文选取2020年贵州省贵阳、遵义和毕节三市的中考数学试卷作为测评卷,在大理州选择部分中学的初三年级共210名学生进行测试,运用经典教育测量理论和综合难度系数模型对数学试卷的信度、效度、难度、区分度以及知识的覆盖度进行分析与比较,从主、客观两视角重点研究难度部分,探讨了教育测量理论和综合难度系数模型下试题难度的一致性,并提出相应的教学改进和中考数学命题建议。研究得到三地区的试卷质量情况如下:(1)三套中考数学试卷的成绩均接近正态分布;(2)从不同题型和总体上得出各卷的信度、效度均较好,其中遵义卷的稳定性和有效性更高,数值分别为0.835和0.843;(3)贵阳、遵义和毕节卷的试题难易程度适中,各卷的难度值分别是0.6794、0.6173、0.6943,难度排序为遵义卷>贵阳卷>毕节卷,且都具有良好的区分学生实际水平的能力,其中遵义卷整体的鉴别能力较强;(4)运用综合难度系数模型得出三卷的综合难度系数依次为9.28、9.51、9.16,这与教育测量理论下的结果是一致的,还发现各卷难度因素的差异主要体现在运算水平、知识含量和认知水平上,但三套试卷均缺乏考查具有科学背景的试题。而综合难度因素与数学核心素养也有一定的相关性,如遵义卷突出对数学运算素养的考查,对应的运算水平因素的难度系数较高;(5)通过三卷的双向细目表得到各卷的知识覆盖度和认知水平等各方面均符合课标的要求,在六大数学核心素养的体现上各有侧重,贵阳卷着重考查用数学建模和数据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遵义卷则对数学抽象、数学运算更为重视,而毕节卷不仅注重数学运算,还显露出对逻辑推理和直观想象的不可偏废,但总体上三卷均突出对直观想象的考查。
刘英[3](2021)在《滇西少数民族小学生估算能力的影响因素调查研究 ——以白族、藏族、傈僳族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数学课程改革的进行,数学课程标准中对学生估算能力的培养要求逐渐提高。估算与人类的日常生活联系紧密,是数学知识应用于人类日常生活的一个重要表现。估算知识在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中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加强估算教学、培养学生的估算能力逐渐成为数学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我国各民族在教育领域中存在着一定的教育不公平现象。调查滇西少数民族小学生估算能力的水平及其影响因素,或许可以为少数民族估算教学的发展提供可行性建议。选取滇西大理州、迪庆州、怒江州的白族、藏族、傈僳族小学生共461份样本,编制测试卷测试学生估算能力的发展情况;在滇西地区利用问卷星发放教师调查问卷570份,调查小学数学教师对估算的认识及教学状况;并访谈了3位教龄在10年以上的一线小学数学教师,了解教师对估算教学的真实看法。最终从不同的角度探寻滇西少数民族小学生估算能力的影响因素。研究得出以下结论:(1)滇西白族、藏族、傈僳族小学生的估算能力整体情况较好,学生的数值估算能力较好,面积估算能力次之,情境估算能力有待提高;学生的估算能力测试成绩与性别无关但与学生平时的数学成绩呈正相关关系。(2)不同地区不同民族小学生的估算能力有显着差异,藏族学生的估算能力较好。总体来看,滇西白族、藏族、傈僳族小学生灵活选择最佳估算策略、灵活运用估算方法的能力有待提高。(3)同一地区不同民族、不同地区同一民族小学生估算能力差异不大,学生估算能力受地域环境差异的影响较大;地域环境相似的地区,学生的估算能力没有显着差异。因此国家开展教育扶贫,消除地域环境差异,实现教育公平是很有必要的。(4)在不同民族文化背景下,不同民族学生的估算能力有差异,学生在本民族文化背景的估算题目中表现较好。(5)学生的估算能力会受到数字类型、运算法则、运算过程的复杂程度等方面的影响;学生的整数估算能力强于小数估算能力,加减估算能力强于乘除估算能力。(6)教师调查结果显示,学生估算能力的强弱与学生本身民族没有关系,滇西地区的小学数学教师对估算的了解、认识较浅,对于数学课程标准中关于学生估算能力的培养要求不熟悉,教学中对学生估算能力的培养方式较单一。(7)影响滇西少数民族小学生估算能力的因素可以总结为学生的数学基础、所处的地域环境、家庭环境、民族文化背景、教师的专业素养等。
洪梦[4](2021)在《高中数学必修教科书习题比较研究 ——以人教A版、北师大版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为将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落到实处,数学教科书建设的地位上升到制度层面,习题被视为学生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载体。教科书习题比较研究旨在了解各版本教科书的优势与特色,对于教科书编写和习题教学具有重要作用。已有研究多从习题的表层结构来构建习题比较分析框架,并且表明习题教学效果有待提高。研究从倡导发展学生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诉求出发,构建高中数学必修教科书习题比较的分析框架,对人教A版与北师大版新版教科书进行比较,试图分析两版教科书习题设计的异同,以在提升我国数学教科书习题编写质量和教学效果等方面做出贡献。确定了三个研究问题:(1)如何构建高中数学必修教科书习题比较的分析框架?(2)人教A版和北师大版高中数学必修教科书习题的异同是什么?(3)人教A版和北师大版高中数学必修教科书习题的特色是什么?采用文献分析法和专家评估法,构建高中数学必修教科书习题比较的分析框架;采用内容分析法和比较研究法,利用SPSS20.0软件进行编码数据的收集、处理和信度检验,从编排体系和编码数据两方面进行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比较。得到了如下研究结论:(1)从数量、题型、开放性、综合难度、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维度构建习题比较分析框架。(2)两版教科书习题在数量、开放性上大致相同,在题型、数学学科核心素养上差异显着:每课时的习题数量约为12道;开放型习题占比不足10%;不同主题的题型占比不同;在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类型上,北师大版体现数学运算素养的习题占比更高,人教A版体现数据分析素养的习题占比更高;在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水平上,水平一与水平二的习题占比约为3:2,水平三的习题占比极低。(3)两版教科书习题在综合难度上各具特色。在性质上,都以迁移与应用的习题为主,北师大版模仿层级的习题占比更高,人教A版探索层级的习题占比更高。在背景上,两版教科书不存在显着差异,科学背景的习题占比不足5%。在知识点含量上,都以解题时需要2~3个知识点的习题为主,北师大版1个知识点的习题占比更高,人教A版4个及以上知识点的习题占比更高。总的来说,人教A版习题的综合难度大于北师大版,并且人教A版侧重于综合运用的研究性习题,北师大版侧重于巩固练习的迁移性习题。基于研究结论,对我国高中数学必修教科书习题的编写与教学提出以下建议:(1)丰富数学教科书习题背景,适度扩展习题的开放空间。(2)平衡六大素养的习题比重,促进学生素养的整体发展。(3)合理选择不同层次的习题,提升数学习题教学的效果。
任静茹[5](2021)在《融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高一化学教学实践研究》文中指出中国的传统文化历史悠久,在5000多年的长河中不断的经历着岁月的洗礼,有平静,有浪花,亦有波涛澎湃,其中的优秀成分被称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它不仅拥有巨大的创造力和广泛的世界影响力,而且内容涉及甚广,有物质层面的文物遗迹,有精神层面的民族自信,也有广为流传的工艺技术,不论哪个层面均与化学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如丹霞地貌的色彩涉及铁元素的含量、侯德榜制碱的创新精神、古代的炼铁技术。因此,化学不仅是一门研究天地万物的自然科学,更蕴含着“人文教化、探索万物之本”的传统意义。随着世界文化多样性的呈现,我国越来越重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不同学科中的教学与教育作用,如教育政策的倡导、教材内容的修改与课程标准中核心素养落实的呼吁、高考考察的方向与内容要求。因此,化学教学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融合是当下的应有之义。本研究所涉及的工作分为以下几个部分:部分一是本研究课题的提出。通过查阅文献资料,发现当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教学的结合多数集中于文学领域,理学领域较少,且研究的文献多以期刊为主,硕博士论文较少,其中多以理论研究为主,缺乏教学实践类的实验研究,文化资源与化学知识的对应关系不细致。因此,本研究的目的之一是梳理人教版高一化学教材中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资源与化学知识对应关系;之二是用实验验证两者相融合能否激发学生学习化学与文化知识的主动性、树立科学态度与社会责任意识、提高化学信息处理能力;之三是探索文化特色的化学课堂教学策略。部分二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高一化学教学中的现状调查。通过向学生下发问卷,了解到学生对我国的优秀传统文化了解较少,化学课堂中缺乏古籍文字和工匠技术的应用,且学生学习化学和文化知识的主动性不强,认为两者融合后对锻炼自己的思维能力、帮助自己崇尚科学真理和培养国家荣誉观念没有影响。通过对一线教师进行访谈,得知青年教师的优秀传统文化知识储备不足,大部分老师表示化学能够与优秀传统文化结合的知识点主要集中于金属元素化合物的章节,且融合的教学方式单一。部分三是文化资源与化学知识对应关系的整理。结合汉中市勉县武侯中学的教学现状、教师建议以及教材使用情况,按照单元主题方式梳理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与高一化学知识的对应关系,并给出使用建议。部分四是进行教学实践。首先是设计出文化特色的化学教学设计流程,结合流程进行教学设计。其次,选定实验对象,结合教学设计在实验班引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素材,同时按照常规教学方式对对照班进行教学。再次,展示概念类和元素类的文化特色的教学设计。部分五是对教学效果的测评。对实验结果采用问卷评析法、试卷检测法和课堂观察量表评价的方式进行结果测评。通过本次的教学实践研究,不仅减小了一线教师认为文化资源分散且难以整理的难度,还提高了学生学习化学和文化知识的主动性,促进了学生科学态度与社会责任素养的发展,提高了学生的化学信息处理能力,同时发现“建构文化情景——提出相关问题——文化化学解答——联系社会生活——化学文化习题——课堂思路梳理”的课堂教学策略具有一定的效度。
汪子怡[6](2021)在《中考数学发展性试题解题研究 ——以漳州市中考为例》文中研究表明本研究首先对漳州市近十年中考数学发展性试题进行了分析,利用波利亚怎样解题的四阶段具体分析了部分试题的求解过程。通过分析学生期末考试答卷情况,设计调查问卷并针对问卷情况进行访谈,对学生解决发展性试题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的研究调查,再结合教师的教学情况进行分析,旨在通过研究进而为教师的发展性试题教学提出合理的建议,有效提高学生的复习效率。依据波利亚的怎样解题表,将发展性试题的解决过程分为理解题目、拟定方案、执行方案、回顾,这四个阶段,根据调查问卷和访谈研究结果,结合教师教学实际分析,得出了以下结论:(1)2016年前,漳州市中考数学发展性试题涉及知识模块较为分散,在2017年全省统一命题之后,近四年来漳州市中考数学发展性试题考查情况较为稳定,主要考查的知识模块是函数,选择题涉及的知识点为二次函数和根的判别式,填空题涉及的知识点主要为反比例函数,解答题涉及的知识点主要为二次函数。(2)学生对于发展性试题认知方面存在恐惧心理,存在直接放弃发展性试题的情况。基于怎样解题表调查学生解决发展性试题的现状,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学生都能够认真审题并理解题目的意思,执行方案阶段学生存在的问题就是解题思路和运算能力方面问题,学生缺乏检验回顾的意识,并且对于练习和考试中的错题不够重视,没有做到及时整理和归纳。(3)最后,基于以上的研究,本文根据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以及波利亚的解题四阶段,给出了教师在实际教学中的几点教学建议:在理解题目环节要引导提取信息,培养理解能力、帮助调整认知,提高知识储备;在拟定方案环节,分类归纳题型,建立知识结构、教授解题策略,培养解题思想;在执行方案环节,进行显性教学,外化思维过程、加强基础训练,提高运算能力;在回顾环节,要重视检验答案,养成反思习惯、正确对待错题,及时进行复习。
贾艳艳[7](2021)在《初中生数形结合能力水平的调查研究》文中提出现阶段我国提倡能力为本的素质教育,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学科能力已经成为基础教育面临的重要任务。数形结合思想有利于学习迁移,关注学生数形结合能力水平的提升,能够有效促进发散思维和创新思维的发展。然而,一线教师却普遍反映学生数形结合能力不高,存在很多问题。因此,调查分析初中生数形结合能力发展的现状水平以及存在的突出问题,提出有针对性的教学策略,对于教师因材施教,帮助不同学生提升数形结合能力就有了重要的现实意义。该研究主要采用文献分析法、问卷调查法、定量分析法和试卷分析法,针对初中生数形结合能力进行了理论研究,界定了其特有的内涵,并构建了包含三个维度、三个水平的能力测评框架。以此为依据编制了测试题和调查问卷,通过实证研究,得到以下结论:(1)初中生在数形结合能力上总体表现一般,仍存在较大的提升空间。17%的学生位于水平零;16.6%的学生处于水平一;26.7%的学生处于水平二;39.7%的学生处于水平三。(2)初中生数形结合能力水平在性别上不存在显着性差异,但在不同等级学校间总体上存在显着性差异。女生在对数形结合能力要求不高、难度不大的问题情境中表现良好,而面对综合型问题情境时表现不如男生。省级示范性中学的数形结合能力水平高于普通学校。同时,发现初中生在数形结合能力表现上存在着一些突出问题:(1)理解题意偏差;(2)迁移思维受阻;(3)创新探究固化。结合学生在数形结合能力上的表现,建议一线教师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教与学:(一)加强几何表征,提高数形结合理解能力;(二)深度理解基础知识,提高数形结合迁移能力;(三)强化模型思想,提高数形结合创新能力;(四)以错题档案和课堂思考时间为切入点改善学与教。
周苏林[8](2021)在《人教版《普通高中教科书·生物学》必修教材课后习题研究》文中研究指明2020年9月,新修订的人教版生物学教科书《普通高中教科书·生物学》(以下简称“新教材”)被全国大部分地区的高一年级使用。对于教师而言,新旧教材的更替可能会带来一系列困惑。本论文立足于生物学新教材的课后习题,力求全面地展现其特色,旨在为生物学教师高效使用新教材提供帮助。本文从四个角度开展课后习题的研究。首先,从教材课后习题纵向比较的角度,通过分析比较新旧教材课后习题在呈现方式和题型数量上的变化,概括了新教材课后习题呈现的新特征。其次,从学科核心素养角度,分析新教材课后习题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分布情况。再次,从教师角度出发,提供给教师高效使用新教材课后习题的建议。最后,从学生角度出发,为了更好地利用新教材课后习题,给出了适于学生的答题方式。基于上述工作,本研究有如下结论:第一,相较于旧教材,新教材必修模块中的课后习题总量大致相同,但在各类题型的数量上存在极显着差异。新教材在保留一定数量优秀课后习题的基础上,删除立意不明、修订措辞不当和更改内容过时的习题。同时新教材中新增课后习题更加重视真实情境的创设、强调学生思维与能力的培养和关注生活实际问题的解决。第二,新教材必修模块课后习题中所渗透的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四维度占比各不相同。其中,占比由高到低依次是生命观念、科学思维、社会责任、科学探究。将新教材课后习题中学科核心素养进行要素分析后,发现也呈现出一定的特征。第三,新教材课后习题中考查频率最多的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维度为生命观念。但是一线教师对新教材课后习题中学科核心素养的认知存在偏差,通常认为课后习题主要考查科学思维与科学探究这两个维度。第四,针对部分教师认为学生完成课后习题主观题存在一定困难的现象。本研究开发的两种类型主观题评价量规有利于学生规范答题,形成良好的解题习惯。
廖福辉[9](2020)在《基于PBL培养高中生数据分析素养的实验研究》文中提出近年来,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越发成熟,信息行业迎来了高速发展,大数据时代也悄然而至。人们越发深刻的意识到只有具备良好的数据分析能力,才能在海量数据的冲击下做出更好的判断和决策。少年强,则国强,高中生是祖国的未来,为了满足数学课程改革的需求,也为了迎接21世纪的挑战,培养高中生的数据分析素养很有必要。那么,如何在数学教学中有效的培养高中生的数据分析素养呢?围绕这个核心问题,本研究开展了以下两项工作:(1)为了调查了解目前高中生数据分析素养发展水平现状,笔者在任教学校随机抽选了高二级六个不同选科类别班级的291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此外,笔者还选取了任教学校12名教师进行半结构化访谈,以期了解高中数学教师对数据分析素养的认知水平状况。(2)基于文献研究和调查结果,采用PBL教学模式对高二学生在概率统计课中进行了为期八周的实验研究。通过前期调查研究表明,被调查的高中生数据分析素养发展水平不容乐观,对于数据分析素养是什么,学生普遍不太关注也不太了解,在学习概率与统计相关知识时也意识不到其重要性。通过教师访谈,可以看出被访谈教师数学专业基础比较扎实,普遍都了解数学核心素养,也认可数据分析素养在教学过程中的重要性,但对如何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素养却缺少较好的办法。通过后期实验研究表明,在高二阶段的概率统计新授课中运用PBL教学模式可以有效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素养:实验结束后对实验班和对照班进行了数据分析素养测试,并采用SPSS22.0对两个班的成绩进行独立性T检验,结果表明二者具有统计学意义上的显着差异(P=0.037)。此外,实验结束后的问卷调查显示:实验班的学生在数学兴趣、对“概率与统计”内容的态度等方面普遍高于对照班的学生。
吴子昊[10](2020)在《项目式学习对高一学生数据分析素养的影响研究 ——以上海市某高中为例》文中研究指明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数据分析素养逐渐成为当今社会公民不可或缺的重要素养之一,并且《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将数据分析素养列为六项数学学科核心素养之一,可见其重要地位。如何促进高中生数据分析素养以及完善概率统计课程的教学已成为数学教育领域研究的热点之一。基于项目式学习理论的课程提供了一种全新的视角,现有文献中鲜有探讨数学项目式课程与核心素养的培养。因此本研究聚焦基于项目式学习的高一学生数据分析素养的培养与调查,探究项目式学习对高一学生数据分析素养的影响,并提出培养学生数据分析素养的教学策略。具体来说,包括以下三个问题:(1)旨在培养高一学生数据分析素养的项目式学习课程有哪些特点?(2)项目式学习对高一学生数据分析素养有怎样的影响?一方面,本研究结合高一学生的自身学习特点并以项目式学习理论为依托,设计并实施了概率统计项目式学习课程,并对课程进行评价、反馈。另一方面,本研究基于文献的梳理,提炼出数据分析素养主要维度,开发水平框架,编制测试题将其运用于高一学生数据分析素养的调查研究中,最终对调查结果进行统计相关性分析。根据项目式课程研究结果与数据分析素养调查研究结果,研究可得到如下结论:(1)旨在培养高一学生数据分析素养的概率统计项目式学习课程具备如下特点:较为广泛的知识覆盖面,小组探究,成果形式丰富,多种评价方式相结合;(2)高一学生具有一定的数据分析素养,其整体水平处于中等偏下水平,且表征数据的能力较弱;(3)概率统计项目式学习可以较好地促进数据分析素养中较为基本的能力,主要包括数据的收集、整理、分析;(4)在非认知因素方面,概率统计项目式学习课程在数学学习情感、态度、兴趣等方面对高一学生都具有积极的影响。基于上述结论,本研究针对高中概率统计教学以及如何培养高一学生数据分析素养提出了三点有关教学策略的启示:(1)重视概率统计内容的常规教学;(2)适当引入概率统计项目式学习课程;(3)选取多种问题情境的习题。
二、指导学生解答开放型填空题(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指导学生解答开放型填空题(论文提纲范文)
(2)中考数学试卷质量分析与比较 ——以2020年贵州三市试卷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问题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问题 |
1.2 研究意义 |
1.2.1 理论意义 |
1.2.2 实践意义 |
1.3 研究方法及思路 |
1.3.1 研究方法 |
1.3.2 研究思路 |
2 文献综述 |
2.1 概念界定 |
2.1.1 信度 |
2.1.2 效度 |
2.1.3 难度 |
2.1.4 区分度 |
2.2 国内外的相关研究现状 |
2.2.1 国外研究现状 |
2.2.2 国内研究现状 |
2.3 文献评述 |
3 理论基础 |
3.1 经典测量理论 |
3.2 综合难度系数 |
4 经典测量理论下的试卷质量分析与比较 |
4.1 研究对象 |
4.2 三套试卷的结构 |
4.3 测试成绩分析 |
4.4 三套试卷质量指标比较 |
4.4.1 信度比较 |
4.4.2 效度比较 |
4.4.3 难度比较 |
4.4.4 区分度比较 |
5 综合难度系数模型下的试题难度分析与比较 |
5.1 综合难度系数模型 |
5.2 各因素赋值示例 |
5.3 研究结果及分析 |
5.3.1 不同难度因素的对比分析 |
5.3.2 试题综合难度系数的比较 |
6 总结与展望 |
6.1 研究结论及启示 |
6.1.1 结论 |
6.1.2 启示与思考 |
6.2 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3)滇西少数民族小学生估算能力的影响因素调查研究 ——以白族、藏族、傈僳族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意义 |
1.2.1 理论意义 |
1.2.2 实践意义 |
1.3 研究内容 |
1.4 研究方法 |
2 文献综述 |
2.1 核心概念的界定 |
2.1.1 估计 |
2.1.2 估算 |
2.1.3 估测 |
2.1.4 估数 |
2.1.5 心算 |
2.1.6 数感 |
2.1.7 估算策略 |
2.1.8 估算能力 |
2.2 估算相关研究 |
2.2.1 国外研究现状 |
2.2.2 国内研究现状 |
2.3 少数民族学生数学能力的比较研究 |
2.4 理论基础 |
2.4.1 估算的发展理论 |
2.4.2 估算的过程理论 |
2.4.3 学生成绩等级划分 |
3 研究设计 |
3.1 研究目的 |
3.2 研究对象 |
3.2.1 滇西少数民族小学生样本的选取 |
3.2.2 滇西数学教师样本的选取 |
3.2.3 教师访谈对象的选取 |
3.3 研究工具 |
3.3.1 估算能力测试卷的编制 |
3.3.2 教师调查问卷的设计 |
3.3.3 教师访谈提纲设计 |
4 滇西白族、藏族、傈僳族小学生估算能力分析 |
4.1 滇西白族、藏族、傈僳族小学生估算能力的基本情况 |
4.1.1 学生估算能力的整体情况分析 |
4.1.2 学生估算能力的等级划分 |
4.1.3 学生三类估算能力的分析 |
4.1.4 估算能力测试成绩与学生平时的数学成绩的相关性分析 |
4.2 滇西白族、藏族、傈僳族小学生估算能力的性别、民族差异 |
4.2.1 估算能力的性别差异 |
4.2.2 不同民族学生估算能力的差异 |
4.3 滇西白族、藏族、傈僳族小学生估算能力的地域分析 |
4.3.1 同一地区不同民族小学生估算能力的差异 |
4.3.2 不同地区同一民族小学生估算能力的差异 |
4.3.3 不同地区小学生估算能力的差异 |
4.4 不同民族文化背景下白族、藏族、傈僳族小学生的估算能力分析 |
4.5 估算能力测试卷答题情况分析 |
4.5.1 估算策略的掌握情况分析 |
4.5.2 填空题作答情况分析 |
4.5.3 选择题答题情况分析 |
4.5.4 简答题答题情况分析 |
4.6 滇西白族、藏族、傈僳族小学生估算能力小结 |
5 滇西地区小学数学教师估算教学现状调查 |
5.1 教师调查问卷数据分析 |
5.1.1 教师的基本情况 |
5.1.2 教师对估算的认识情况 |
5.1.3 教师对估算的教学情况 |
5.1.4 教师对估算能力影响因素的看法 |
5.2 教师访结果分析 |
5.3 教师调查和访谈结果小结 |
6 小学数学估算教学建议 |
6.1 小学数学估算内容课程设置的建议 |
6.2 小学数学教师估算教学的建议 |
7 总结与展望 |
7.1 主要结论 |
7.2 本研究的不足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4)高中数学必修教科书习题比较研究 ——以人教A版、北师大版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1.1 习题研究是落实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需要 |
1.1.2 习题比较是各版高中数学教材编写的需要 |
1.1.3 习题设计是高中数学习题教学的需要 |
1.2 问题提出 |
1.3 核心概念界定 |
1.3.1 教科书 |
1.3.2 习题 |
1.4 研究意义 |
1.4.1 理论意义 |
1.4.2 实践意义 |
1.5 研究思路 |
1.6 研究方法 |
1.6.1 文献分析法 |
1.6.2 专家评估法 |
1.6.3 内容分析法 |
1.6.4 比较研究法 |
1.7 研究重、难点 |
1.7.1 研究的重点 |
1.7.2 研究的难点 |
1.8 论文结构框架 |
第二章 文献综述与理论基础 |
2.1 文献综述 |
2.1.1 数学习题的研究现状 |
2.1.2 数学习题的功能与教学 |
2.1.3 数学教科书习题的比较研究 |
2.1.4 数学教科书习题设计与原则 |
2.1.5 文献评述 |
2.2 理论基础 |
2.2.1 波利亚数学教育理论 |
2.2.2 认知负荷理论 |
第三章 研究设计 |
3.1 研究对象 |
3.1.1 习题比较的教材版本 |
3.1.2 习题比较的具体内容 |
3.2 研究工具 |
3.2.1 数量 |
3.2.2 题型 |
3.2.3 开放性 |
3.2.4 综合难度 |
3.2.5 数学学科核心素养 |
3.3 编码说明 |
3.3.1 位置检索码 |
3.3.2 维度标记码 |
3.3.3 编码示例 |
3.3.4 编码信度 |
3.4 数据收集和处理 |
第四章 各主题的习题比较研究结果与分析 |
4.1 函数主题的比较 |
4.1.1 编排体系的定性结果 |
4.1.2 编码数据的定量结果 |
4.1.3 小结 |
4.2 几何与代数主题的比较 |
4.2.1 编排体系的定性结果 |
4.2.2 编码数据的定量结果 |
4.2.3 小结 |
4.3 概率与统计主题的比较 |
4.3.1 编排体系的定性结果 |
4.3.2 编码数据的定量结果 |
4.3.3 小结 |
4.4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各维度的习题比较研究结果与分析 |
5.1 习题数量的比较 |
5.1.1 统计结果 |
5.1.2 小结 |
5.2 习题题型的比较 |
5.2.1 统计结果 |
5.2.2 小结 |
5.3 习题开放性的比较 |
5.3.1 统计结果 |
5.3.2 小结 |
5.4 习题综合难度的比较 |
5.4.1 统计结果 |
5.4.2 小结 |
5.5 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比较 |
5.5.1 统计结果 |
5.5.2 小结 |
5.6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讨论、结论与建议 |
6.1 讨论 |
6.1.1 关于研究对象的讨论 |
6.1.2 关于研究工具的讨论 |
6.1.3 关于研究结果的讨论 |
6.1.4 研究的创新点 |
6.2 结论 |
6.2.1 从数量、题型、开放性、综合难度、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维度构建习题比较分析框架 |
6.2.2 在数量、开放性维度上大致相同,在题型、数学学科核心素养上差异显着 |
6.2.3 在综合难度上各具特色 |
6.3 建议 |
6.3.1 丰富数学教科书习题背景,适度扩展习题的开放空间 |
6.3.2 平衡六大素养的习题比重,促进学生素养的整体发展 |
6.3.3 合理选择不同层次的习题,提升数学习题教学的效果 |
6.4 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1: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维度划分 |
附录2:人教A版、北师大版必修教科书习题编码数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5)融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高一化学教学实践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课题的确定 |
1.1 研究背景 |
1.1.1 我国政策的指引 |
1.1.2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现代教育、教学对接的需要 |
1.1.3 化学课堂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素养应用的缺失 |
1.1.4 学生核心素养与化学学科核心素养发展的需要 |
1.2 研究现状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2.3 现状分析之结果 |
1.3 研究目的与内容 |
1.4 研究方法 |
1.4.1 文献研究法 |
1.4.2 问卷调查法 |
1.4.3 访谈法 |
1.4.4 实验研究法 |
1.5 研究思路 |
1.6 研究意义 |
1.6.1 理论意义 |
1.6.2 实践意义 |
第2章 相关理论与可行性分析 |
2.1 相关概念界定 |
2.1.1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 |
2.1.2 化学教学 |
2.1.3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高中化学教学的融合 |
2.2 相关理论 |
2.2.1 STEAM教育 |
2.2.2 多元智能理论 |
2.2.3 建构主义理论 |
2.2.4 文化理解与传承 |
2.3 可行性分析 |
2.3.1 基于新旧课程标准变化 |
2.3.2 基于新旧化学教材变化 |
2.3.3 基于高考导向 |
第3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高一化学教学融合的现状调查 |
3.1 学生问卷调研 |
3.1.1 问卷发放与回收 |
3.1.2 问卷效度分析 |
3.1.3 问卷信度分析 |
3.1.4 问卷数据分析 |
3.1.5 问卷结论 |
3.2 教师访谈调研 |
3.2.1 教师访谈内容分析 |
3.2.2 教师访谈结果 |
第4章 高一化学知识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素材对应关系的梳理 |
4.1 高中化学必修1 中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资源梳理 |
4.1.1 第一章:从实验学化学 |
4.1.2 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 |
4.1.3 第三章:金属及其化合物 |
4.1.4 第四章:非金属及其化合物 |
4.2 高中化学必修2 中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资源梳理 |
4.2.1 第一章:物质的结构与与元素周期律 |
4.2.2 第二章:化学反应与能量 |
4.2.3 第三章:有机化合物 |
4.2.4 第四章:化学与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 |
第5章 融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高一化学教学实践研究 |
5.1 确定实验目的、对象与时间 |
5.1.1 实验目的 |
5.1.2 实验对象 |
5.1.3 实验时间 |
5.2 实验变量与结果假设 |
5.2.1 控制变量 |
5.2.2 实验结果假设 |
5.3 实验步骤与工具 |
5.3.1 实验的前期准备 |
5.3.2 实验的理论与实践调研 |
5.3.3 实验方式与测评方式 |
5.4 教学实践 |
5.4.1 文化特色的化学教学设计流程 |
5.4.2 教学设计案例 |
5.4.3 教学实践课时 |
第6章 融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高一化学教学结果评析 |
6.1 教学成果试卷评价分析 |
6.1.1 后测试卷编制 |
6.1.2 试卷结果分析 |
6.1.3 试卷中蕴含的关键能力以及核心素养分析 |
6.2 教学成果问卷评价分析 |
6.2.1 化学学习主动性变化分析 |
6.2.2 科学态度与社会责任的变化 |
6.2.3 化学信息处理能力的变化分析 |
6.2.4 教学环节(策略)的接受度变化 |
6.3 教学成果课堂观察量表评价分析 |
结论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攻读研究生期间论文以及获奖情况 |
致谢 |
(6)中考数学发展性试题解题研究 ——以漳州市中考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 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1.1 课程标准中对数学课程性质的界定 |
1.1.2 发展性试题在中考数学中的重要地位 |
1.1.3 解题策略在发展性试题解题中的重要性 |
1.2 研究问题 |
1.3 研究目的与意义 |
1.3.1 研究目的 |
1.3.2 研究意义 |
1.4 概念界定 |
1.4.1 数学中考 |
1.4.2 发展性试题 |
第2 章 文献综述与理论基础 |
2.1 中考数学试题的研究综述 |
2.2 中考数学解题研究的研究综述 |
2.3 中考数学发展性试题的研究综述 |
2.4 研究述评与反思 |
2.5 理论基础 |
第3 章 研究方法与流程 |
3.1 研究方法 |
3.1.1 问卷调查法 |
3.1.2 访谈调查法 |
3.2 研究工具 |
3.2.1 学生调查问卷设计 |
3.2.2 学生访谈提纲设计 |
3.3 研究对象 |
3.4 研究过程 |
第4 章 中考发展性试题现状分析 |
4.1 漳州市中考发展性试题模块、知识点分析 |
4.2 波利亚解题表下的发展性试题分析 |
第5 章 调查研究结果与分析 |
5.1 学生期末考试答卷分析 |
5.1.1 发展性试题答卷分析 |
5.1.2 发展性试题解题方法分析 |
5.2 学生发展性试题问卷调查结果与分析 |
5.2.1 问卷调查信效度分析 |
5.2.2 学生在“理解题目”阶段的情况调查结果 |
5.2.3 学生在“拟定方案”阶段的情况调查结果 |
5.2.4 学生在“执行方案”阶段的情况调查结果 |
5.2.5 学生在“回顾”阶段的情况调查结果 |
5.3 学生访谈结果与分析 |
5.4 教师课堂教学分析 |
第6 章 中考数学发展性试题的解题策略研究 |
6.1 理解题目环节 |
6.1.1 引导提取信息,培养理解能力 |
6.1.2 帮助调整认知,提高知识储备 |
6.2 拟定方案环节 |
6.2.1 分类归纳题型,建立知识结构 |
6.2.2 教授解题策略,培养解题思想 |
6.3 执行方案环节 |
6.3.1 进行显性教学,外化思维过程 |
6.3.2 加强基础训练,提高运算能力 |
6.4 回顾环节 |
6.4.1 重视检验答案,养成反思习惯 |
6.4.2 正确对待错题,及时进行复习 |
第7 章 结论与展望 |
7.1 研究结论 |
7.2 研究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7)初中生数形结合能力水平的调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问题 |
1.3 研究意义 |
2 文献综述 |
2.1 文献计量分析 |
2.2 数学学科能力测评的相关研究 |
2.3 数形结合的相关研究 |
3.数形结合能力的内涵及具体表现 |
3.1 数形结合能力的内涵 |
3.2 数形结合能力的水平划分 |
4 研究设计 |
4.1 研究对象 |
4.2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
4.3 初中生数形结合能力水平测试卷的编制 |
4.4 初中生数形结合能力调查问卷的编制 |
5 初中生数形结合能力水平发展的现状分析 |
5.1 数据的收集与整理 |
5.2 测试结果的整理与分析 |
5.3 差异分析 |
5.4 本章小结 |
6 初中生数形结合能力水平现状的问题分析 |
6.1 学生数形结合主要表现调查问卷结果分析 |
6.2 学生数形结合能力测试卷典型错误分析 |
6.3 本章小结 |
7 提高初中生数形结合能力的教学建议 |
7.1 加强几何表征,提高数形结合理解能力 |
7.2 深度理解基础知识,提高数形结合迁移能力 |
7.3 强化模型思想,提高数形结合创新能力 |
7.4 以错题档案和课堂思考时间为切入点改善学与教 |
8 研究结论与反思 |
8.1 研究结论 |
8.2 研究不足 |
8.3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一:数形结合能力评价指标专家咨询表 |
附录二:初中生数形结合能力水平测试卷 |
附录三:初中生数形结合能力主要表现学生调查问卷 |
后记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清单 |
(8)人教版《普通高中教科书·生物学》必修教材课后习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一、问题的提出 |
二、研究现状 |
(一)国内研究现状 |
(二)国外现状现状 |
三、研究意义 |
四、研究目标 |
五、研究内容 |
六、研究方法 |
(一)文献分析法 |
(二)比较研究法 |
(三)访谈法 |
七、研究的创新点 |
第二章 理论概述 |
一、相关概念界定 |
(一)教材 |
(二)习题 |
(三)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 |
(四)评价量规 |
二、研究理论基础 |
(一)布鲁纳认知学习理论 |
(二)加涅信息加工理论 |
第三章 人教版新旧教材必修模块课后习题比较分析 |
一、课后习题呈现方式的差异分析 |
(一)栏目设置的差异 |
(二)题型分布的差异 |
(三)习题插图的差异 |
二、课后习题数量比较分析 |
(一)课后习题总体比较分析 |
(二)节后习题数量比较分析 |
(三)章后习题数量比较分析 |
三、新教材课后习题变化实例 |
(一)删除旧教材中问题宽泛习题 |
(二)保留旧教材中基础性习题 |
(三)改进旧教材中内容过时习题 |
(四)修正旧教材中语言不严谨习题 |
(五)原创高考情境习题 |
第四章 新教材课后习题中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分布分析 |
一、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要素分析 |
(一)生命观念素养要素及例题分析 |
(二)科学思维素养要素及实例分析 |
(三)科学探究素养要素及实例分析 |
(四)社会责任素养要素及实例分析 |
二、新教材课后习题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分布情况 |
(一)新教材课后习题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四维度上的分布情况 |
(二)新教材课后习题生命观念要素分布情况 |
(三)新教材课后习题科学思维要素分布情况 |
(四)新教材课后习题科学探究要素分布情况 |
(五)新教材课后习题社会责任要素分布情况 |
第五章 新教材课后习题使用情况及主观题评价量规开发 |
一、针对一线教师对新教材课后习题使用情况的访谈 |
(一)访谈目的 |
(二)访谈对象 |
(三)访谈提纲 |
(四)访谈记录与结果 |
二、新教材课后习题主观题评价量规开发 |
(一)主观题评价量规开发流程 |
(二)检测试题的选取与初次发放和回收 |
(三)分析性量规等级和指标的确定 |
(四)分析性量规的应用和修订 |
研究总结 |
一、研究结论 |
二、建议 |
三、研究的不足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一 新教材课后习题例题 |
附录二 新教材课后习题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分布表 |
附录三 访谈提纲 |
附录四 检测试题 |
附录五 检测试题回答典型实例 |
在读期间所获奖励和论文发表情况 |
致谢 |
(9)基于PBL培养高中生数据分析素养的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1.1 时代发展的要求 |
1.1.2 数学课程改革的要求 |
1.2 研究问题 |
1.3 研究意义 |
1.3.1 理论意义 |
1.3.2 实践意义 |
1.4 概念界定 |
1.4.1 数据 |
1.4.2 数据分析 |
1.4.3 数据分析素养 |
1.4.4 PBL |
1.5 研究思路和技术路线图 |
1.5.1 研究思路 |
1.5.2 技术路线图 |
1.6 论文结构 |
第2章 文献综述 |
2.1 数据分析素养的研究概况 |
2.1.1 文献检索情况 |
2.1.2 数据分析素养国外研究概况 |
2.1.3 数据分析素养国内研究概况 |
2.2 数据分析素养测评的相关研究 |
2.2.1 国外数据分析素养测评的相关研究 |
2.2.2 国内数据分析素养测评的相关研究 |
2.3 数据分析素养相关的其他研究 |
2.3.1 数据分析素养相关的调查研究 |
2.3.2 数据分析素养相关的教学研究 |
2.4 数据分析素养文献述评 |
2.5 PBL教学模式的研究概况 |
2.5.1 文献检索情况 |
2.5.2 PBL教学模式国外研究概况 |
2.5.3 PBL教学模式国内研究概况 |
2.5.4 PBL教学模式构建的相关研究 |
2.5.5 PBL教学模式教学研究概况 |
2.6 PBL教学模式文献述评 |
2.7 PISA测评模型文献综述 |
第3章 理论依据 |
3.1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
3.2 现实主义数学教育理论 |
3.3 实用主义教育学理论 |
第4章 研究设计过程与方法 |
4.1 研究整体设计 |
4.1.1 研究目的 |
4.1.2 研究对象 |
4.1.3 研究过程 |
4.2 研究方法 |
4.2.1 文献法 |
4.2.2 问卷调查法 |
4.2.3 访谈法 |
4.2.4 实验研究法 |
4.3 研究工具 |
4.3.1 调查问卷 |
4.3.2 测试卷 |
4.3.3 教师访谈 |
第5章 第一次调查结果分析及PBL高中数学教学模式的构建 |
5.1 第一次调查结果分析 |
5.2 PBL高中数学教学模式的构建 |
5.2.1 采用PBL教学模式的依据 |
5.2.2 PBL高中数学教学模式的重构 |
第6章 实验研究 |
6.1 实验目的 |
6.2 实验班与对照班 |
6.3 实验变量 |
6.3.1 自变量 |
6.3.2 无关变量及其控制 |
6.4 实验过程 |
6.5 实验结果分析 |
6.5.1 第二次学生调查问卷结果分析 |
6.5.2 测试卷独立性T检验分析 |
6.5.3 测试卷分析 |
6.5.4 实验结果小结 |
第7章 研究总结与回顾 |
7.1 研究的创新和不足 |
7.1.1 创新之处 |
7.1.2 不足之处 |
7.2 研究结论 |
7.3 教学建议 |
7.4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A |
附录 B |
附录 C |
附录 D |
附录 E |
附录 F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研究成果 |
致谢 |
(10)项目式学习对高一学生数据分析素养的影响研究 ——以上海市某高中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1.1 大数据时代下的数据分析素养培养需求 |
1.1.2 数学学科核心素养导向的课程改革需求 |
1.1.3 核心素养导向的项目式学习课程建设需求 |
1.2 研究意义 |
1.2.1 理论意义 |
1.2.2 实践意义 |
1.3 研究内容 |
第二章 文献综述 |
2.1 关于数学项目式学习的研究 |
2.1.1 基于项目的学习(PBL) |
2.1.2 数学项目式学习(MPBL) |
2.1.3 研究现状评述 |
2.2 关于数学项目式学习对数学学习影响的相关研究 |
2.2.1 数学项目式学习对数学核心素养的影响 |
2.2.2 数学项目式学习对“统计与概率”学习的影响 |
2.2.3 研究现状评述 |
2.3 关于数据分析素养内涵的研究 |
2.3.1 国内研究 |
2.3.2 国外研究 |
2.3.3 研究现状评述 |
2.4 关于数据分析素养框架的研究 |
2.4.1 国内研究 |
2.4.2 国外研究 |
2.4.3 研究现状评述 |
第三章 研究设计与实施 |
3.1 研究目的 |
3.2 研究方法 |
3.3 项目式学习课程设计与实施 |
3.3.1 项目式学习课程设计 |
3.3.2 项目式学习课程设计特点 |
3.3.3 项目式学习课程成果建议 |
3.3.4 项目式学习课程课后反馈 |
3.3.5 项目式学习课程实施过程 |
3.4 数据分析素养调查 |
3.4.1 调查过程与目的 |
3.4.2 调查对象 |
3.4.3 素养水平框架 |
3.4.4 试题设计 |
3.4.5 信度和效度检验 |
第四章 研究结果 |
4.1 项目式学习课程研究结果 |
4.1.1 项目式活动主要成果 |
4.1.2 项目式学习课程评价 |
4.1.3 项目式学习课程问卷调查反馈 |
4.2 数据分析素养调查结果 |
4.2.1 数据分析素养调查结果总体情况分析 |
4.2.2 A班与B班数据分析素养调查结果比较分析 |
4.2.3 数据分析素养各维度统计分析 |
4.2.4 项目式学习对高一学生数据分析素养的影响分析 |
4.2.5 数据分析素养水平分布 |
第五章 结论与启示 |
5.1 研究结论 |
5.1.1 概率统计项目式学习课程的特点 |
5.1.2 高一学生数据分析素养现状与特点 |
5.1.3 项目式学习对高一学生数据分析素养的影响 |
5.1.4 项目式学习对高一学生非认知因素的影响 |
5.2 研究启示 |
5.2.1 重视概率统计内容的常规教学 |
5.2.2 适当引入概率统计项目式学习课程 |
5.2.3 选择多种问题情境的习题 |
5.3 研究不足与反思 |
参考文献 |
英文文献 |
中文文献 |
附录 |
附录A 项目式学习课程调查问卷 |
附录B 高一学生数据分析素养调查试卷 |
附录C 高一学生数据分析素养调查试卷评分标准 |
致谢 |
四、指导学生解答开放型填空题(论文参考文献)
- [1]近五年甘肃省中考数学试卷的比较研究[D]. 徐婧晖. 西北师范大学, 2021
- [2]中考数学试卷质量分析与比较 ——以2020年贵州三市试卷为例[D]. 崔亚澜. 大理大学, 2021(08)
- [3]滇西少数民族小学生估算能力的影响因素调查研究 ——以白族、藏族、傈僳族为例[D]. 刘英. 大理大学, 2021(08)
- [4]高中数学必修教科书习题比较研究 ——以人教A版、北师大版为例[D]. 洪梦. 天津师范大学, 2021(09)
- [5]融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高一化学教学实践研究[D]. 任静茹. 陕西理工大学, 2021(08)
- [6]中考数学发展性试题解题研究 ——以漳州市中考为例[D]. 汪子怡. 闽南师范大学, 2021(12)
- [7]初中生数形结合能力水平的调查研究[D]. 贾艳艳. 河北北方学院, 2021(01)
- [8]人教版《普通高中教科书·生物学》必修教材课后习题研究[D]. 周苏林. 合肥师范学院, 2021(09)
- [9]基于PBL培养高中生数据分析素养的实验研究[D]. 廖福辉. 云南师范大学, 2020(01)
- [10]项目式学习对高一学生数据分析素养的影响研究 ——以上海市某高中为例[D]. 吴子昊. 华东师范大学, 20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