溧阳市蒋店小学陈爱琴
阅读教学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以教材文本作为学习的全部,教材有什么,教师就教什么,因此导致学生阅读面过窄,视野不开阔,对文本的理解不深。《语文新课程标准》的颁布,加大了课程内容的综合性,扩大了想象和创造的空间,为阅读教学注入了新的源泉。
实践证明,阅读教学中适当的拓展必不可少,它可以成为一味很好的思维催化剂,将教材上的纯文本演变成激活学生思维的超文本。但作为催化剂的拓展只能是重要的配料,而不能是主料。明确了拓展与教材之间的关系,我们需要思考的是:如何有效地进行拓展,让原本单一、呆板、枯燥的文本在学生心中活化、内化、易化、实化。
一、活化文本——在教材补白处拓展
拓展,就是要给学生提供理解文章的支撑点,让学生的思维走进文本,走向深入。当学生的认知水平与文本内涵的理解存在落差时,我们呼唤拓展,这时巧妙进行拓展,能活化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增强对文本的感悟,帮助学生更加深入准确地把握文本的内涵。
《真想变成大大的荷叶》是二年级下册课本中一首洋溢着童趣的小诗,通过“我”对夏姐姐“想变点儿什么”的答问,铺陈出一系列想变的事物,可最后“我”突然改变了主意,“真想变成大大的荷叶”,什么原因呢?这是全诗理解的难点。我设计了这样的拓展:
师:还有很多小伙伴都来了,它们都藏在这长长的省略号里了,你能把他们找出来吗?
生1:蝴蝶来了,在荷叶上跳舞,蝈蝈来了,在荷叶上唱歌。
生2:乌龟来了,在荷叶下散步,龙虾来了,在荷叶下比武。
生3:蜻蜓来了,在荷叶上休息,小朋友来了,在荷叶下躲猫猫。
这一问让学生的思维充分发散,拓展了文本内容,学生明白了荷叶是小鱼的“凉伞”,是水珠的“摇篮”,是蝈蝈的“歌台”,是小蜻蜓的“停机坪”……给这么多的小伙伴带来快乐,难怪“我”到最后“真想变成大大的荷叶”。
二、内化文本——在模仿创作处拓展
学习文本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内化文本语言。我的一位同事在教学《鲜花与星星》这首诗时,巧妙地激发出学生内心的情感和表达的欲望,通过听说训练引导学生将教材文本内化为自己的语言,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师:听了大家的朗读,我仿佛看到了五彩的鲜花和满天繁星,真棒,老师奖励大家欣赏两幅画。(出示落叶和彩蝶飞舞图,学生说图意。)
师:看了这两幅图后,老师模仿课文也写了一首小诗:“我最喜欢,秋天满地的落叶,这里一片,那里一片,真比花丛中的蝴蝶还多。”剩下的一半,哪位同学能帮我写吗?
生:(思考后回答)我最喜欢,花丛中飞舞的蝴蝶,这里一只,那里一只,真比满地的落叶还多。
师:多好的一首诗呀,我们给这首诗加个题目好吗?
生:《落叶和蝴蝶》,齐读
师:(出示几组图片,有满地的羊儿和蓝天上朵朵白云,有满树的柿子和广场上挂着的灯笼,还有夜晚满天繁星和街上无数盏彩灯)。看了这几组图,你们也想做一位小诗人吗?
生:想。
师:同学们去选择一组图,可以自己创作,也可以和别人合作。
这位老师在引导学生创作诗歌时,先让学生观察图片,模仿文本把诗歌写完,学生在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后兴趣盎然;再放手让学生自主合作创作诗歌,由扶到放,层层递进。这种拓展,以范文作为实例,学生先内化教材文本,再借助老师提供的想象平台自由创作,获得了自信和快乐。通过这样的拓展训练,学生定能增加语言积累,能读、善思、会说。
三、易化文本——在答疑解难处拓展
每一节课都有教学难点,教学难点处往往也是教材蕴含深刻含义的地方,更是要求学生理解掌握的地方,在教学的难点进行拓展,能易化文本内涵,帮助学生理解、感悟教材所蕴含的深刻含义。
在教学《司马迁发愤写史记》时,对于“人总是要死的,有的重于泰山,有的轻于鸿毛。我如果就这样死了,不是比鸿毛还轻吗?我一定要活下去!我一定要写完这部史书!”这段话,学生不是很理解,不明白是什么力量支撑着司马迁一定要“写完这部史书”。注意到这一点,我适时地进行了拓展。
出示:文王被拘禁在羑里时推演了《周易》;孔子在困穷的境遇中编写了《春秋》;屈原被流放后创作了《离骚》;左丘明失明后写出了《国语》;孙膑被施以膑刑,编著了《孙膑兵法》;吕不韦被贬放到蜀地,方有《吕氏春秋》流传于世。
师:司马迁想到这些人时,他会怎样想?
生1:我也应该像他们一样,化悲痛为力量,干出一番成绩,这样我才能死的重于泰山。
生2:一个人只有在最艰难的时候,才能发掘自己最大的潜能。挫折和苦难都是生命的一部分,生命只有战胜苦难才会绽放光彩。
生3:他们遇到困难时不退缩,坚强地活下去,我为什么不能呢?我一定要活下去!一定要写完这部史书!
……
这一拓展大大丰厚了文本,学生的思维在想象和感悟中被激活,他们走进人物的心灵,一幅幅生动的“发愤”画面清晰地浮现在眼前。这时再让学生理解文本的内容,感受人物内心的思想,便水到渠成。
四、实化文本——在思维发散处拓展
由于中心表达的需要和文章篇幅的限制,与课文相关的内容不可能“穷尽”,有些内容只得简而言之,或略而不写。教材中有许多课文余味无穷,留给学生极大的想象空间。根据教学需要,通过拓展而化虚为实,化简为详,补充与课文内容对应的画面,可以拓展教材空间,拓宽理解背景,以深化理解,强化效果。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课堂需要拓展,但是文本拓展不能忘“本”,调好拓展这一味思维化学剂,需要我们从学生的需要出发,恰到好处挖掘文本,有效地利用资源,使拓展成为整个课堂教学流程中错落有致、装点得体的亮点和花絮,成为学生提高语文素养的一个生长点、发展点。但愿我们的语文课堂有更多因巧妙拓展而生成的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