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雅静(邢台职业技术学院)
摘要:资产证券化是将缺乏流动性的资产通过证券化处理使得其具有流动性的一种金融工具。资产证券化于近年来兴起于美国,在近30年的时间内得到了快速发展。那么,什么是资产证券化?资产证券化又是怎样的运作过程呢?本文对资产证券化的一般理论作了概要性的介绍。
关键词:资产证券化SPV信用增级
0引言
资产证券化是近30年来起源于美国的一项重大的金融创新工具,如今已成为金融创新中一种主流融资技术。2008年的金融危机,资产证券化是危机发生的一个重要的原因。银行将次级房贷打包重组卖给投资银行,投资银行将次级贷款证券化,并销售到世界各地,最终由于美国房地产市场的崩溃导致全世界范围内的金融危机。资产证券化,使得美国一地的金融危机扩展到了全世界,那么,什么是资产证券化呢?
1资产证券化的基本理论
1.1资产证券化的含义目前,学术界对于资产证券化的定义还存在着争论,一般我们认为资产证券化是将缺乏流动性的资产,转换为在金融市场上可以自由买卖的证券。把握资产证券化的内涵,关键要理解以下几点:
1.1.1并不是所有的资产都能证券化。这里的资产应该满足两个条件:一是缺乏流动性,因为具有流动性的资产就不需要将其证券化了;二是该资产必须能在可预见的未来带来现金流,也就是说能证券化的资产是要由收入作为支撑的。
1.1.2证券化是一种金融技术。它是通过资产的重新组合,并利用必要的信用增级技术,创造出适合不同投资者需求,具有不同风险、期限和收益组合的收入凭证。
1.1.3资产证券化过程必须有多个主体。这些主体应该至少包括:一,卖方,即原始权益人也称发起人;二,资产证券化公司,也叫特定交易机构,(简称SPV)在国外一般是投资银行;三,证券化资产的买方,一般是银行、基金和其它个人投资者。这是资产证券化过程三个最基本的主体,复杂的资产证券化过程,可能还会涉及到保险公司,再保险公司,以至衍生出一大批的从业者。
发起人主要是负责将各种流动性较差的金融资产、分类整理为一批批资产,卖给SPV,SPV再在以这些资产为担保发行资产支持证券(简称ABS),而这些证券通过金融市场卖给了全市场的买家,主要有银行、投资银行、各类基金和个人投资者。
1.2资产证券化的动因
本文刚开始提到的资产证券化是金融危机发生的重要原因之一,那么,既然资产证券化有其不利的一面,为何却发展如此迅速呢?这是因为,资产证券化有其发展的内在动因。
1.2.1资产证券化为发起人提供了一种融资手段资产证券化的本质是用将来的现金流换取现在的现金流。这是一种不同于贷款和股权融资的新型的融资方式。资产证券化可以根据发起人的意愿,设计多种期限,灵活性很高的证券,相比其它融资方式更灵活。资产证券化扩大了发起人的融资对象,大量的分散投资者都可以购买资产证券化了的证券。
1.2.2资产证券化可以提高发起人的资本收益率发起人可以通过将资产证券化来达到融资的目的,融资后,发起人可以将资金投入到其它更有吸引力,利润更高的项目中。这样,发起人资本收益率就比以前更高。
1.2.3资产证券化有助于发起人进行资产负债管理资产证券化为发起人的中期和长期应收款、贷款等资产提供了相匹配的负债融资来源,使得发起人可以凭借资产证券化的融资来开展规模更大的业务。以就是说,原来以资本为基础的业务开展模式,通过资产证券化可以变为以资产为基础,那么,理论上讲,无论规模多大的业务,发起人都可以完成。
2资产证券化的一般流程
2.1资产证券化的必要条件并不是所有的资产都能够证券化,能够证券化的资产应该具备一定的条件。首先,资产的质量和信用等级必须能够被准确的评估,这是资产证券化的前提。典型的资产证券化是把许多风险水平相近的资产捆绑在一起,组成一个资产池。通过信用评级机构的信用评级,以该资产为支持发行证券。有了准确的信用评级,承销商才可以准确的确定证券的利率。第二,要证券化的资产必须要有担保。在国外比较发达的资产证券化市场,被证券化的资产以住房和汽车等浪费信贷为主,这主要是因为消费信贷具有天然的抵押品即消费品本身。第三,要证券化的资产必须能产生可预见的现金流。由于债务最终是要用现金流来偿还的,因此能产生可预见的稳定现金流量的资产才能证券化。如美国的次级贷款的证券化,是以次级借款人的还款为现金流支撑的。2008年金融危机的导火索就是由于房价的下跌,次级贷款的借款人还款出现了问题,导致以此为支撑的大量证券资产的迅速贬值,从而导致大范围的金融机构亏损、倒闭。
2.2资产证券化的理论基础资产证券化作为一种全新的融资工具,是需要多种理论支持的。首先,对基础资产的现金流分析是资产证券化的核心原理。本文前面已经分析过,资产证券化的实质是以未来的现金流换取现在的现金流。因此,对基础资产的现金流的分析是资产证券化的核心原理。对基础资产的现金流分析主要涉及资产评估、资产的风险与收益分析以及资产的现金流结构分析。资产证券化涉及到的第二个理论是关于资产重组的理论。资产证券化的发起人根据需求确定资产证券化目标,然后对自己所拥有的能够产生未来现金流的信贷资产,根据资产重组理论进行组合,形成一个资产池。这里通过资产重组关键是对资产中的风险和收益要素进行分离和重组,使其定价和重新配置更为有效。资产证券化涉及到的第三个理论问题是信用增级理论。利用信用增级来提高资产支持证券的信用等级是资产证券化的一个重要特征,为吸引更多投资者,SPV必须对整个资产证券化交易进行信用增级。通过信用专门组,使证券的信用质量和现金流的时间性与确定性更好地满足投资者的需要,同时满足发行人在会计、监管和融资目标方面的需求。
2.3资产证券化的一般流程通过上面的分析,我们已经基本了解了资产证券化的内涵,那么,资产证券化如何进行呢?
2.3.1确定要证券化的资产本文已经分析过要证券化的资产必须具备的条件,根据这些条件能够挑选出可以进行证券化的资产。发起人要根据自己的需要从这些可以进行证券化的资产中挑选出一组资产,组成一个资产集合。通过资产集合的方式能够使得违约风险更加分散,有助于提高该资产的信用水平。另外,在确定要证券化的资产时,不应该包含不良资产,如果将不良资产用证券化技术进行销售,是有违道德的,也不利于整个资产证券化市场的发展。
2.3.2将资产出售给SPVSPV是一个独立的法人实体,一般可由投资银行担任,负责资产的证券化。实际上,国外的资产证券化的主要类型是银行将自己的贷款等资产打包,出售给自己的投资银行部门,也就是说SPV是银行自已的部门,但是SPV必须是区别于发起人,而且SPV要远离破产风险,这样才能达到通过SPV使资产信用增级的目的。
2.3.3信用增级为吸引更多的投资者,改善发行条件,SPV必须提高资产支撑证券的信用等级。信用增级是资产证券化交易成功的关键。信用增级的方式有很多种,最主要的,以及经常被使用到的主要是通过购买保险的方式,实现资产的信用增级。在2008年的金融危机中,如此高风险的次级贷款证券能销售到全球各地,主要是因为有保险公司为其承保,当证券贬值、甚至违约时保险公司遭受了巨大损失。全球最大的保险集团AIG险些在金融危机中破产。信用增级后,可以将资产打包成证券,交由信用评级机构进行评级。
2.3.4发行证券完成了信用增级和获得较好的信用评价之后,SPV就可以发行证券了。证券一般包括债券、优先股和收益凭证,有的证券是这几种证券形式的组合。SPV可以通过美国纽约、英国伦敦等全球金融中心将证券发行到全世界。这样,一些流动性很差的资产,通过证券化的处理就可以在全世界范围内流通了。
3结论
本文是对资产证券化流程的一般性分析,是最简单的资产证券化模型,不可能涵盖现实生活中资产证券化的各个类型以及各种复杂的资产证券化流程。读者通过本文能够了解资产证券化的一般原理和各个运作主体的逻辑关系就是本文作者的最大欣慰。
在此,我们有必要指出理解以下几点,是理解资产证券化的关键。第一,SPV是什么,它在资产证券化中的作用。简单的说,SPV是一个独立的高风险的实体,它主要的作用是保证资产不受发起人风险的牵连,达到最初的资产信用增级。第二,信用增级的本质是什么。上面我们提到了信用增级的一种方式,即购买保险。其实,信用增级并没有改变资产的风险状况,只是将资产的风险转移了,从全社会的角度看,信用增级并没有改变社会的风险成本。这也就是说,要想控制资产证券化的风险必须从控制资产的质量开始。第三,为什么我国没有资产证券化的实践。这是因为,资产证券化需要一个完善的金融市场,我国的环境还达不到实现资产证券化的标准。比如,我国没有权威的第三方评级机构,另外,我国的证券交易市场也不够完善等这些因素制约了我国资产证券化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程虎.我国资产证券化若干问题的探讨.经济管理.2002.
[2]陈云贤,王柴伟.不良资产证券化解决方案.资本市场.2000(12).
[3]陈钊.美国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的现状.金融研究.2000(3).
[4]汞峻.资产证券化的会计问题研究.金融教学与研究.20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