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教材隐性知识的教学实践

高中历史教材隐性知识的教学实践

论文摘要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对高中历史学科教育明确提出:“通过历史学习,使学生增强历史意识,汲取历史智慧,开阔视野,了解中国和世界的发展大势,增强历史洞察力和历史使命感”的课程理念。要实现这一理念,必须把那些隐藏在教材显性知识中的基本脉络、历史经验教训、马克思主义科学的历史观、历史规律等挖掘出来,在教学中以学生乐于接受的方式传授给学生。历史教材隐性知识教学是以历史教材显性知识为依托,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并在师生共同努力下挖掘出教材隐性知识,以实现历史学科社会功能的教学方式。在新课改的时代要求下,历史教材隐性知识教学必须在新的理念指导下进行,比如学生主体观、大教材观、多样化教学等。只有将隐性知识教学跟新课改理念紧密结合起来,才能充分发挥隐性知识教学的作用。因此,笔者选择“高中历史教材隐性知识的教学实践”作为研究课题,希望通过本课题的研究,为高中历史教学尽一己之力。本文采用文献研究和实证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主要从五个部分深入论证本研究涉及的相关问题,其主要思路如下:第一部分是前言,主要对选题缘由及意义、国内外研究综述进行阐述。第二部分阐释支持隐性知识教学的理论研究及对教学实践的指导作用,并对相关概念进行阐述。第三部分在学生调查问卷和教师访谈的基础上,分析高中历史教材隐性知识教学现状,针对调查和访谈结果所反映出的重点问题,结合新课改的理念提出相应的四点对策:重视历史教材中的隐性知识;树立大教材观;树立学生主体观;改革教学方法。第四部分笔者以都安高中高一年级343班为教学实践的对象,以《中国近现代史(上)》作为学习内容,根据所提出的四点对策来进行历史教材隐性知识教学的尝试,重点探索高中历史隐性知识挖掘的路径和对不同类型的隐性知识进行教学实践,并在此基础上提出隐性知识挖掘的原则和建议。第五部分对实践后的教学进行检验、总结与反思,以期盼对高中历史教材隐性知识教学实践有所启发和借鉴。第六部分是“结语”,对全文进行思路梳理,指出不足并明确笔者下一步的研究方向。本文深入探讨隐性知识教学的理论与实践具有一定的学术价值。通过对学生调查和对教师访谈取得一手材料,在对现状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相应的对策并运用到教学实践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因此本课题也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论文目录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目录
  • 前言
  • (一) 选题缘由
  • 1. 新课程改革对高中历史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
  • 2. 时代发展对历史学科的育人功能寄予厚望
  • 3. 高考改革呼吁隐性知识教学
  • (二) 在教学中挖掘隐性知识的意义
  • 1. 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历史兴趣和历史思维能力
  • 2. 有助于教学三维目标的实现
  • 3. 有助于学生应对高考
  • 4. 有助于教师加强对教学的钻研
  • (三)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 国外研究
  • 2. 国内研究
  • 一、理论研究与概念界定
  • (一) 理论研究
  • 1. 奥苏贝尔的学习理论
  • 2. 最近发展区理论
  • (二) 相关概念界定
  • 1. 知识的概念界定
  • 2. 显性知识的概念界定
  • 3. 隐性知识的概念界定
  • 4. 高中历史教科书隐性知识与显性知识的关系
  • 二、高中历史教科书隐性知识教学现状分析
  • (一) 对学生调查问卷的分析
  • 1. 学生对隐性知识的学习
  • 2. 教师对隐性知识的教学
  • 3. 学生对历史教材隐性知识重要性和对历史学习的认识
  • (二) 对历史教师的访谈及结果分析
  • (三) 解决现状问题的对策
  • 1. 重视历史教材中的隐性知识
  • 2. 树立大教材观
  • 3. 树立学生主体观
  • 4. 改革教学方法
  • 三、挖掘高中历史教材隐性知识的教学实践
  • (一) 挖掘历史教材隐性知识的路径
  • 1. 由果探因
  • 2. 由因探果
  • 3. 往宽处拓展
  • 4. 往细处挖掘
  • 5. 往高处提升
  • (二) 高中历史教材隐性知识教学案例
  • 1. 纵横拓展,分析背景和影响
  • 2. 用两点论评价历史人物
  • 3. 发散思维,领悟历史启示
  • 4. 将历史概念内涵向外延伸
  • 5. 通过分析历史现象,把握其性质
  • 6. 跳跃串联,提取历史线索
  • 7. 史论结合,揭示历史规律
  • 8. 宏观揭示,把握历史史观
  • 9. 补充课程资源,历史“情”、“趣”横生
  • (三) 隐性知识挖掘的原则及建议
  • 1. 隐性知识挖掘的原则
  • 2. 隐性知识挖掘的建议
  • 四、教学效果检测及其教学反思
  • (一) 教学效果检测
  • 1. 学生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前后对比
  • 2. 成绩表
  • (二) 教学反思
  • 1. 要善于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构建和谐课堂
  • 2. 要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探索能力,增强学生自信心
  • 3. 要培养学生的共享意识,乐于合作
  • 4. 既要多方参考,更要勤于自身知识的储备
  • 5. 理念先行,教学模式紧跟
  • 6. 因地制宜,量力而行
  • 结语
  • 注释
  • 参考文献
  • 附录一
  • 附录二
  • 致谢
  • 相关论文文献

    • [1].论核心素养下的高中历史探究性学习[J]. 广西教育学院学报 2020(01)
    • [2].契合学生实际 夯实历史高效课堂的基础——致一般生源地转型中的高中历史教师[J]. 农家参谋 2020(11)
    • [3].高中历史教学中史料的应用探讨[J]. 中国新通信 2020(07)
    • [4].统编版与人教版高中历史教材对比分析——以“两汉”时期为例[J]. 现代商贸工业 2020(20)
    • [5].普通高中历史学科线上教学的行与思[J]. 继续教育研究 2020(05)
    • [6].小议案例教学对提升高中历史学科育人功能的作用[J]. 农家参谋 2020(24)
    • [7].核心素养背景下高中历史高效课堂的构建[J]. 科学咨询(科技·管理) 2020(10)
    • [8].高中历史高效课堂的有效构建[J]. 汉字文化 2018(S2)
    • [9].高中历史活动课中学生史料实证素养培养的策略探究[J]. 教育现代化 2019(15)
    • [10].高中历史微课研究现状数据分析[J]. 华夏教师 2019(14)
    • [11].我的高中历史学习体会[J]. 汉字文化 2019(15)
    • [12].如何打造高中历史高效课堂[J]. 教育现代化 2018(02)
    • [13].借助材料教学创建高中历史高效课堂[J]. 数码设计 2017(10)
    • [14].比较研究:高中生分析历史问题的基本能力[J]. 林区教学 2017(02)
    • [15].高中历史“生动课堂”的构建与反思[J]. 历史教学问题 2017(03)
    • [16].高中历史互动教学探究与实践[J]. 旅游纵览(下半月) 2016(24)
    • [17].培育学科素养,提升教师质量——评《高中历史必修课程专题解析》[J]. 中国教育学刊 2017(01)
    • [18].高中历史课堂教师有效提问研究综述[J]. 科教导刊(中旬刊) 2017(02)
    • [19].高中历史思想史教学中的史料运用[J]. 教学与管理 2017(13)
    • [20].高中历史有效思维课堂的构建——以《现代中国教育的发展》一课为例[J]. 延边教育学院学报 2017(02)
    • [21].高中历史史料教学的应用[J]. 科技创新导报 2017(08)
    • [22].关于高中历史新课程的几点思考[J]. 西部素质教育 2017(11)
    • [23].高中历史教师教学设计能力研究综述[J]. 科教导刊(中旬刊) 2017(03)
    • [24].中国、南非高中历史教材比较——以岳麓出版社与马斯库·米勒·朗文出版社1945-1991年历史相关教材为例[J]. 世界教育信息 2017(15)
    • [25].高中历史教育的困境与创新突破[J]. 才智 2017(04)
    • [26].略论高中历史教育之“道”[J]. 合肥师范学院学报 2017(01)
    • [27].高中历史自主学习之我见[J]. 文学教育(上) 2017(10)
    • [28].浅谈高中历史学习兴趣的培养[J]. 才智 2017(22)
    • [29].高中历史中经济史教学的困境与策略[J]. 教育观察 2017(20)
    • [30].浅析如何自主学习高中历史教材[J]. 低碳世界 2016(07)

    标签:;  ;  ;  ;  

    高中历史教材隐性知识的教学实践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