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糖苷类香气前体化合物是植物在生长发育的过程中形成的次级代谢产物,由挥发性苷元和糖或糖的衍生物经糖苷键结合而成。这类化合物本身并不具有挥发性,可以在植物体内大量储存。当植物受到非生物环境因子的胁迫或病虫害的侵袭时,体内糖苷物质被酶水解,释放出挥发性苷元,从而表现出气味、抗病虫等生命特征。我国茶园面积广大,茶园中病害经常发生,对茶叶产量和品质造成了很大影响,但目前糖苷类香气前体对茶树病原真菌的防御机制尚不完全清楚。本文建立了糖苷类香气前体化合物的定量方法。采用N-甲基-双(三氟乙酰胺)对糖苷类香气前体进行衍生反应,并对衍生温度和反应时间两个因素进行了优化,确定了在衍生试剂过量的条件下,温度设定为60℃,反应时间为50min时,衍生效果最好;分析比较了GC-ECD, GC-FID和GC-MS法对糖苷衍生物的响应情况,结果表明GC-ECD法的灵敏度高,重复性和稳定性好,该方法可用于痕量糖苷类香气前体物质的分析测定。采用茶树鲜叶为材料,一部分采用MS固体培养基室内培养,并利用病原真菌侵染;另一部分为茶园中自然发病的鲜叶。采摘后的茶树鲜叶可在MS固体培养基上存活,并可保持两星期左右的生命活力。用分离出的病原真菌侵染这些茶树鲜叶,在严格的温湿度控制下,茶树鲜叶染病成功。将鲜叶中提取的糖苷,利用MBTFA衍生后,再由GC-ECD法测定,研究了染病前后叶部糖苷类香气前体含量的变化。比较了秋季茶园中不同品种(系)茶树健康叶片中糖苷类香气前体的含量,结果表明多抗香品种比辐射早、农门香和舒茶早含量高,且在这四个品种(系)中苯甲醇-β-D-葡萄糖苷、苯甲氧基樱草糖苷的含量高于其它几种糖苷含量。由MS固体培养基培养的夏季辐射早第一叶、第二叶、第三叶、第四叶健康成叶通过病原真菌对其进行侵染后,第一、三、四叶糖苷含量明显减少,第二叶糖苷含量有所增加。在秋季茶园中自然发病的辐射早鲜叶中,顺-3-己烯醇-β-D-葡萄糖苷含量增加,其它糖苷含量都明显降低;农门香鲜叶中,苯甲氧基樱草糖苷含量增多,糖苷总量明显增加;舒茶早鲜叶中,苯甲醇-β-D-葡萄糖苷、氧化芳樟醇-β-D-葡萄糖苷含量增加,其它糖苷含量减少;多抗香鲜叶中,氧化芳樟醇-β-D-葡萄糖苷含量略有增加,其它糖苷明显减少。在这四个品种中,除了农门香外,茶树受病原侵染后苯甲氧基樱草糖苷含量都减少了,且各品种糖苷总量都有所降低。秋季茶园中自然发病的舒茶早鲜叶中糖苷含量开始时略低于对照叶,随着病斑面积的增加而逐渐增加,并在病斑面积为317-335mm2时,糖苷浓度达到最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