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地标建筑审美特征的级区属性研究 ——以武汉市为例

城市地标建筑审美特征的级区属性研究 ——以武汉市为例

论文摘要

本文作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城市景观特色级区理论模式研究(项目批准号:50878092,2008-2010)中的理论应用型研究,为本基金项目的有机组成部分,能够为城市设计的实践提供理论与依据。力图明晰城市地标建筑审美特征“级”、“区”的概念、特征等基本属性,研究城市地标建筑审美特征“级区系统”的内在属性等。本文一共分六个章节进行论述。论文首先从分析我国城市地标建筑的建设现状着手,指出了我国城市地标建筑的一些现状问题。这些问题都表明了我国城市地标建筑的建设缺乏稳定和统一的标准。由于评价标准的缺乏,导致地标建筑的盲目建造,从而使城市特色空间造成混乱。倘若我们从级区理论入手,就能在一定程度上解决这一问题。第二章对级区及相关理论作了阐述。城市景观特色级区理论是本文的研究基础,级区理论可以为城市地标建筑审美特征的评价提供一个参考系统。审美心理学、建筑审美学、系统论等理论也为下面若干章节的展开提供了理论基础。此外,本章节研究分析了影响城市地标建筑审美特征判断的因素,主要有审美主体的特性以及城市地标建筑的审美特征,城市地标建筑的审美特征有形体、比例尺度、色彩材质、背景环境、历史文化特征等。第三章主要是对城市地标建筑审美特征“区”及其属性的研究。该章节首先阐述了城市地标建筑审美特征“区”的概念以及三种常见的划区方式。城市地标建筑审美特征“区”所指的即是审美时空的范围,是城市地标建筑审美特征所属的特定范畴。城市地标建筑审美特征“区”所指的范畴是一个抽象的概念,它的经验来源于城市功能分区,分析得出城市地标建筑审美特征“区”具有时间性、空间性、时空混容性的属性特征。第四章主要是对城市地标建筑审美特征“级”及其属性的研究。城市地标建筑审美特征分级是由审美主体根据城市地标建筑的形体、比例与尺度、色彩与材质、背景环境、历史文化等审美特征来综合评定城市地标建筑的层次,划分等级,并且以一定的方式手段将评价结果表示出来供人们进行辨别和参考。“木桶效应”与“长板效应”为城市地标建筑审美特征的评价提供了最基础的理论依据,AHP层次分析法则对不同审美客体的多项审美特征的评价判断提供了方法,expert choice软件将这一方法转化成直观的图表方式。城市地标建筑审美特征“级”具有隶属性、层次性以及相对性。论文第五章从系统论的角度出发,研究得出了城市地标建筑审美特征“级区系统”具备稳定性、层次性、关联性这三大属性。级区系统的稳定性是城市景观特色级区理论成立的前提条件,也是城市地标建筑审美特征“级区系统”成立的前提。城市地标建筑审美特征“级区系统”建立在一个相对稳定的审美系统基础上。级区系统具有层次性,都具有相对应的城市、区域、单元空间层级。级区系统的“区”与“级”具有关联性,它们密不可分。论文最后一章对全文进行总结,并简述了对城市地标建筑审美特征级区属性研究的局限性以及不足之处。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课题研究背景
  •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 1.3 相关研究现状
  • 1.4 论文创新点
  • 1.5 课题研究方法
  • 1.6 研究的主要内容与论文框架
  • 2 研究基础
  • 2.1 相关概念阐述
  • 2.2 相关理论基础
  • 2.3 影响城市地标建筑审美特征判断的因素
  • 2.4 本章小结
  • 3 城市地标建筑审美特征“区”及其属性
  • 3.1 城市地标建筑审美特征“区”的意义
  • 3.2 城市地标建筑审美特征“区”的划分
  • 3.3 城市地标建筑审美特征“区”的属性
  • 3.4 本章小结
  • 4 城市地标建筑审美特征“级”及其属性
  • 4.1 城市地标建筑审美特征“级”的意义
  • 4.2 城市地标建筑审美特征分级依据
  • 4.3 城市地标建筑审美特征“级”的划分
  • 4.4 城市地标建筑审美特征“级”属性
  • 4.5 本章小结
  • 5 城市地标建筑审美特征“级区系统”属性
  • 5.1 城市地标建筑审美特征“级区系统”的稳定性
  • 5.2 城市地标建筑审美特征“级区系统”的层次性
  • 5.3 城市地标建筑审美特征“级”“区”关联性
  • 5.4 本章小结
  • 6 结语
  • 6.1 论文研究总结
  • 6.2 论文研究的不足之处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1 武昌区地标建筑调查问卷表
  • 附录2 城市地标建筑审美特征评价因子专家问卷表
  • 附录3 武昌区建筑审美特征评价问卷表
  • 附录4 武汉市各行政区地标建筑审美特征评价表
  • 附录5 引用图片来源
  • 附录6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论文及获奖情况
  • 相关论文文献

    • [1].中国十大城市地标建筑[J]. 武汉建设 2009(03)
    • [2].从地标与集体记忆的关系看“地标”[J]. 艺术当代 2018(02)
    • [3].地方地标建筑现象和特点探究——以台州为例[J]. 美与时代(城市版) 2018(05)
    • [4].《“勒高”武汉地标建筑图形化设计》[J].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06)
    • [5].基于“城市—街道—地块”三重尺度的高层地标建筑范式思考[J]. 城市建筑 2016(25)
    • [6].剪纸还可以这么玩儿[J]. 小学生(快乐新读写) 2016(10)
    • [7].言论[J]. 世界博览 2017(05)
    • [8].我的韩国之旅[J]. 阅读 2017(44)
    • [9].爱在洛杉矶:一起去逛“爱乐之城”[J]. 新东方英语(大学版) 2017(05)
    • [10].那些坍塌的地标建筑[J]. 国家人文历史 2017(09)
    • [11].来信[J]. 世界博览 2017(14)
    • [12].我该如何经历一座城市[J]. 参花(下) 2017(06)
    • [13].沉在天空的中山路[J]. 广西文学 2017(08)
    • [14].玩转地标建筑[J]. 宁夏画报(生活版) 2015(03)
    • [15].城市地标建筑 摩天轮[J]. 科学大观园 2008(05)
    • [16].地标物语之楼和馆[J]. 犯罪与改造研究 2010(01)
    • [17].城市网红地标建筑设计现象刍议——以重庆市杨家坪“九龙门”轻轨站地标设计为例[J]. 美与时代(城市版) 2020(07)
    • [18].中小城市区域性文化地标建筑设计浅谈——德清国际会议中心设计回顾[J]. 建筑与文化 2019(05)
    • [19].“绘”出一座城市的70年宏图——“70年70广州地标”系列报道策划理念[J]. 传媒评论 2019(10)
    • [20].给地标建筑讲段往事——谈电视剧《楼外楼》地标叙事[J]. 当代电视 2018(08)
    • [21].未来地标建筑发展的三个层面[J]. 中国房地产 2016(02)
    • [22].我省各地地标建筑“为教师亮灯”[J]. 四川教育 2018(09)
    • [23].有文化基因的新建筑才是真正的地标建筑[J]. 美术观察 2013(03)
    • [24].浅议地标建筑在城市导向识别系统中的意义——以青岛地标建筑为例[J]. 大众文艺 2010(12)
    • [25].地标与城市 打造地标建筑与房企品牌塑造[J]. 城市住宅 2009(02)
    • [26].透过地标建筑揭示文化本质[J]. 安徽建筑 2009(05)
    • [27].边缘及边角料[J]. 中国摄影 2018(01)
    • [28].白雪中的著名地标建筑[J]. 英语画刊(高级版) 2017(31)
    • [29].城市地标建筑:有高度更要有内涵[J]. 武汉建设 2015(02)
    • [30].城市文化形象与地标建筑[J]. 美术观察 2013(03)

    标签:;  ;  ;  ;  

    城市地标建筑审美特征的级区属性研究 ——以武汉市为例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