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环境下山寨文化的传播学解读

网络环境下山寨文化的传播学解读

论文摘要

“从2003年开始出现山寨手机到各种山寨产品,“山寨”已经从商品代言逐渐转变为一种社会文化现象。2008年12月2日,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播出一段长达2分钟的关于山寨现象的探讨,“山寨”现象又一次被推向舆论的高潮。山寨现象不是偶然出现,它的存在是草根阶层追求思想自由的一种表现,它在短时间内不会消失。“山寨”作为近年流行词语之一,已经深入到人类生活的各个方面,从最初单纯仿造的山寨产品到现在“山寨文化”的勃兴,“山寨”的意义已经不可同日而语,不论是从生活方式还是意识形态,我们已经不可能离开这个概念。网络技术的强大,也为“山寨文化”进一步扩充地盘提供了有利的条件。本文拟通过传播学对“山寨文化”的传播模式进行研究和探讨,分析这一过程中传播者和接受者之间的角色关系,审视其传播动机、探讨其内容功能,从传播层面分析“山寨文化”的利与弊,并对其未来发展做出展望。前两部分主要提出本文研究的思路及方法,从“山寨”的兴起与发展解释“山寨文化”出现的意义,通过社会对“山寨”的两种截然相反的评价引出讨论。第三部分从传播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传者、受传者、信息、传播效果等方面对“山寨文化”进行详细分析,通过对整个过程的总体分析,发现目前我国“山寨文化”发展的优势及不足。本文认为,“山寨文化”是极具个性的传播手段,它在满足人们宣泄情感、缓解压力方面有着独特的优势,同时也是草根族追求个人价值实现的需求,同时,“山寨文化”也给“把关人”、“沉默的螺旋”理论等赋予了新的解读,是一个很好的研究对象。第四部分通过经济、政治、思想文化方面的社会背景对“山寨文化”这一特殊文化现象的出现进行分析,表明目前我国特殊的政治、经济、文化环境也给“山寨文化”的兴起和成长提供了良好的土壤。第五部分主要探讨“山寨文化”存在的问题以及“山寨文化”发展的前景预期。“山寨文化”的发展也给我们的社会意识和法律制度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冲击,对于它的发展前途人们褒贬不一,它不但有其舆论监督、草根狂欢的一面,也有哗众取宠、恶意模仿、虚假色情等缺陷,如果没有正确的法规政策引导和监督,“山寨文化”的前途岌岌可危。虽然目前社会对“山寨文化”的褒贬不一,但笔者认为“山寨文化”的出现和发展说明它有广阔的市场和前景,不能因为它在发展的初期阶段犯一些错误就全盘否定它,我们的社会应该怀有一种更加宽容的态度,给它一个宽松成长的环境,当然我们也不能忽略其目前发展中出现的问题,这需要法律规范、社会监督、公众自觉以及媒体的正确引导。不难看出,“山寨文化”平民力量、草根精神的延续,它是调节社会情绪的一种方式,在互联网日益发达的今天,它将继续担负着调节监督的功能,我们相信在一个优良的成长环境中,“山寨文化”的未来将更加美好。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目录
  • 第一章 引言
  • 1.1 提出问题
  • 1.2 研究思路
  • 1.3 研究方法
  • 1.3.1 观察法
  • 1.3.2 定性分析法
  • 1.3.3 文献分析法
  • 1.4 目前相关研究的基本情况和进展
  • 第二章 "山寨"的兴起与发展
  • 2.1 "山寨"概念的界定
  • 2.1.1 山寨原意
  • 2.1.2 山寨新解
  • 2.2 社会对于"山寨"的认识
  • 2.2.1 正方观点
  • 2.2.2 反方观点
  • 第三章 "山寨文化"流行的传播学分析
  • 3.1 "山寨"文化的传者分析
  • 3.1.1 "山寨"文化传播动机的分析
  • 3.1.2 传播角色的传递性
  • 3.1.3 山寨作者自我"把关"和外力"把关"
  • 3.2 "山寨"文化的内容分析
  • 3.2.1 "山寨"文化的内容特征分析
  • 3.2.2 受欢迎"山寨"文化内容的分类
  • 3.3 山寨文化的受众分析
  • 3.3.1 受众的构成分析
  • 3.3.2 受众的动机分析
  • 3.4 山寨文化的传播渠道
  • 3.5 山寨文化的传播效果
  • 3.6 山寨文化的功能分析
  • 3.6.1 社会地位赋予功能
  • 3.6.2 打破"沉默的螺旋"
  • 3.6.3 社会结构功能替代
  • 第四章 社会层面的"山寨文化"解读
  • 4.1 联网的兴起,为大众自由表达意见提供了平台
  • 4.1.1 中国网络第一个10年发展进程
  • 4.1.2 联网发展的现状
  • 4.2 大众文化兴起,消费文化来临
  • 4.2.1 我国传媒的市场化
  • 4.2.2 消费文化促使非主流文化崛起
  • 4.3 政治文化思想解放的产物
  • 4.4 网络角色隐匿,大众随意表达意见
  • 4.4.1 网络隐匿性促使大众发泄压力
  • 4.4.2 娱乐化是大众发泄压力的另一渠道
  • 4.5 后现代主义的兴盛
  • 第五章 "山寨文化"的前景预期
  • 5.1 "山寨文化"存在的问题
  • 5.1.1 "山寨文化"的"侵权"问题
  • 5.1.2 "山寨文化"导致群众文化的低俗化
  • 5.1.3 "山寨文化"不利于塑造青年人的世界观
  • 5.2 "山寨文化"前瞻
  • 5.2.1 确看待"山寨文化"
  • 5.2.2 侵权与责任规避
  • 5.2.3 "山寨文化"需正确引导
  • 第六章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相关论文文献

    • [1].国家传播学会重庆论道[J]. 新闻论坛 2019(06)
    • [2].全球南方、社会主义探索与批判传播学新想象——中印比较三人谈[J]. 全球传媒学刊 2019(04)
    • [3].关于传播学本科教育专业方向的思考——兼论商科与传播学融合人才培养问题[J]. 青年记者 2019(36)
    • [4].体认传播学的马克思主义哲学观[J]. 新闻界 2020(03)
    • [5].艺术传播学的现实境遇和发展路径——有关艺术传播学的学科构建思考[J]. 才智 2020(06)
    • [6].中国文化外译的翻译传播学模式[J]. 湖北社会科学 2020(02)
    • [7].“用时间消灭空间”的传播学再思考[J]. 新闻传播 2019(22)
    • [8].计算传播学:可能与可为[J]. 新闻与写作 2020(05)
    • [9].“计算传播学”的发展路径:概念、数据及研究领域[J]. 新闻与写作 2020(05)
    • [10].范式转型与科学意识:计算传播学的新思考[J]. 新闻与写作 2020(05)
    • [11].传播学视域下的城市传播影视话语表达——以重庆为传播参照样本[J]. 新闻研究导刊 2020(08)
    • [12].“旅行青蛙”背后的传播学反思[J]. 编辑之友 2020(05)
    • [13].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传播学分析[J]. 党史博采(下) 2020(06)
    • [14].翻译传播学论纲[J].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0(05)
    • [15].应用型人才培养视阈下的《传播学概论》课程教学模式[J]. 兴义民族师范学院学报 2020(04)
    • [16].基于项目式教学“传播学”课程的实践与研究[J]. 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 2020(10)
    • [17].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有效传播——“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与国家传播学创新发展”学术研讨会综述[J]. 思想教育研究 2018(12)
    • [18].人工智能与计算传播学[J]. 人民论坛·学术前沿 2019(20)
    • [19].依托竞赛平台的传播学实践课程教学改革[J]. 青年记者 2019(32)
    • [20].传播学视域下探析“吃播热”现象的原因[J]. 西部广播电视 2019(21)
    • [21].融合与创新:认知传播学的国际视野与中国学派——中国认知传播学第六届年会暨国际认知传播学术论坛综述[J]. 中国广播电视学刊 2019(11)
    • [22].浅析粉丝电影对传播学的影响[J]. 农家参谋 2017(18)
    • [23].传播学的特点及其对中国的贡献[J]. 国际新闻界 2018(02)
    • [24].传播学视域下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的有效性探析[J]. 传播力研究 2018(21)
    • [25].从传播学角度分析“吃播热”[J]. 戏剧之家 2017(01)
    • [26].传播学视域下美国文化研究的重构及其问题[J]. 新闻界 2017(03)
    • [27].传播学话语中的现代性谱系——从《媒介现代:传播学与社会学的对话》一书谈起[J]. 东南传播 2017(03)
    • [28].网络英语的传播学特点及影响[J]. 科技与创新 2017(10)
    • [29].案例教学在传播学教育中的应用研究[J]. 新闻研究导刊 2017(05)
    • [30].传播学专业视频编辑课程教学模式探讨[J]. 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 2017(07)

    标签:;  ;  ;  ;  ;  ;  

    网络环境下山寨文化的传播学解读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