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纤维素类纤维混纺产品是纺织品服装贸易中的大类产品之一,每年都有大量的该类产品出口到日本、美国、香港等国家和地区。世界各国都将纺织品的纤维成分标签作为强制性要求,对纤维素类纤维混纺产品混纺比的要求也不例外。而纤维素类纤维混纺产品的混纺比检测由于设备以及检测方法等的差异,经常会产生较大的误差,因此纤维素类纤维混纺产品混纺比检测的准确性至关重要。在纤维素类纤维定性和定量分析时取样和制样的方法以及检测的样本容量是决定测量结果准确性的主要因素。基于计算机图像处理技术对纤维素类纤维产品混纺比的常见检测方法有两种:一种是将纤维切成短片断,通过纵向特征进行识别和计数求出混纺比,另一种是做纱线的横截面切片利用纤维截面特征来识别和计数进而计算混纺比。本文从纵向和横截面检测混纺比两个方面,研究了取样和制样方法以及检测时最小样本容量的问题。在横向检测取样方面,由于传统的火棉胶法获得的切片中,纤维之间的排列非常紧密,而且采用火棉胶法切片时对纤维的挤压严重使纤维截面发生了变形,无法提取纤维截面的准确特征来识别纤维种类。而树脂包埋法可保持纤维的截面形态,所获得的纤维截面图形也比火棉胶法的清晰。因此本文利用树脂包埋切片技术研究混纺纱线横截面内纤维混纺比的变化情况。研究发现混纺纱线不同横截面内的混纺比在短片段内变化很小,但在不同位置随机抽取的纱线片断间的混纺比变化较大。因此检测混纺比的取样时每根纱线短片段上用一个切片即可代表该纱线的混纺比,而抽取纱线时最好从面料的不同位置随机抽取纱线。文中利用纱线截面树脂包埋技术对不同丝光度的丝光棉截面进行了比较,发现丝光度越高丝光棉截面的圆形度也越高。在纵向检测的取样方面,比较和研究现有的纵向混纺比检测方法FZ/T 30003-2000、SN/T 0756-1999和AATCC 20-2002。针对现行检测方法中存在的取样和制样问题,在AATCC 20-2002的基础上对取样方法作了改进。调整了切断的混合量,用煮沸的方法进行混合,提高了纤维片段的混合均匀程度。用改进后的取制样方法进行混纺比检测,得到结果的准确性和结果的稳定性明显提高。最后,根据最小样本容量统计理论公式讨论影响样本容量的因素。从纵向和横向检测两个方面,对不同纤维种类的混纺产品,以及相同成分不同混纺比的混纺产品进行实验研究。分析处理实验数据可得,纤维种类和混纺比对纱线纵向切段内混纺比以及纱线截面内混纺比的标准偏差影响很小,不同纱线的混纺比标准偏差间差异也很小,而且用取样理论计算得到的最小取样数基本相同。进而确定了混纺比检测时的最小样本容量,纵向为1900根纤维纵向切断,横向为18个纱线截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