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题目: 用对虾血细胞单克隆抗体研究分析白斑症病毒的受体
论文类型: 博士论文
论文专业: 水生生物学
作者: 张志栋
导师: 战文斌
关键词: 单克隆抗体,对虾血细胞,白斑症病毒,受体,发生
文献来源: 中国海洋大学
发表年度: 2005
论文摘要: 通过白斑症病毒(WSSV)与对虾血细胞膜的体外结合方法和对虾血细胞原代培养的方法,从研制出的抗对虾血细胞的单克隆抗体中,筛选出抗WSSV受体的单克隆抗体,并用Western blot和亲和层析方法鉴定了WSSV受体的分子量。实验结果如下: 利用WSSV和对虾血细胞膜体外结合的DOT BLOT方法,从抗中国对虾血细胞的单克隆抗体中筛选出单克隆抗体4D8具有部分封闭WSSV和对虾血细胞膜结合的作用。对虾血细胞膜和有部分封闭作用的单克隆抗体4D8反应,再和地高辛标记的WSSV(WSSV-DIG)孵育,由于部分受体被封闭使WSSV-DIG无法与其结合,由DOT BLOT得到的结果颜色较浅;对虾血细胞膜和无封闭作用的单克隆抗体反应,再和WSSV-DIG孵育,由于WSSV-DIG与对虾血细胞膜上的所有受体结合,由DOT BLOT得到的结果颜色较深。 利用WSSV和对虾血细胞膜体外结合的ELISA方法,对单克隆抗体4D8的封闭效果进行了定量分析。对虾血细胞膜和无封闭作用的单克隆抗体反应,再和WSSV-DIG孵育,由于WSSV-DIG与对虾血细胞膜上的所有受体结合,由ELISA得到的OD值较大,为0.423;对虾血细胞膜和有封闭作用的单克隆抗体4D8反应,再和WSSV-DIG孵育,由于部分受体被封闭使WSSV-DIG无法与其结合,由ELISA得到的OD值较小,为0.256,占受体不被封闭所得OD值的41%。 用对虾血细胞原代培养的方法对单克隆抗体4D8的封闭效果进一步验证:与无封闭作用的单克隆抗体孵育的原代培养的血细胞,经WSSV感染后,第3天就表现出了病理变化;与有封闭作用的单克隆抗体4D8孵育的原代培养的血细胞,经WSSV感染后,出现病理变化较晚,第5天才表现出了病理变化。实验结果表明:单克隆抗体4D8能封闭部分WSSV受体,从而延缓了WSSV对原代培养血细胞的感染进程。 经Western blot和亲和层析技术鉴定,抗WSSV受体的单克隆抗体4D8在中国对虾血细胞膜上识别的WSSV受体的分子量为175kDa。单克隆抗体4D8在日本对虾血细胞上识别的抗原决定簇分子量为175kDa,在凡纳滨对虾血细胞上识别
论文目录:
摘要
1 前言
1.1 单克隆抗体的研究进展
1.2 病毒受体的研究情况
1.3 用单克隆抗体对水生动物病毒受体的研究
1.4 对虾血细胞的研究进展
2 白斑症病毒与中国对虾血细胞膜的结合
2.1 白斑症病毒的提纯
2.2 用地高锌标记提纯的白斑症病毒
2.3 中国对虾血细胞膜的粗提
2.4 白斑症病毒与中国对虾血细胞膜的结合
2.5 讨论
3 抗白斑症病毒受体单克隆抗体的筛选
3.1 中国对虾血细胞单克隆抗体的研制
3.2 DOTBLOT筛选抗白斑症病毒受体的单抗
3.3 ELISA筛选抗白斑症病毒受体的单抗
3.4 原代细胞培养验证单抗4D8对白斑症病毒受体的封闭作用
3.5 讨论
4 白斑症病毒受体分子量的鉴定
4.1 Western blot鉴定白斑症病毒受体的分子量
4.2 亲和层析鉴定白斑症病毒受体的分子量
4.3 讨论
5 单抗4D8在其它甲壳动物血细胞上识别的抗原决定簇分子量
5.1 材料
5.2 方法
5.3 结果
5.4 讨论
6 对虾血细胞的免疫学研究
6.1 对虾血细胞的抗原性交叉反应
6.2 对虾血细胞单克隆抗体识别的血细胞类型
6.3 对虾血细胞的发生
6.4 对虾感染白斑症病毒后大颗粒血细胞的变化
参考文献
致谢
发布时间: 2005-10-26
参考文献
- [1].玻璃海鞘(Ciona intestinalis)实验养殖、血细胞的分类及其免疫应答研究[D]. 刘利平.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海洋研究所)2005
- [2].中国对虾血细胞发生、功能及其白斑综合征病毒受体蛋白研究[D]. 林颖博.中国海洋大学2009
相关论文
- [1].对虾白斑症病毒囊膜蛋白单克隆抗体的研制及中和抗体筛选[D]. 王轶南.中国海洋大学2008
- [2].中国对虾血细胞发生、功能及其白斑综合征病毒受体蛋白研究[D]. 林颖博.中国海洋大学2009
- [3].中国对虾白斑症病毒(WSSV)血细胞受体蛋白的研究[D]. 唐小千.中国海洋大学2010
- [4].对虾白斑症病毒快速检测试剂盒的研制及其应用[D]. 王晓洁.中国海洋大学2005
- [5].白斑综合征病毒(WSSV)粘附蛋白及与其相互作用的对虾细胞膜蛋白定位[D]. 梁艳.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海洋研究所)2005
- [6].应用噬菌体展示技术对对虾白斑综合症病毒(WSSV)中和抗体及感染相关蛋白的研究[D]. 袁丽.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水生生物研究所)2006
- [7].对虾白斑病毒(WSSV)囊膜蛋白蛋黄抗体及凋亡抑制基因ORF390R的研究[D]. 王志民.武汉大学2004
- [8].对虾白斑病毒的侵染机制及其特异性单链抗体基因研究[D]. 易国华.武汉大学2004
- [9].用单克隆抗体研究对虾白斑症病毒(WSSV)的黏附蛋白[D]. 姜有声.中国海洋大学2006
- [10].对虾Rab GTPase在抗病毒免疫中的作用以及对虾白斑综合症病毒(WSSV)膜蛋白与对虾蛋白的互作研究[D]. 吴文林.厦门大学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