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雄欣源水利电力勘察设计有限责任公司
摘要:旱涝灾害是城市的主要自然灾害之一,是危害市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影响城市生活质量的重要因素。近几年,城市内涝问题愈发严重,因此,规划城市排水防涝工程设计、树立生命责任安全理念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旨在对我国城市雨涝灾害发生的成因和目前城市自排水防涝工程现状进行剖析,对其中的不合理之处进行深入探讨,并且借鉴国外的先进的经验来使得我国水文问题得以很好的解决。
关键词:城市排水防涝工程;旱涝灾害;危害;措施
城市雨洪是一种常见的自然现象,其是由于暴雨作用在城市下垫面而产生的,与地形、植被、土壤、城市建设等因素息息相关。近几年,随着城市化的步伐加快,城市排水的条件改善、设施建设的加快以及城市内涝问题的改善就显得尤为重要。在2013年3月25日,国务院文件明确了将城镇排水工程系统建设作为今后财政预算的一大方向。解决城市雨洪问题俨然成为一项重要的惠民工程。
一、城市雨洪灾害的成因
(一)气候变化频繁,降雨量过大
近年来由于全球气候变暖、异常性天气情况频繁出现、降雨量增大。我国呈现出降雨量分布不均之势:夏季降雨量大、冬季降雨量小;沿海地区降雨量大、内陆地区降雨量小。短时间内降雨量过大、排水不及时,就极容易出现雨涝灾害,造成排水系统瘫痪。
(二)城市化进程加快加大旱涝灾害影响程度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新的城市中心的位移,道路、建筑密度的改变,从大气环流的层面上影响了降雨在时空中的分布,而原有的排水系统无法及时跟进,也在一定程度上加剧城市雨涝灾害。同时,在城市化的进程中,城市的过度开发、植被的破坏,土壤地表的裸露,泥沙流失,导致河道蓄洪能力的缩减,调蓄洪水的能力减弱。旧有的城市改造,河湖大面积消失,在一定程度上也降低了调蓄雨水的能力。拿北京前三门来说,首段17.8km的护城河在1965年——1985年间成为了暗沟,这无疑降低了雨水通行能力。武汉同样也是如此,在1991-2010年间水域面积缩小了39%;在20世纪50年代时,主城区湖泊面积1582km²,而到了20世纪80年代已经缩减为875km²。
水循环系统被破坏,对待土地的高强度开发也使得地貌产生了变化,自然排水系统被破坏,排洪通道缩小,这些都导致了调蓄容量的变小,同时,洪水的出路也减小了。
(三)城市排水防涝工程设计不当
目前我国已经建设出了一套城市排水体系,以防洪水涌进城市,但是对于突如其来的暴雨或者超出排水体统排水能力的雨水则缺乏一套相应的处理措施。且排水规划体系针对的是河流,应对的是区域洪涝灾害,而不是城市内的雨涝灾害。排水网管的建设更是根据管道等排水措施,这两套之间缺乏衔接和规划,缺乏一定的工程措施,很显然这一套系统并不适合城市的迅速发展。
二、目前城市排水防涝工程建设现状
(一)城市规划建设体制不顺
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原有的排水系统不能承接增大的积水面积的雨水,使得老管道达不到排水要求。加上建设机制的问题,建设主体分工不同,道路建设的维护和排水管网建设的维护不是一个部门的责任,排水设施建设与道路的建设施工不同步,这样就极易形成断头路、断头管,导致过量的水排不出去,而负责管道建设的又是另一个部门,这些部门之间推卸责任、缺少沟通协调,遇到突发性暴雨产生的雨涝灾害时权责不分,各部门按兵不动、互相观望,而不是及时采取措施进行处理,这样导致积攒的雨水排不出去,更加加剧了城市雨涝灾害。
(二)排水防涝工程建设标准不全、观念陈旧
排水专业的规划设计在城市总体规划之中虽然设计的面积广泛。但是受到深度、时间进度、比例尺等的限制,不能发挥其作用。就城市雨水管网的系统而言,由于历史的原因,设计标准一直比较低,以前城市的雨水排水工程大多数为1年或少于1年重现的标准,甚至1年两遇或1年三遇或1年四遇的标准,这显然低于一般发达国家的设计标准。而且中国一直采用传统推理公式法来计算雨水流量用于指导排水管网设计。但是这种方法只适合于在小区域内使用,且在使用时并没有十分严格的界定限制条件。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降雨的特征发生了变化,原有的公式、计算方法并不适用,暴雨强度计算公式并未及时更新,也不适应新的情况。
(三)排水防涝工程建设意识不强
洪涝灾害是危害城市居民生命财产安全一个重要的灾害,但是社会、政府乃至居民对此类情况的认知并不彻底,对此类灾害的防治也不重视,导致暴雨侵袭,大家听之任之,结果有人殒命。而国家、政府对于雨涝灾害的认识不足,防治不够,使其给市民造成了影响之后才做出补救措施,这显然是浪费了国家资源,弃人民的生命财产于不顾。只有真正认识到建设城市排水工程建设的重要价值,我们才可以真正做出相应的补救措施,才能做到防患于未然,将危险的种子扼杀在萌芽中。
三、我国城市排水防涝工程建设前景展望
(一)创新设计理念
应对雨水自然灾害,我们应该摒弃传统的旧有的疏导理念,转而向美国、英国学习。美国倡导低影响开发,英国主张可持续发展的排水系统和澳大利亚水敏感性的设计的理念都是值得我们汲取的先进经验。尽可能得减少人类开发和建设对自然的影响,因地制宜,学习新理念、新思路、新方法,建立适合我国城市发展的先进排水规划体系。
(二)进行科学合理的排水分区、确定系统方案
由于人为地开发和建设使地形和高度受到改变,自然分区受到破坏,雨水得不到及时的排出,导致雨水泛滥成灾。这都是由于不合理的分区造成的。我们应该科学的规划各个分区的排水条件使之得到良好的运转。同时我们要从当地的社会经济的发展条件、气象、水文、气候特征等出发,经过研究和分析,提出系统的城市规划方案建设用地布局,选择最优的方式,调蓄洪水。并且做好各种排水系统之间的衔接,管道、河道与城市防洪排水系统之间的衔接,及时的观测水位变化过程,使之得到良好的发展。
(三)完善降雨量规划标准
将城市防洪系统划分为几个层级的标准,逐步提高管道设计的标准。在经济发达的地区,较容易发生雨涝灾害的地区,更加应该完善排水系统的建设。对一些老城区,排水渠道不畅通的地区更应该多种方法、多种措施相结合,全面提升城市网管建设的标准。明确城市内涝防治的标准,借鉴国外优秀的防治经验并加以融合,从而形成一套适合中国的最佳防治措施。在我国河道、管道分属于不同的部门管理之下,我们要特别注意城市规划设计中管道排水的标准和内涝的防治标准之间的衔接,同时兼顾好径流污染的控制。我国在“十二五”的环保规划中要求:到2015年,我国的城市污水处理率要达到85%,一些发达的城市要超过90%,根据统计资料分析,我们明显没有达到这个要求。
城市内涝的防治是中国城市化建设的过程中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对雨水以及雨水资源的综合利用也被国家提上日程。在国家出台了许多相应的规范措施之后,我们更加应该认识到建设城市排水防涝工程需要有前瞻性的眼光,全方位、整体性的视角,将一些可预见的问题扼杀在萌芽中。全方位提高城市排水工程建设,使其真正成为一项惠民工程。
参考文献:
[1]车伍,杨正,赵杨,闫攀.城市排水(雨水)防涝综合规划编制若干问题探讨[J].中国给水排水,2014,16:6-11.
[2]汉京超,俞士静,吕永鹏.城市排水防涝的管理性措施研究[J].城市道桥与防洪,2014,11:22-25+19-20.
[3]汉京超,俞士静,吕永鹏.城市排水防涝的管理性措施研究[J].城市道桥与防洪,2014,11:22-25+1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