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目的:观察针刺箕门、气海穴治疗神经源性尿潴留的临床疗效。方法:80例神经源性尿潴留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3例和对照组37例。治疗组以针刺箕门、气海穴为主穴,根据尿潴留的原发病,选择配穴,原发病为脑血管病者加百会穴;原发病为脊髓炎或脊髓损伤者加双侧八髎穴,并将八髎穴分为两组,双侧上髎、中髎为一组,双侧次髎、下髎为另一组,两组交替使用。操作:选用28号毫针,双侧箕门穴直刺2.0~2.5寸,用提插捻转泻法,刺激量宜大,局部产生酸胀麻感,并波及小腹部,使小腹部胀满感加剧;气海穴直刺1.5寸左右,行提插捻转补法,小腹部有胀感为宜。百会穴向前顶穴透刺1.5寸,施捻转补法;双侧八髎穴直刺1.5~2.0寸,用提插捻转泻法,使患者有酸胀感并向会阴部放射。每日1次,每次留针30 min,连续治疗28天;对照组采用常规针刺治疗取穴:秩边、关元、脾俞、三焦俞、肾俞。操作:选用28号毫针,秩边穴深刺1.5~2.5寸,施捻转提插泻法,其余各穴直刺1~1.5寸,行捻转提插补法。每日1次,每次留针30 min,连续治疗28天。结果:两组病人治疗前后膀胱功能积分评定显示,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病人临床疗效比较,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3.7%,痊愈率为27.9%;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4.9%,痊愈率为13.5%。经Ridit分析,两组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提示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说明针刺箕门、气海穴治疗神经源性尿潴留疗效更好。结论:1针刺箕门、气海穴治疗神经源性尿潴留疗效肯定;并且优于常规针刺疗法。2针刺箕门、气海穴为改善和治疗神经源性尿潴留提供了一项操作简单、经济实惠、行之有效的方法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和意义,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研究。
论文目录
相关论文文献
- [1].排痰机腹壁震动按摩在神经源性直肠患者中的应用[J]. 当代护士(中旬刊) 2020(04)
- [2].中药治疗神经源性疼痛的研究概况[J]. 中华中医药学刊 2011(09)
- [3].神经源性发热[J]. 健康研究 2009(02)
- [4].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肠道功能管理的研究进展[J].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2016(03)
- [5].乙状结肠膀胱扩大术治疗神经源性急迫性尿失禁的临床研究[J].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2011(05)
- [6].高血压与交感神经系统的神经源性机制研究进展[J].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15(13)
- [7].COPD发病机制中非神经源性乙酰胆碱功能与支气管扩张药的应用[J]. 中国药房 2014(26)
- [8].神经源性心律失常的麻醉处理——4例分析[J]. 中国医药指南 2016(02)
- [9].老年帕金森综合征合并神经源性低血压护理体会[J].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4(11)
- [10].神经源性因素致膀胱过度活动的病因及诊治[J].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1(19)
- [11].神经源性炎症在复杂性区域疼痛综合征发病中的作用机制研究进展[J]. 中国临床神经科学 2019(03)
- [12].颈动脉间隙血管移位的方向在颈Ⅱ~Ⅳ区淋巴结源性及神经源性病变中的鉴别价值[J].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2020(10)
- [13].感染后咳嗽及其神经源性炎症机制研究进展[J]. 中华哮喘杂志(电子版) 2010(05)
- [14].拉莫三嗪治疗慢性顽固性神经源性疼痛[J]. 菏泽医学专科学校学报 2008(04)
- [15].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神经源性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剂的表达与其预后的关系[J]. 中国临床神经科学 2015(01)
- [16].尿道狭窄所致“非神经源性神经性膀胱改变”是否按神经性膀胱治疗[J]. 现代泌尿外科杂志 2011(06)
- [17].吴炳煌教授针刺治疗神经源性尿频经验探析[J]. 中医药通报 2010(05)
- [18].神经源性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剂在神经元缺氧复氧损伤中的保护作用[J]. 中国临床神经科学 2008(06)
- [19].局部皮下注射神经妥乐平治疗神经源性疼痛的临床观察[J]. 实用药物与临床 2008(02)
- [20].针灸结合导尿管球囊扩张治疗神经源性环咽肌失弛缓引起的吞咽障碍疗效观察[J]. 中国医刊 2017(05)
- [21].针刺对变应性鼻炎神经源性炎症调节作用的研究近况[J]. 时珍国医国药 2013(07)
- [22].盆底生物反馈结合盆底肌训练治疗神经源性肠道[J]. 中国康复 2012(05)
- [23].蝉芩颗粒对感染后咳嗽患者气道神经源性炎症影响[J].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7(02)
- [24].热敏灸大椎穴对哮喘大鼠神经源性炎症的影响[J]. 时珍国医国药 2015(03)
- [25].神经源性J波1例[J]. 心电与循环 2020(01)
- [26].神经源性直肠功能训练在脊髓损伤患者直肠功能障碍治疗中的应用[J]. 当代护士(中旬刊) 2017(05)
- [27].个体化分阶段护理对脊髓损伤患者神经源性肠功能的影响[J]. 当代医学 2016(11)
- [28].干扰素调节因子1在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后气道神经源性炎症的调控作用[J].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2013(18)
- [29].基于3D高分辨肛门直肠测压研究针刺对脊髓损伤神经源性肠道的疗效[J]. 中国康复 2020(01)
- [30].乙状结肠膀胱扩大术后神经源性肠道患者排便状况的研究[J]. 中国临床医生杂志 201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