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政治课彰显“青春魅力”

让政治课彰显“青春魅力”

思想政治课是一门理论性、哲理性很强的学科,这是谁都不会否认的。但是长期以来,政治课教学的明理、启智、导行功能不能很好发挥,效果不尽如人意。那么,教师怎样让“枯燥”的政治课“鲜活”起来?怎样提高政治课的教学效率真正彰显政治课的青春魅力?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笔者作了一些有益的尝试。

1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一个好的开始等于成功的一半。”政治课的导课要像小提琴上弦校音,必须准确无误,才能使演奏悦耳动听。课堂切入既要简短又要有趣。要出奇制胜和灵活,切忌生搬硬套,最大程度的吸引学生注意力,使学生产生一种新鲜感和强烈的求知欲,从而自然而然的进入教师设置的教学情景中去。例如在学习《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时,笔者在教学中打破常规设置小品,让学生表演《我的一天》:这一天中,早晨买包子,包子质量差,吃了肚子痛;后来同学约定去逛街,在买衣服时,老板强迫卖给自己一件高价衣服;接下来在书店挑书时,被怀疑为小偷……真是倒霉的一天!这个小品是针对班中几个同学的亲身经历编成的,然后相对应设立几个问题,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立刻活跃起来,自觉去看书,寻找解决对策,就这样引入了新课,经过讨论、回答,造就了热烈活泼的教学气氛,最后新课题的揭示就水到渠成了。又如在讲《用量变引起质变的道理看问题》时,引用了笑话《少了两千克》:妻子站在秤上高兴地对丈夫说:“亲爱的,快来看,我体重少了两千克。”“亲爱的,那是因为你还没有化妆。”显然,这则笑话中,妻子化妆前后竟然体重不一样,它辛辣地讽刺了妻子平时化妆涂抹的脂粉实在是太多了。学生在哄笑中明白了:做事情要注意分寸,掌握火候,坚持适度原则。

2设置悬念,敢于质疑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要使你的学生看出和感到有不理解的东西,使他们面临着问题,如果你能做到这一点,就是成功了一半”。教学实践证明,成功的互动的课堂离不开科学的质疑,需要学生具备敢想、敢问,敢交流的品质。为此教师要设置悬念,培养学生的批判意识和质疑意识,鼓励学生对书本的质疑和对教材的超越,从而使思想教育不只停留在表面,而是走入学生内心,教师的设悬要讲究艺术性,不能太直露。可根据教学内容设置探究情景。

3转变观念,真情互动

政治课讲述的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哲学及国家学说,因此长期以来人们有一种误解,认为政治教师是真理的化身,一切都体现着师道尊严、唯师独尊的局面,结果政治课教师总是以权威的角色出现在学生面前,自视高学生一等,板着面孔教学,漠视学生尊严,忽视与学生情感交流,在人格上凌驾于学生之上。这样的教学,导致学生只能被动地学习,课堂死气沉沉。政治课要焕发青春魅力就必须遵循新课程的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老师在教学中应摒弃教学霸权,建立互动机制,走下讲台,把“说给学生听”与“听学生说”结合起来,师生之间互相尊重、彼此情感交流,激发学生讲真话,在情景交融中点燃学生的思想火花,唤起学生探索真理、积极向上的欲望。老师可以借鉴文学作品中的思想性与艺术性相统一的原则和手法来打动学生,把课堂看作情感交流的场所,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设法使学生入情以获得强烈的感情体验。教师强烈的感情,会使学生受到感染,开启学生感倩的门扉,让学生心动起来,切实达到教学效果。当然教师的这种感情必须是真挚的,只有真挚的感情才是感人的;虚情假意的感情是矫揉造作、故作姿态,只会引起学生的反感。如笔者在讲“人性自私论不符合历史现实”时,笔者对学生说道:“同学们,电影《泰坦尼克号》想必大家都看过,但今天我要讲的是有关《泰坦尼克号》幸存者的真实故事,史密斯夫人回忆说:‘当时我的两个孩子已被抱上了救生艇。因为超载,我不能上了,处于母爱,我喊了一声‘让我上船吧,孩子不能没有妈妈’,闻听此言,一位已经坐上此艇的女士离开了座位,回到了泰坦尼克号上,并把我推上了小艇。刹那工夫,船便沉没了,那位女士连自己的姓名都没有留下。”里得帕恩也回忆道:“她的丈大送她上救生艇,她不愿一人独活,紧紧的抱住丈夫不放,万般无奈中,丈夫一拳把她打昏,等到醒来,她已在小艇中……”大概是笔者太会动感情吧,讲到这时,不知不觉眼睛湿润了。同学们见此情景,深受感染,许多同学眼里噙着泪花。

4时政论坛,连接你我

俗话说:“磨刀不误砍柴功。”在现实教学中,有的教师为了应付考试,拼命赶进度,又不断“炒冷饭”,舍不得留一点时间给学生。教师教得累又不讨好,学生学得苦且无趣,被动接受,“消化不良”。政治课的最大特色是时政性,风云变幻的国际大舞台,轰轰烈烈的国内新变革,为政治课教学提供了源源不断的丰富课堂教学的最佳素材。开设时政论坛,目的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启发学生立足书本知识去洞察现实问题,分析原因,探究性地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笔者长期坚持在每一堂课开始前或结束时用3-5分钟的时间由学生报道最新的国内、国际的重大时事,然后应用教材原理评析;如在学习“价值规律”时,让学生就“家乡桃子为何丰产不丰收”进行陈述;通过时政论坛许多时事问题也进入了学生视野,如和谐社会的构建,新农村建设,中东问题,“两会”的联袂召开,中美关系,物价上涨等一个个结合教材、关注现实、有理有据的论点在课堂交流,精彩纷呈。同学们经常会就同一个问题提出不同的见解。时政论坛,学生反响强烈,热情高涨,特别是一些平时较关心时政的学生,有了用武之地,乐此不疲,引得其他同学也跃跃欲试,摩拳擦掌,在“时政论坛”中,每个人都有说的机会,辩的欲望,成了表现自我的场所。也许学生的观点有偏颇,论证有误差,但是学生学得自觉,学得主动,记忆深刻,理解透彻,教学效果就非常显著。

标签:;  ;  ;  

让政治课彰显“青春魅力”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