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进入21世纪以来,丝绸之路、京杭大运河、茶马古道等廊道遗产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对廊道遗产的关注热潮有着深刻的社会文化背景,廊道遗产的现代价值体现是中华民族文化复兴的重要部分,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在遗产旅游和文物保护领域的具体体现。廊道遗产秉承和发展了美国遗产廊道和欧洲文化线路的基本理念,是在对两者进行中国化的理论解读后,由笔者提出的、符合我国文化遗产历史状况和遗产保护开发现实情况的新概念,同时它也是一种新型的遗产保护和开发方法。本文在理论回顾的基础上,对廊道遗产的内涵、理论源流、价值与功能进行解析,提出了廊道遗产旅游资源保护性开发的基础理论和模式,为廊道遗产旅游资源的合理利用与保护提供理论参考。本文还以丝绸之路为例,对廊道遗产旅游资源保护性开发进行具体分析。
论文目录
中文摘要Abstract第1章 引论1.1 选题背景及意义1.2 论文研究方法与框架1.2.1 研究方法1.2.2 研究框架1.2.3 研究条件1.2.4 创新与不足第2章 理论回顾2.1 绿道概念的提出2.2 遗产廊道文献综述2.2.1 遗产廊道概念2.2.2 遗产廊道基本特征2.2.3 遗产廊道的选择标准2.2.4 国内遗产廊道的实证研究2.3 文化线路的提出与发展2.3.1 文化线路概念的提出2.3.2 文化线路的发展第3章 廊道遗产内涵、理论源流与价值解析3.1 廊道遗产内涵3.2 廊道遗产理论源流3.2.1 廊道遗产与遗产廊道3.2.2 廊道遗产与文化线路3.2.3 廊道遗产理论创新3.3 廊道遗产价值解析3.3.1 文化价值3.3.2 政治功能3.3.3 经济功能3.3.4 教育功能第4章 廊道遗产旅游资源保护性开发理论研究4.1 地格是廊道遗产旅游的开发基础4.1.1 历史叠加构建文脉4.1.2 空间整合构建地脉4.1.3 廊道遗产地格解析4.2 廊道遗产旅游开发ASES模型和CBD理论4.2.1 廊道遗产旅游开发ASES模型4.2.2 廊道遗产旅游开发CBD理论4.3 廊道遗产旅游保护的三种模式4.3.1 生态博物馆模式4.3.2 遗产大舞台模式4.3.3 景观嘉年华模式4.4 廊道遗产旅游资源的政府管理和跨区域协调4.4.1 我国遗产管理体制现状4.4.2 廊道遗产管理体制构想4.4.3 廊道遗产的跨区域协调第5章 案例研究:丝绸之路旅游资源的保护性开发5.1 解读丝路地格5.1.1 文脉在历史演变中深化5.1.2 地脉在自然环境中体现5.2 丝绸之路旅游资源开发5.2.1 基于ASES的旅游资源开发5.2.2 基于CBD的旅游资源开发5.3 丝绸之路旅游资源保护5.3.1 生态型的“静态”保护5.3.2 舞台化的“动态”保护5.3.3 嘉年华的“迁移”保护5.4 基于区域合作的丝绸之路开发与保护5.4.1 国内区域合作5.4.2 丝路国际合作第6章 结论与展望6.1 本文主要结论6.2 研究局限与展望参考文献致谢指导教师评语
相关论文文献
- [1].廊道遗产:概念、理论源流与价值判断[J]. 人文地理 2010(02)
- [2].我国廊道遗产现代复兴的动力机制研究[J]. 中国名城 2016(01)
- [3].廊道遗产旅游品牌塑造与区域营销研究[J]. 商业研究 2010(11)
- [4].茶马古道生命周期与空间演化研究——基于廊道遗产视角[J]. 中国名城 2017(01)
- [5].丝绸之路廊道遗产的文化完整性与旅游真实性融合发展——以“长安——天山廊道的路网”甘肃段为例[J]. 文化月刊 2020(07)
- [6].基于遗产廊道模式的工业建筑遗产保护更新研究——以世界锡都个旧为例[J]. 西部人居环境学刊 2014(06)
- [7].廊道遗产旅游资源保护与开发理论研究[J]. 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 2009(06)
- [8].我国廊道遗产保护与旅游开发研究——以滇、藏、川茶马古道为例[J].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 2016(02)
- [9].城市内部廊道遗产的文化价值与保护利用——以北京中轴线为例[J]. 中国名城 2013(07)
标签:廊道遗产论文; 旅游资源论文; 保护性开发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