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云山风景名胜区旅游环境容量管理研究

白云山风景名胜区旅游环境容量管理研究

论文摘要

资源保护和旅游发展之间的矛盾,一直是旅游开发与规划中的核心问题。许多管理者,将解决这一矛盾的希望寄托在“游客环境容量”这一“数量”概念上,认为只要算出游客数量,就可以解决保护与发展之间的矛盾。但研究者们发现环境容量作为一个数字来讲,变量太多,很难得到一个准确的答案,所以旅游环境容量作为管理工具逐渐得到旅游地管理者和学者们的重视,并提出一些现代旅游环境管理模式,如LAC、VERP、VAMP、VIM等。只有对旅游区的环境容量进行实时监测并及时采取相应的对策,才能将开展旅游和保护生态同时进行下去。本文在分析了现代的各种旅游环境容量管理模式的基础上,结合白云山的实际情况,明确了白云山的旅游发展目标:既要比较快的发展旅游业,同时要保持生态环境的高质量,以保证生态旅游的可持续发展;并根据实地旅游资源和开发的情况进行景区划分;然后制定与之相配套的指标体系,确定评价标准,应用模糊综合评判方法和层次分析法,定量评估了白云山风景名胜区生态环境的现状,得出目前白云山风景名胜区的生态环境质量第Ⅰ级的隶属度为0.560,压力状况为Ⅲ级中等压力,以及响应现状的第Ⅰ级隶属度为0.778。这说明白云山的旅游活动强度与其资源及社会承载能力是协调的,但在麓湖、三台岭和鸣春谷内有小范围生态环境质量下降的现象,尤其是水环境质量的下降已经开始影响到生态旅游的进一步开展,声环境质量也有所下降;最后根据现状提出了一些可行性建议,简单设计了环境容量管理和监测方案,希望对白云山风景名胜区的环境质量起到监管作用,从而减少其进一步旅游开发中的潜在威胁。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
  • 1.1.1 选题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
  • 1.2.1 国外研究进展
  • 1.2.2 国内研究进展
  • 1.2.3 传统旅游环境容量管理方法
  • 1.2.4 现代旅游环境容量管理模式
  • 1.2.5 国内外研究综述
  • 1.3 创新之处
  • 1.4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 1.4.1 研究方法
  • 1.4.2 技术路线
  • 第二章 景区概况
  • 2.1 自然地理状况
  • 2.1.1 地理位置
  • 2.1.2 气候
  • 2.1.3 水文
  • 2.1.4 土壤
  • 2.1.5 地质与地貌
  • 2.1.6 植被和动物
  • 2.1.7 景观资源
  • 2.2 社会经济状况
  • 2.2.1 经济状况
  • 2.2.2 交通状况
  • 2.2.3 文化状况
  • 2.3 旅游发展情况
  • 2.3.1 旅游基础设施
  • 2.3.2 景区旅游收支
  • 2.4 景区划分
  • 2.5 本章小节
  • 第三章 旅游区环境现状评价方法及指标体系的建立
  • 3.1 评价方法
  • 3.1.1 模糊综合评价法
  • 3.1.2 层次分析法
  • 3.2 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
  • 3.2.1 建立指标体系的模型
  • 3.2.2 白云山风景名胜区环境容量管理评价指标体系
  • 3.3 评价标准的确定
  • 3.3.1 评价标准确定的方法
  • 3.3.2 白云山风景名胜区状态指标评价标准
  • 3.3.3 压力及响应指标评价标准
  • 3.4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白云山风景名胜区各单项指标分析
  • 4.1 自然生态环境质量分析
  • 4.1.1 大气环境质量
  • 4.1.2 水环境质量
  • 4.1.3 声环境质量
  • 4.1.4 负离子浓度
  • 4.1.5 微生物含量
  • 4.1.6 植被覆盖率
  • 4.1.7 植物种类
  • 4.2 社会经济状况分析
  • 4.2.1 票务收入增长率
  • 4.2.2 游客满意度
  • 4.2.3 居民满意度
  • 4.3 压力状况分析
  • 4.4 响应状况分析
  • 4.4.1 环保投资率
  • 4.4.2 环保意识指数
  • 4.5 本章小节
  • 第五章 白云山风景名胜区环境容量评价
  • 5.1 环境状态综合评价
  • 5.1.1 权重的确定
  • 5.1.2 模糊综合评价过程
  • 5.2 压力与响应综合评价
  • 5.2.1 压力分析
  • 5.2.2 响应综合评价
  • 5.3 评价结果分析
  • 5.4 本章小节
  • 第六章 环境容量管理与监测
  • 6.1 综合管理建议
  • 6.2 监测规划
  •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 7.1 结论
  • 7.2 展望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 致谢
  • 附录
  • 相关论文文献

    • [1].海域环境容量价值影响因素及其因果关系研究[J]. 科技经济导刊 2017(10)
    • [2].在经济快速增长情况下如何使我省环境容量不超载[J]. 陕西综合经济 2009(01)
    • [3].环境容量产权与民族地区利益实现[J]. 民族研究 2014(05)
    • [4].海域环境容量价值评估方法探讨[J]. 知识经济 2011(18)
    • [5].环境容量约束下的宁夏产业发展路径[J]. 环境保护 2010(04)
    • [6].地质环境容量与评价研究[J]. 上海地质 2009(01)
    • [7].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转发河南省环境容量状况研究报告的通知[J]. 河南省人民政府公报 2012(05)
    • [8].以路网大气环境容量为基础的交通环境容量研究[J]. 铁道运输与经济 2014(07)
    • [9].环境容量——一种实效的可持续规划与评估方法[J]. 城市 2013(06)
    • [10].内蒙古环境容量资源开发利用研究[J]. 科学管理研究 2010(04)
    • [11].基于灰色关联法的西安市环境容量评价研究[J]. 环境科学与管理 2019(11)
    • [12].污水排放量远超环境容量 水循环利用面临挑战[J]. 福建纸业信息 2014(10)
    • [13].论环境容量利用权的法律构造——分析温室气体排放权问题的一种理论框架[J]. 中国环境法治 2009(00)
    • [14].环境容量不足要比资源枯竭更可怕[J]. 化工管理 2014(04)
    • [15].深圳大气污染特征模拟及环境容量估算[J]. 中国环境管理 2015(05)
    • [16].海水养殖环境容量研究进展[J]. 海洋通报 2009(02)
    • [17].星海湖水环境容量研究[J]. 环境监测管理与技术 2020(03)
    • [18].面向特大城市的风环境容量指标和区划初探——以北京为例[J]. 气候变化研究进展 2017(06)
    • [19].云南洱海流域奶牛养殖污染物产量估算与环境容量初步分析[J]. 畜牧与饲料科学 2017(07)
    • [20].山西省县域环境容量及污染现状约束下的经济协调发展分析[J]. 环境与生活 2014(18)
    • [21].环境容量使用权:为节能减排立法[J]. 环境科学与管理 2010(03)
    • [22].环境承载力与环境容量的区别[J]. 能源与节能 2015(05)
    • [23].基于交通环境容量的区域交通动态调控模型[J]. 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与信息 2015(02)
    • [24].基于相对剩余环境容量模型的全国各省份环境综合承载力研究[J]. 兰州学刊 2011(01)
    • [25].有害生物环境容量与环境防制[J]. 中华卫生杀虫药械 2011(05)
    • [26].水库出流对水库环境容量的影响研究[J]. 环境科学与技术 2010(01)
    • [27].综合模糊评价法在水库移民环境容量评价中的应用[J]. 水利发展研究 2009(05)
    • [28].三亚河入海口海域环境容量的价值估算及可持续发展对策研究[J]. 生态经济(学术版) 2013(01)
    • [29].中国环境容量资源的价格扭曲及其矫正[J]. 统计与咨询 2011(01)
    • [30].一种考虑容量沿程变化的水环境容量计算方法[J]. 河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5(06)

    标签:;  ;  ;  ;  

    白云山风景名胜区旅游环境容量管理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