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穴压豆治疗术后切口疼痛的临床观察及护理

耳穴压豆治疗术后切口疼痛的临床观察及护理

李小艳王良(通讯作者)

(安岳县中医医院四川资阳642350)

【中图分类号】R248【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1752(2014)23-0260-02

术后切口疼痛是外科术后护理是中常见的护理问题,如何运用中医护理措施有效地控制疼痛,缩短住院日,是临床护理值得探讨的科题。近年来我们对60例手术患者,采用耳穴压豆止痛,取得较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1一般资料

选自2013年10月—2014年10我院外科手术后切口痛疼患者60例,男32例、女28例。其中:胆囊切除术15例、阑尾切除术15例、胃切除术5例、痔核切除术5例、甲状腺腺叶切除术2例、结直肠癌根治术3例、乳房肿块切除术5例、疝修补术10例。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30例,男18例,女14例,年龄16~81岁(平均47.7岁);对照组30例,男12例,女16例,年龄18~82岁(平均46.5岁)。

2治疗方法

2.1治疗组术后3—6h采用耳穴压豆止痛。

主穴:神门、交感、皮质下。

配穴:选取与手术部位相应的穴位。胆囊切除术取胆囊穴、阑尾切除术取阑尾穴、胃切除术取胃、痔核切除术取肛门、甲状腺腺叶切除术取甲状腺、结直肠癌根治术取大肠、乳房肿块切除术取内分泌、疝修补术取外生殖器等。

操作方法:毫针柄在耳廓相应耳穴寻找敏感点,稍用力按压,以皮肤凹陷为度认作标记。穴位常规消毒后,把王不留行籽粒贴敷于耳穴(左耳交感、皮质下,右耳神门、配穴)上。用拇食指分别于耳廓内外轻轻按揉籽粒,以60~90次/分的频率按揉3~5分钟左右,使局部有明显的热、胀、酸、痛感觉为度,每隔30分钟按揉1次。按揉3~5次后,记录疼痛情况。

2.2对照组术后均肌注杜冷丁止痛,每4—6h1次。

3疗效判断标准

有效:经耳穴按压3~5分钟后,疼痛缓解或消失,不再用止痛药物;无效:经耳穴按压3~5次后仍疼痛,需肌注杜冷丁止痛。

4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百分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5结果

治疗组30例中经按压3~5分钟后,20例疼痛缓解,有4例经第2次按压后缓解,有3例经第4次按压后缓解,另3例经5次按压后仍有疼痛故肌注杜冷丁,有效率90%;对照组30例中有效28铡,无效2例,有效率93.3%。两组无显著差异(P>0.05)。

6护理体会

6.1患者期望尽快治愈疾病,但因恐惧手术并发症,心理负担重,护理人员应主动关心安慰病人,向患者和家属说明手术时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及治疗办法等,消除焦虑心理,以取得患者及家属的理解和合作。

6.2敏感点选得准是提高耳穴压豆镇痛的关键。

6.3耳穴压豆止痛疗效与患者的性别、年龄、体质、心里素质,个体痛阈的高低、麻醉方式及手术创伤的大小有密切关系。

6.4对耳廓有冻疮或其他外伤者禁用。

7讨论

耳不但是听觉器官,而且耳为宗脉之所聚,五脏六腑、十二经脉皆络于耳,从生物全息观来看,更是人体微缩的再现。耳廓有丰富的神经、血管、淋巴分布,与机体各部发生联系。人体各脏腑器官在耳上都有相应的穴位点,某一器官的病变可反应与耳上,出现压痛点,刺激压痛点或有关耳穴,会对相应脏腑或器官产生调理和治疗作用。采用耳穴治疗能通过经络达到调和气血,疏通经脉,理气止痛的目的。

手术创伤后因经脉血溢于外,留于肌肤之中,导致气滞血瘀,脉道不通,而耳穴按压疏通了经络,使血脉流通,瘀去痛止。创伤引起的疼痛,是由于创伤使致痛物质不能迅速转运和破坏而引起的。[1]按压耳穴能使微小血管扩展,血循环改善,致痛物质得以转运和破坏。[2]神门、皮质下可平衡大脑皮层的兴奋和抑制,能止痛、镇静、安神和消炎;交感穴相当于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的功能,对内脏有较强的镇痛、解痉和调节血管的作用。再配合与手术部位相应的辅助穴位,施以定时按压,使镇痛、镇静的效果更为增强。

参考文献

[1]罗庆道.创伤性气滞血瘀疼痛的初步探讨[J].针刺研究,1980,5(1):36.

[2]艾淋.针刺治疗各部位痛症对微小血管的变化[J].针刺研究,1980,5(3):206.

标签:;  ;  ;  

耳穴压豆治疗术后切口疼痛的临床观察及护理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