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磁辐射对豚鼠眨眼条件反射双任务模型行为学影响的实验研究

电磁辐射对豚鼠眨眼条件反射双任务模型行为学影响的实验研究

论文摘要

研究背景当今社会,电磁辐射(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EMR)无处不在,辐射源包括人们频繁使用的移动通讯电磁波,以及医疗领域的微波、超短波等,人们在享受它的有益之处时,电磁辐射对人体产生的危害也不容忽视。移动通讯使用的工作频率为800MHz~2000 MHz,微波电疗法(分米波)工作频率为300~3000 MHz,因此本课题选用860 MHz做为实验用辐射源的频率,具有一定代表性。中枢神经系统(CNS)作为电磁辐射高度敏感的靶部位,电磁辐射对高级中枢神经系统的损伤尤其受到人们的关注,成为了该领域的研究重点。学习与记忆是中枢神经系统的高级活动,是认知活动的组成部分。一直以来,经典眨眼条件反射(classical eyeblink conditioning,EBCC)被广泛地用于联合型学习和记忆的神经机制的研究。以往绝大多数实验研究应用的都是EBCC的单任务模型,本实验利用我们在同一动物体上成功建立的痕迹性眨眼条件反射(trace eyeblink conditioning,TEBC)和延迟性眨眼条件反射(delay eyeblink conditioning,DEBC)的双任务模型,对电磁辐射的生物学效应进行研究。目的本课题选用豚鼠作为实验对象,通过建立EBCC双任务模型作为研究学习与记忆的模型,研究860 MHz微波电磁辐射是否对该模型有干预作用。方法本实验采用重庆大学研制的860MHz微波辐射系统作为实验干预设备。动物模型建立:首先选用8~10周龄健康雄性豚鼠24只,在同一动物体上以经典的眨眼条件反射为基础,每只均进行痕迹性和延迟性眨眼条件反射的双任务训练,使动物成功习得TEBC和DEBC。再将该24只豚鼠随机分为4组(n=6):辐射1h组(R60),辐射20min组(R20),假辐射组(Pseu),正常对照组(C)。辐射方法:辐射组豚鼠头部接受频率为860MHz、功率密度为1.0mW/cm2的电磁辐射(AV3941E型辐射危险计检测)。R20组、R60组豚鼠每天分别辐射20min、1h;Pseu组豚鼠放置于相同的辐射室,但不进行电磁辐射;以及C组不给予任何处理。电磁辐射干预结束后均立即进行双任务眨眼条件反射检测,观察辐射前后行为学各项参数变化,并用双因素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拆分单因素重复测量方差分析和LSD多重检验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经过连续9天训练,每只豚鼠均成功习得TEBC和DEBC,且两者的条件性眨眼反应(conditioned eyeblink response,CR)习得率随着训练天数的增加而增加,后期稳定在80%以上的较高水平线上。两者CR峰幅度随着训练天数的增加而增加;两者CR潜伏期则随着训练天数的增加而延长。四组两两比较发现:R60组的豚鼠在接受电磁辐射后其TEBC和DEBC的习得率、峰幅度均有显著下降(P﹤0.05),潜伏期无显著变化(P﹥0.05);而R20组、Pseu组、C组豚鼠行为学参数无显著变化(P﹥0.05)。R60组的TEBC和DEBC其CR习得率在微波辐射后第一天有显著下降(P<0.05),但在第二、三天就可恢复至辐射前水平。R60组动物TEBC的CR峰幅度在辐射后第一、二天有显著性下降(P<0.05),第三天恢复至之前水平;DEBC的CR峰幅度在辐射后第一、三天有显著性下降(P<0.05)。每组进行前后比较发现:R60组的豚鼠在接受电磁辐射后其TEBC和DEBC的习得率、峰幅度及潜伏期均有显著下降(P﹤0.05)。结论本实验首先建立豚鼠痕迹性和延迟性眨眼条反射双任务模型,然后给予辐射组豚鼠频率为860MHz,功率密度为1.0mW/cm2 ,持续1h或20min的连续微波电磁辐射。结果表明,1h与20min不同的辐射时间产生的效应有显著差异。电磁辐射对TEBC和DEBC两种任务均产生影响,对前者的影响大于后者。CR习得率、峰幅度、潜伏期各行为学参数中,CR峰幅度受影响最大,潜伏期受影响最小。提示860MHz微波电磁辐射对豚鼠的学习记忆能力有影响,可能与其作用剂量(功率×时间)有关。

论文目录

  • 英汉缩略语名词对照
  •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前言
  • 1 材料与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全文总结
  • 参考文献
  • 附图
  • 文献综述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相关论文文献

    • [1].基于工作任务模型的岗位培训课程体系构建[J]. 湖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04)
    • [2].基于FPGA的软硬件统一多任务模型及功能调度技术研究[J]. 工业控制计算机 2013(05)
    • [3].知识网格环境下多任务模型协同工作机制研究[J].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9(12)
    • [4].基于管制工作任务模型的空管事故人误分析[J].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交通科学与工程版) 2014(03)
    • [5].双电压动态可重构FPGA任务模型及调度算法[J]. 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 2010(02)
    • [6].基于教学任务模型的教学管理电子信息系统设计与实现[J]. 电脑编程技巧与维护 2011(22)
    • [7].基于数据任务模型的铁路地质信息服务平台[J]. 湖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8(01)
    • [8].基于多任务模型的证券交易所经营、监管激励失衡内在机理分析[J]. 河北科技大学学报 2009(03)
    • [9].一种基于残差网络的多任务模型[J]. 中国集成电路 2017(08)
    • [10].基于任务的移动应用导航设计研究[J]. 艺术与设计(理论) 2013(06)
    • [11].豚鼠经典眨眼条件反射双任务模型的建立[J].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2(22)
    • [12].基于全要素任务模型的肢残者能力——任务匹配度评价方法[J]. 工业工程与管理 2016(02)
    • [13].实时控制系统的抖动补偿[J]. 西安工业大学学报 2009(03)
    • [14].基于IDEF3的复杂装备系统维修任务模型研究[J]. 舰船电子工程 2008(09)
    • [15].基于主动任务模型的LBS系统架构研究[J]. 大众科技 2010(06)
    • [16].企业技能人才自主评价体系的构建与开发实践:以国网江苏电力为例[J].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2020(09)
    • [17].基于马尔科夫链的平台生存任务模型与航路评估[J]. 计算机测量与控制 2018(02)
    • [18].基于动态任务模型的LBS架构的研究[J]. 小型微型计算机系统 2009(05)
    • [19].基于混合任务模型的动态电压调度在无线传感器网络中的应用[J]. 计算机应用 2010(09)
    • [20].基于多任务无参考图像质量评价模型研究[J]. 计算机与现代化 2019(11)
    • [21].面向任务的并联结构六维力传感器设计[J]. 机械工程学报 2011(11)
    • [22].基于信息技术应用的公共服务流程优化概念与框架[J]. 上海管理科学 2008(04)
    • [23].基于PCTBTA任务模型的用户界面开发方法[J]. 软件学报 2018(12)
    • [24].航天任务模型到规划模型转换的映射方法研究[J]. 系统仿真学报 2009(21)
    • [25].基于能力任务模型与“一体三化”体系的青干培养[J]. 中国商论 2020(04)
    • [26].多目标任务下配网调度问题与对策分析[J]. 黑龙江科技信息 2014(34)
    • [27].基于效果的舰船使命任务分解与检验方法[J]. 舰船电子工程 2014(12)
    • [28].基于任务模型构建培训体系[J]. 中国电力企业管理 2013(15)
    • [29].浅析周期性任务系统调度的MCS任务模型[J]. 发明与创新(职业教育) 2018(05)
    • [30].基于多任务学习的古诗和对联自动生成[J]. 中文信息学报 2019(11)

    标签:;  ;  ;  ;  

    电磁辐射对豚鼠眨眼条件反射双任务模型行为学影响的实验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