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本文重点讨论移动支付产业的协作模式,分析协作模式选择的影响因素。由于移动支付在监管政策、技术模式、业务模式和商业模式方面都存在很多的不确定性,任何一个因素的变化都有可能导致协作模式的改变,因此,本文的研究都是建立在移动运营商市场准入的成本很高以及移动支付商业模式与银行卡支付产业相同的假设基础。论文共分七章。第一章为绪论,简单阐述为什么需要关注移动支付产业协作模式这一问题,并概述了相关的理论研究进展。第二章分析了海外移动支付业务的发展经验。在对移动支付产业链结构和主要环节的职能与定位的分析基础上,提出了移动支付产业存在两个双边平台,即支付转接平台和支付应用平台。这是移动支付产业各方关注和争夺的焦点。同时,总结并简单对比了目前存在的三种协作模式:移动运营商为主导、银行卡公司为主导以及第三方支付服务提供商为主导。第三章研究了移动支付产业的经济性质。系统复杂性这一经济特性是该产业具有高度复杂性的基本原因,支付业的双边市场特性与手机、互联网的结合使得移动支付商业模式的创新成为可能并将由此带来支付业的变革,同时,移动支付产业价值网络的形成对原先的产业主导者提出了新挑战。第四章和第五章主要采用双边市场理论和博弈论这两个分析工具,建立了移动支付转接平台市场均衡的定量模型和移动支付应用平台所有权设计的定量模型。第四章的研究结果表明:移动运营商和银行卡公司的博弈是个长期且随产业环境变化而变化的过程,双方采用竞争策略还是合作策略与系统的初始状态有很大关系。在移动支付盈利模式沿袭传统银行卡支付以及移动运营商独自运营移动支付转接平台的成本很高的假定条件下,移动运营商与银行卡公司的合作将会成为主流方式。第五章的研究结果表明:在只考虑平台初期投入的固定成本的情况下,主要的移动支付服务提供商之间(移动运营商、银行、行业卡运营商等)应该进行合作,共同拥有并运营该平台。当且仅当第三方市场呈现完全竞争的状况,平台所有者才会将经营权外包。尽管存在经营可变成本的移动支付平台是更加符合现实状况的一种假设,但由于计算结果十分复杂,只能推断出大致的结论。在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的情况下,最终达到哪种均衡将取决于分红比例的大小,分红比例改变将可能使得第三方经营时带来的社会总福利较之所有权经营权统一时有所改进。第六章提出了国内的移动支付产业协作模式。在对国内移动支付产业环境和主要参与主体(移动运营商、银行、银联)的SWOT和发展策略对比的基础上,结合第四章和第五章的定量研究结果,提出:目前最适合我国移动支付业务发展的协作模式是主要的移动运营商与银行之间建立股权式战略联盟——成立合资公司——共同负责移动支付应用平台的运营,同时,与以中国银联为主的第三方支付服务提供商建立契约式战略联盟,由其提供跨行转接服务。这种模式的特点是:移动运营商与银行关注各自的核心产品,在信息安全、产品开发和资源共享方面达成更加紧密的合作,并共同控制整条产业链;中国银联的跨行转接作用得到保证,但市场不再呈现独家垄断的局面,竞争者数量的增加有利于激活企业的活力,提高国内该行业的整体效率和竞争力。第七章是结论,对本文的主要思想进行归纳总结,并提出了本文需要进一步展开深入研究的一些问题。
论文目录
摘要Abstract第一章 绪论1.1 问题的提出1.2 研究的意义1.3 理论综述1.3.1 移动支付的消费行为研究进展1.3.2 移动支付的协作模式研究进展1.3.3 移动支付的基础理论研究进展1.4 研究方法与研究思路第二章 海外移动支付产业的协作模式2.1 移动支付的定义及分类2.2 移动支付产业链的构成及特点2.3 移动支付的业务模式2.4 移动支付的技术模式2.5 海外移动支付产业的协作模式2.5.1 日本2.5.2 韩国2.5.3 欧洲国家2.5.4 美国2.6 各种移动支付协作模式的优劣势分析2.7 移动支付产业的发展趋势2.8 本章小结第三章 移动支付产业的经济性质3.1 移动支付的系统复杂性3.1.1 复杂性科学理论的研究3.1.2 移动支付系统的构成3.1.3 移动支付的系统复杂性特征3.2 移动支付的双边市场特性3.2.1 移动支付转接平台价格结构非中性的判定3.2.2 移动支付应用平台价格结构非中性的判定3.2.3 移动支付产业的双边市场特性3.2.4 双边市场特性对移动支付产业的影响3.3 移动支付的价值网络特性3.3.1 移动支付价值网络的形成3.3.2 移动支付价值网络的特点3.3.3 价值网络对移动支付产业的影响3.4 本章小结第四章 移动支付转接平台的市场均衡4.1 移动支付双边市场研究框架4.2 移动支付转接平台的竞争模式4.3 基于超边际分析法的市场均衡4.4 基于博弈论的市场均衡4.4.1 静态博弈分析4.4.2 动态博弈分析4.4.3 演化博弈分析4.5 基于双边市场理论的市场均衡4.5.1 基本模型4.5.2 消费者和商户均为单归属4.5.3 消费者单归属和商户多归属4.6 本章小结第五章 移动支付应用平台的所有权设计5.1 基本模型5.2 成本固定条件下的平台设计5.2.1 模式一:卖方拥有所有权和经营权5.2.2 模式二:第三方拥有所有权和经营权5.2.3 模式三:卖方所有而第三方经营,按收入分红5.2.4 模式四:卖方所有而第三方经营,按所有者利益分红5.3 成本可变条件下的平台设计5.3.1 模式五:卖方有所有权和经营权5.3.2 模式六:第三方有所有权和经营权5.3.3 模式七:卖方所有而第三方经营,按收入分红5.4 本章小结第六章 国内移动支付产业协作模式6.1 国内移动支付发展现状6.2 国内移动支付的产业环境6.2.1 国内移动通信业的产业环境6.2.2 国内支付业的产业环境6.2.3 国内移动支付产业环境的特点6.3 国内移动支付产业主要参与主体的SWOT和发展策略6.3.1 移动支付产业的关键资源6.3.2 移动运营商的SWOT和发展策略6.3.3 中国银联的SWOT和发展策略6.3.4 商业银行的SWOT和发展策略6.4 国内移动支付产业协作模式6.4.1 独立运营的可能性分析6.4.2 移动运营商在移动支付价值网络中的定位6.4.3 移动运营商的战略联盟策略6.4.4 移动运营商与银行的合作6.4.5 移动运营商与第三方支付机构的合作6.5 本章小结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7.1 主要结论7.1.1 移动支付产业的经济性质7.1.2 移动支付转接平台的市场均衡7.1.3 移动支付应用平台的所有权设计7.1.4 国内移动支付产业协作模式7.2 有待进一步展开的问题参考文献致谢攻读博士期间发表和完成的论文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移动支付论文; 协作模式论文; 双边市场论文; 平台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