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建筑工程;项目主体;结构施工;技术分析
前言
本文通过结合笔者从事建筑工程实践经验,提出主体结构施工时必定经历的测量、模板施工、钢筋施工以及混凝土施工等环节,总结了各环节中应当注意的各项施工技术,为同类工程提供参考借鉴。
1.施工控制网测设
测量工作是项目管理的一项重要工作,测量工作准确与否,直接影响工程的使用功能及能否顺利交验,同时也是项目施工质量的必要保证,必须对工程施工过程采取严密的测量。为了有效地保证建筑物竖向施工的精度要求,在场区内建立高程控制网。
2.模板工程施工技术
2.1模板选型
模板选型是确保模板工程施工质量的前提基础,对于不同构件而选取合适类型的模板对于模板工程施工是前提。结合工程实践,对于基础梁、底板模板无底模,为混凝土垫层。柱模板采用定型钢模板,其中方形柱模位可根据柱的截面大小进行调节;构造柱均采用竹木模板,木模板采用加工区预制成型,现场组装就位的方式。框架梁及普通顶板模板采用覆膜竹胶板(15mm厚),该种竹胶板模板表面光洁,硬度好,周转次数较高,混凝土成型质量好等优点;次龙骨采用50×100mm木枋,主龙骨采用100×100mm木枋;支撑采用钢管式脚手架支撑体系。当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50%时,即可拆去大部分模板和顶撑,只保留养护支撑不动,直到混凝土强度完全达到设计强度拆除,这样可加快模板和架料的周转。楼梯底模同普通楼板,踏步模板采用木模板。
2.2模板的支设
(1)柱模的支设。模板安装就位前,必须利用同等级的砂浆找平H=20mm(80mm宽),以防模板下口跑浆。在模板拼缝部位粘贴憎水海棉调,且海棉条压入模板面层钢板2mm,以防止接缝处漏浆。对于跨楼层的独立柱,支设上一层柱模时,必须保证柱模搭接下层完成混凝土柱300以上,并且最底一道柱箍在已完成柱面100~150以下,以确保上下层柱面不出现错台。支模时要求考虑到装修厚度的要求,使上下跑之间的梯级线在装修后对齐,与模后确保梯级尺寸一致。
(2)模板拆除。模板拆除时,混凝土强度应达到能保证其表面及棱角不因拆除模板而受损时,才可以拆除模板。严防混凝土强度未达到要求而提前拆除。在常温条件下混凝土强度必须达1.2MPa,才允许拆除模板,拆模时,应以同条件养护的混凝土试块抗压强度为准。模板拆模的流向为先浇先拆、后浇后拆,与施工流水方向一致,拆除模板的顺序与安装模板正好相反。
3.钢筋工程施工技术
(1)钢筋原材采购、验收、放样。钢筋进场应具有出厂合格书及材质证明。钢筋进场验收工作由项目物资部牵头组织,并按要求进行原材的取样复试工作,复试合格后方可使用。钢筋放样采取由专业人员进行配筋,配筋单要经过技术负责人审核,现场总工审批后才能允许加工。
(2)加工质量控制:钢筋加工棚内设操作工艺牌及钢筋下料指示牌,并设专职钢筋工长进行半成品钢筋的质量控制,对半成品钢筋的验收做到逐型号、逐规格的检查,不合格的半成品钢筋不得下线。加工成型且验收合格的半成品钢筋要分类堆放、挂牌标识,以免混用。
(3)钢筋连接。连接方式选择:ф≥22mm的水平钢筋采用冷挤压连接,ф≥22mm的竖向钢筋采用电渣压力焊连接,ф<22mm的钢筋采用搭接连接。对于钢筋接头施工质量必须采取措施有效地确保。基础底板钢筋、柱、墙体竖向钢筋其接头位置应避开最大受力部位;梁、板的底部钢筋应避免在跨中搭接或连接,上部钢筋应在跨中搭接。地下室的基础梁底板钢筋接头位置:上部钢筋应避免在跨中搭接,底部钢筋应避免在支座处搭接,接头数量在同一截面内应不大于50%;框支梁下筋不设接头,上部钢筋需设接头时,同一截面内接头钢筋截面面积不应超过受力筋的25%,相邻接头间距应大于35d,且≥500mm,接头位置避开墙体开洞部位,在跨中1/3范围内;接头宜避开有抗震设防要求的框架梁端和柱端的箍筋加密区。
(4)钢筋绑扎与定位控制。对于各类混凝土构件的钢筋绑扎均要求画线绑扎,墙体及柱钢筋绑扎时,用施工标尺杆控制、检测钢筋的间距与排距。钢筋绑扎扣采用十字扣,相临两扣互为八字,扣节在钢筋的侧面;箍筋与暗柱、柱、梁主筋的绑扎扣采用兜扣,扣节位于主筋上,扎丝头长30mm,朝向柱内或梁内;钢筋搭接区在距两端50mm的位置及搭接区中部,保证三根水平筋(竖向筋、箍筋)。墙体纵向钢筋间距控制采用纵向“梯子筋”,梯子筋间距800mm,梯子筋起步位置为暗柱边250mm。焊接梯子筋的钢筋直径要求大于设计纵向钢筋一个规格,梯子筋中的横筋要求按800mm间距设置一道,等于墙厚减2mm的支撑筋,支撑筋端头要求用磨光机打磨平整,刷防锈漆两道。柱钢筋间距控制采用焊接式定位筋,按1000mm~1200mm间距布置,其中在柱的根部、中部、上部的三道定位筋,要求其撑铁长度等于柱宽减2mm,撑铁端头用磨光机打磨平整,刷防锈漆两道。
4.混凝土浇筑技术
工程中对顶板、梁、柱混凝土可采用混凝土地泵浇筑;同时配合塔吊补足浇筑。在进行柱混凝土浇筑时,严格控制下灰厚度(每层浇筑厚度不得超过40cm)及混凝土振捣时间,杜绝蜂窝、孔洞。留置在梁底部的水平施工缝,标高要严格控制准确,不得有过低和超高的现象,并形成一个水平面,否则造成下一步梁板施工困难,同时影响质量。
梁板混凝土浇筑方向平行于次梁方向推进,随打随抹。梁由一端开始,用赶浆法浇筑。标高控制:水准仪抄平,把楼面+0.5m用红色油漆标注在柱体钢筋上,拉线控制,刮杠找平标高。为了避免发生离析现象,混凝土自上而下浇筑时,其自由落差不宜超过2m,如高度超过2m,应设串桶、溜槽。为了保证混凝土结构良好的整体性,混凝土应连续进行浇筑,如遇到意外,浇筑间隙时间必须控制在上一层混凝土初凝前将混凝土灌筑完毕。浇筑每层柱结构混凝土时,为避免根部产生蜂窝现象,混凝土浇筑前在底部应先铺一层5~10cm厚的同强度等级混凝土去石子水泥砂浆,以保证接缝质量。
结束语
综上所述,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建筑工程建设也越来越多。建设工程的完整结构系统是由主体结构和地基基础这两部分构成的,建筑施工安全使用的前提也是主体结构,它也是建设施工结构安全、可靠的基础和主要组成要素。因此,必须对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的策划和施工质量的控制进行研究,针对工程特点采用合理的施工工艺,把握施工中的要点,并通过一系列的技术管理措施与方法老保证工程项目达到质量要求。
参考文献
[1]崔凤断.建筑主体结构工程施工技术分析[A].2015年第九届杂文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5.
[2]刘竞文,李长伟.施工技术与建筑主体结构[A].第二届“科协文化――中关村论坛”论文集[C].2013.
[3]崔志强.建筑主体结构的施工技术[J].科技与企业.2013(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