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结构与产业结构互动机理及相关政策研究

人才结构与产业结构互动机理及相关政策研究

论文摘要

本文在借鉴、吸收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综合运用了管理学、经济学、系统科学等学科的理论和方法,以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相结合、规范分析和实证分析相结合、历史分析和逻辑分析相结合、深度访谈与问卷调查相结合等方法研究了人才结构与产业结构互动的机理、历史与现状、趋势与政策建议。 本研究的现实意义在于:人才结构与产业结构互动是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全局性要求,是实施国家宏观调控、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战略性要求,同时也是区域、地方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现实性要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动力在于人才优势的发挥,掌握并运用人才结构与产业结构调整的互动规律是实现经济现代化的必然要求。我国各地(区域)都面临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产业大转移、结构大调整、人才大流动所带来的不确定性挑战,以及区域竞争力所产生的压力,抓住人才与产业两条主线,并运用互动机理实现在国际竞争当中的准确定位,在今天就显得紧迫且必要。 全文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研究:第一章导论,对人才结构与产业结构研究的背景展开了分析,对人才、人才结构与人才结构调整、产业、产业结构与产业结构调整等概念进行了界定。阐明了全文的理论基础,即管理科学的基础理论与系统科学理论、马克思主义的结构理论、人才经济学的相关理论、产业结构理论,对国内外关于人才结构与产业结构调整互动研究进行综述,表明了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为人才结构与产业结构互动机理,采用的研究方法主要突出为理论研究的创新性、实证研究的可信性和对策研究的科学性。第二章,研究了产业结构中的人才结构理论,建立了一个基本的理论框架,包括产业人才结构的概念体系,分析体系、评价体系,结构划分和调整理论。其中尤其对产业结构当中人才结构调整的目标、调整的条件、调整的原则以及调整的方法作了阐述。第三章,论文对我国历代人才结构与产业结构互动的历史作了一次全面的考察,从古代人才在历史演变过程中找到了人才与产业互动的轨迹,通过历代人才结构变迁及其对我国经济结构的重大影响,发现了我国人才结构与产业结构互动的决定因素主要还是政治、经济和社会,其次还有科技因素。对我国历代的人才结构进行了分析,尤其考察各个时代人才的中心,它是怎样转移的?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导论
  • 1.1 问题的提出
  • 1.1.1 研究的背景
  • 1.1.2 研究的对象与意义
  • 1.2 研究综述与理论依据
  • 1.2.1 研究综述
  • 1.2.2 主要理论依据
  • 1.3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 1.4 采取的研究方法、技术路线
  • 1.4.1 研究方法
  • 1.4.2 技术路线
  • 第2章 产业结构中的人才结构理论:一个基本的框架
  • 2.1 概念体系
  • 2.2 分析体系
  • 2.2.1 普遍的结构分析
  • 2.2.2 常用的分析工具
  • 2.3 评价体系
  • 2.3.1 数据库的建立
  • 2.3.2 综合评价法
  • 2.4 结构划分
  • 2.5 调整理论
  • 2.5.1 调整的目标
  • 2.5.2 调整的条件
  • 2.5.3 调整的原则
  • 2.5.4 调整的方法
  • 本章小结
  • 第3章 我国人才结构与产业结构互动的历史考察
  • 3.1 历代人才结构的变化
  • 3.1.1 春秋战国时期到隋唐时期的人才结构
  • 3.1.2 两宋时期的我国人才结构
  • 3.1.3 明代时期的人才结构
  • 3.1.4 清代时期的人才结构
  • 3.1.5 二十世纪的人才结构
  • 3.1.6 我国历代人才结构变迁的轨迹
  • 3.2 历代人才结构变化对经济结构的影响
  • 3.2.1 从上古到秦汉的经济结构与产业结构的变化
  • 3.2.2 从魏晋到南北朝时期的经济结构与产业结构的变化
  • 3.2.3 从安史之乱到藩镇割据时期的经济结构与产业结构的变化
  • 3.2.4 历代人才结构变化影响经济结构与产业结构的过程
  • 3.3 历代人才结构与产业结构互动的规律
  • 3.3.1 我国历代人才分布中心时空变迁规律
  • 3.3.2 历代人才结构与产业结构互动的经济与政治因素
  • 3.3.3 历代人才结构与产业结构互动的科技因素
  • 3.3.4 人才结构与产业结构互动的社会因素
  • 本章小结
  • 第4章 我国人才结构与产业结构互动的现状与预测
  • 4.1 我国人才结构的现状
  • 4.1.1 我国人才与国际比较
  • 4.1.2 我国专业技术人才结构的变化
  • 4.1.3 我国区域人才结构的变化
  • 4.1.4 我国人才结构变化的特点与问题
  • 4.2 我国人才供给的定量预测
  • 4.2.1 我国专业技术人才的供给定量预测
  • 4.2.2 国民经济三大产业专业技术人才供给定量预测
  • 4.2.3 新兴产业人才供给的定量预测
  • 4.2.4 高等教育学历人才供给的定量预测
  • 4.2.5 高技能人才供给的定量预测
  • 4.3 我国人才需求的定量预测
  • 4.3.1 我国专业技术人才的需求的定量预测
  • 4.3.2 国民经济三大产业专业技术人才需求的定量预测
  • 4.3.3 新兴产业人才需求的定量预测
  • 4.4 我国的人才缺口分析与定量预测
  • 4.4.1 我国人才缺口分析
  • 4.4.2 人才需求缺口的定量预测
  • 4.4.3 人才供给缺口的定量预测
  • 4.5 我国人才结构与产业结构互动的趋势
  • 4.5.1 产业发展对人才需求进一步增强
  • 4.5.2 产业结构变化要求人才结构与之匹配
  • 4.5.3 经济增长方式转变要求人才质量提升与结构优化同步
  • 4.5.4 所有制结构变化要求人才结构与产业结构互动的政策配套
  • 4.5.5 经济体制改革对人才资源的市场化配置要求进一步强化
  • 4.5.6 劳动人口增长对现有人才结构升级提出了新课题
  • 本章小结
  • 第5章 人才结构与产业结构互动的机理
  • 5.1 人才需求与人才供给的互动机理
  • 5.1.1 人才需求
  • 5.1.2 人才供给
  • 5.1.3 人才的价格
  • 5.1.4 人才边际生产率
  • 5.1.5 单个区域的人才供给规律
  • 5.1.6 人才的流动规律
  • 5.1.7 人才边际生产率与人才供给规律
  • 5.2 人才结构调整促动产业结构调整
  • 5.2.1 人才结构是产业结构调整的基础
  • 5.2.2 区域人才状况是区域产业结构调整的决定性因素
  • 5.2.3 高素质人才催生高技术及高技术产业
  • 5.3 产业结构调整拉动人才结构调整
  • 5.3.1 产业结构整体上的高级化要求人才质量随之提升
  • 5.3.2 三次产业结构的变化要求及时调整人才的就业结构
  • 5.3.3 产业结构的地区性差异要求区域人才开发与流动
  • 5.3.4 产业结构变动的突发性特点要求建立人才预警机制
  • 5.4 产业调整通过技术发展改变人才给求
  • 5.4.1 产业结构变动改变人才供给
  • 5.4.2 产业结构调整改变人才需求
  • 5.4.3 技术经济发展调剂人才供需与产业结构
  • 本章小结
  • 第6章 人才结构与产业结构互动的政策建议
  • 6.1 人才市场政策
  • 6.1.1 人才市场体制改革的目标设计
  • 6.1.2 人才市场体制构建的模式框架及运作机制
  • 6.1.3 人才结构与产业结构互动中人才市场的制度安排
  • 6.2 高层次人才政策
  • 6.2.1 我国高层次人才宏观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与原因
  • 6.2.2 我国高层次人才管理管理的制度创新
  • 6.3 海外人才政策
  • 6.3.1 扩大利用海外人才的战略思路
  • 6.3.2 扩大利用海外人才的政策建议
  • 6.4 高新技术人才创业政策
  • 6.4.1 高新技术人才创业的政府职能
  • 6.4.2 高新技术人才创业的人才政策
  • 6.4.3 高新技术人才创业的配套政策
  • 本章小结
  • 第7章 人才结构与产业结构互动实证研究—以中部区域为例
  • 7.1 中部区域人才评价
  • 7.1.1 中部区域劳动力资源评价
  • 7.1.2 中部区域劳动力资源利用率评价
  • 7.1.3 中部区域就业状况评价
  • 7.1.4 中部区域人口素质评价
  • 7.1.5 中部区域农村剩余劳动力评价
  • 7.2 中部区域人才产业分布结构的比例分析
  • 7.2.1 中部区域人才产业分布的特点
  • 7.2.2 中部区域第一产业人才分布状况比较
  • 7.2.3 中部区域第二产业人才分布状况比较
  • 7.2.4 中部区域第三产业人才分布状况比较
  • 7.3 中部区域人才结构与产业结构互动的主要内容
  • 7.3.1 人才结构与产业结构互动的本质
  • 7.3.2 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互动
  • 7.3.3 产业结构与人才需求互动
  • 7.4 中部区域人才结构与产业结构互动政策的制定
  • 7.4.1 发展第三产业促进就业
  • 7.4.2 调整特色人才结构培育特色产业和特色产品
  • 7.4.3 发展产业集聚区推动支柱产业及战略产业发展
  • 7.4.4 协调产业结构与人口增长和充分就业
  • 7.4.5 产业结构调整的范围全面延伸到人才流入和流出区域
  • 7.6.6 以良好的区域创新环境促进中部区域知识资源水平不断提高
  • 本章小结
  • 第8章 全文总结与研究展望
  • 8.1 全文总结
  • 8.2 主要创新点
  • 8.3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参编的著作和科研项目
  • 作者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主要论文
  • 相关论文文献

    • [1].我国人才结构失衡的表现及对策[J]. 人才资源开发 2015(09)
    • [2].优化军民融合企业人才结构的几点思考[J]. 军工文化 2019(Z1)
    • [3].高职化学教学存在的困境及对策分析[J]. 当代教研论丛 2017(05)
    • [4].人才结构优先调整的新思考[J]. 成才之路 2011(16)
    • [5].当代大学生“高学历与低就业”现象的分析研究[J]. 祖国 2017(12)
    • [6].把自己当做C[J]. 恋爱婚姻家庭(青春) 2010(06)
    • [7].区域经济发展环境下构建合理外语人才结构对策研究[J]. 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社科版) 2013(03)
    • [8].人才价格机制与人才结构调整[J]. 中国人才 2011(01)
    • [9].家政产业人才结构与培养[J]. 家庭服务 2017(06)
    • [10].把自己当作C[J]. 现代青年(细节版) 2010(08)
    • [11].人才结构优先调整的突破口[J]. 中国人才 2013(01)
    • [12].现当代信阳籍作家人才结构及文学特征解析[J]. 商丘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8(05)
    • [13].我国人才结构失衡的表现及对策[J]. 内蒙古统战理论研究 2015(05)
    • [14].我国人才结构失衡的表现及对策[J]. 上海经济 2015(07)
    • [15].承接产业转移背景下中部地区人才结构优化研究[J]. 郑州轻工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02)
    • [16].当前农业人才结构对农业发展的影响及其优化策略探讨[J]. 科协论坛(下半月) 2012(02)
    • [17].高职院校人才结构理论探讨[J]. 教育与职业 2010(24)
    • [18].人才结构促进经济转型升级的耦合问题研究——以沈阳市为例[J]. 产业创新研究 2019(04)
    • [19].制造业升级视角下的人才结构协同研究——以上海为例[J]. 上海经济 2018(04)
    • [20].企业人才结构与职工收入分配的探索[J]. 铸造技术 2008(01)
    • [21].基于精益思想的研究所人才结构探讨[J]. 现代营销(下旬刊) 2019(07)
    • [22].办公室的人才结构[J]. 秘书 2012(11)
    • [23].中部现有人才结构与产业结构调整的矛盾及策略分析[J]. 经济问题探索 2008(04)
    • [24].构建合理的人才结构引进模式对组织的影响[J]. 现代营销(经营版) 2018(06)
    • [25].中职生续读高职是技能型人才结构调整的需要[J]. 大家 2010(19)
    • [26].优化第三产业人才结构的路径与策略——基于从业人员结构分析[J]. 经济论坛 2010(09)
    • [27].“倒挂”的人才结构[J]. 西部论丛 2008(01)
    • [28].人才“进化”[J]. 中国服饰 2020(04)
    • [29].西部中小城市人才结构及发展战略——基于“一带一路”战略谈张掖市人才培养[J]. 国家林业局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17(03)
    • [30].疗养院人才队伍建设的探讨[J]. 中国疗养医学 2012(09)

    标签:;  ;  ;  ;  

    人才结构与产业结构互动机理及相关政策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