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为了确保日益增长的人口对蛋白质的需求,海洋鱼类养殖在全球范围内日趋发展。然而,许多养殖鱼类的品质如抗病力、口味等与野生种类相比大为降低。饵料对于鱼类品质的好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海洋的自然环境中,浮游动物,特别是数量庞大、种类繁多的桡足类是野生鱼类的天然活饵料。哪些桡足类适于作养殖饵料,如何获得、从何处获得桡足类,人工培养是否可行,能否通过加入桡足类来改善养殖鱼类的品质是长期以来业内人士一直关注的问题,需要大量的基础性探索研究工作。开展有潜在开发价值种的生物学特性及室内培养的基础研究,进而开展大量生产技术的研究与应用,不仅是开发利用桡足类的一个重要途径,而且可以获得一些重要的生态学参数。本论文自2003年10月-2004年9月之间,在胶州湾采集不同的桡足类种类,通过室内比较培养实验,选定双刺纺锤水蚤作为具有开发潜力的研究培养对象,对其展开一系列培养条件及生物学特性研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小水体增殖培养,结合现场调查资料对与其生活策略相关的生态学问题进行了初步研究探索。结果如下:筛选:2003年10月-2004年9月全年不同季节共采集11种桡足类,在室内自然温度、自然海水(盐度30-32)下长时间培养,粗略筛选出能够经受实验室人工养殖水体生活的种类有:强额拟哲水蚤(Paracalanus. crassirostris)、汤氏长足水蚤(Calanopia thompson)、太平洋真宽水蚤(Eurytemora pacifica)、双刺纺锤水蚤(Acartia bifilosa)。对上述种类的成体和子代幼体分别测定其对不同盐度、温度的耐受能力。培养结果表明:18℃室温下,强额拟哲水蚤幼体在盐度20以上的环境中,存活时间不超过11天;汤氏长足水蚤雌体在培养温度低于20℃时,只能存活10天;25℃室温下,当盐度低于20时,汤氏长足水蚤雌体存活时间不超过9天,子代的存活时间不超过7天;太平洋真宽水蚤不适宜在温度较高的夏秋季培养,幼体在不同盐度的实验条件下存活时间不超过5天,不适宜长期培养;双刺纺锤水蚤在全年8-24℃的室内培养温度范围内保持了24-85%的存活率,雌体和子代在盐度10-35的范围内都能存活,最终结果表明双刺纺锤水蚤是其中最适宜进行人工培养的种类。繁殖:对双刺纺锤水蚤雌体的培养条件和繁殖生物学的研究结果表明:在本实验所使用的6种微藻饵料:微绿球藻(Nannochloropsis oculata)、小球藻(Chlorella.sp)、等鞭金藻(Isochrysis galbana)、三角褐指藻(Phaeodactylum tricornutum)、亚心型扁藻(Platymonas subordiformis)、中肋骨条藻(Skeletonema costatum)中,亚心型扁藻和中肋骨条藻适宜成体培养,亚心型扁藻对雌体存活有利,排粪率也要比中肋骨条藻低得多,亚心型扁藻在高温条件下的饵料利用效率要高于中肋骨条藻,中肋骨条藻对产卵有利,二者混合优势互补;预饥饿处理的双刺纺锤水蚤恢复到最高产卵率需要较长的时间,并且一直保持较低的产卵率;该种繁殖的最适温度范围15-20℃;在10-25℃温度范围内的平均产卵率差异并不显著。生长及发育:对双刺纺锤水蚤幼体培养条件及发育生物学研究结果表明:在本实验所使用的6种微藻饵料中,微绿球藻是比较理想的开口饵料;粒径小(< 4μm)的微藻——微绿球藻和小球藻不能保证双刺纺锤水蚤后期无节幼体发育至桡足阶段,22℃以下采用微绿球藻+亚心型扁藻+中肋骨条藻的食物搭配,22℃以上需加入粒径在4μm左右的等鞭金藻。世代时间:通过一系列的温度梯度实验,证明在相同饵料的情况下,温度对双刺纺锤水蚤的发育具有显著的影响,在15-25℃的范围内,随着温度的升高,生长速度加快、世代周期缩短;在温度条件为15、18、20、22、25℃下的世代时间分别为25.5, 18.5, 13, 11.5, 9.5天。群体培养:研究了适宜的微藻饵料种类搭配比例以及总饵料浓度对种群日均增值率的影响。结果表明:20℃下培养宜采用亚心型扁藻:中肋骨条藻:微绿球藻按含碳量2:1:1的比例组成混合饵料,达到最高增殖率的混合饵料浓度范围在1.0-4.0μg C ml-1之间;25℃下培养宜采用亚心型扁藻:中肋骨条藻:微绿球藻:等鞭金藻按含碳量2:1:1:2的比例组成混合饵料,日均增殖率在混合饵料总浓度为1.0μg C ml-1时最高,低于和高于此浓度都会降低日增值率。度夏机制:针对野外大面调查发现双刺纺锤水蚤在高温季节的胶州湾内仍然存在的事实(传统观点认为该种在夏季从水体中消失,通过休眠卵度夏),本论文从基础生态学研究出发,根据胶州湾夏季的温度和叶绿素浓度资料,设计实验研究了高温和饵料浓度对成体繁殖和幼体生长发育的影响。实验发现,饵料浓度对高温下雌体的繁殖有着明显的影响,15μg Chla l-1浓度下的雌体在28℃都可以保持产卵状态,而且卵的孵化率也在50%以上;各处理中的卵都很快孵化,并保持了60%以上的孵化率;高浓度组15μg Chla l-1和10μg Chla l-1,无节幼体都能发育至成体,低浓度5μg Chla l-1处理组中,28℃下,不能发育至桡足阶段,而25℃下也只能发育至C4期。在本实验中没有发现双刺纺锤水蚤产生休眠卵。在胶州湾自然环境中发现该种全年存在。胶州湾中的双刺纺锤水蚤在夏季能够在不产生休眠卵的情况下安全度夏。
论文目录
相关论文文献
- [1].几种单胞藻饵料对太平洋纺锤水蚤(Acartia pacifica)的影响[J]. 中国水运(下半月) 2017(04)
- [2].几种饵料对分叉小猛水蚤生殖量的影响[J]. 河北渔业 2017(06)
- [3].一次不寻常的水蚤的实验室饲养探究活动[J]. 教学仪器与实验 2009(06)
- [4].“水蚤对光照强度的反应”探究实验设计[J]. 生物学教学 2014(12)
- [5].水蚤巧作饵[J]. 钓鱼 2010(11)
- [6].“探究酒精对水蚤心率的影响”实验难点解决方法[J]. 生物学教学 2017(12)
- [7].“抽”烟的水蚤[J]. 农村青少年科学探究 2012(09)
- [8].水蚤和水蚯蚓的培育[J]. 湖南农业 2015(07)
- [9].纺锤水蚤摄食生态学研究进展[J]. 生态学报 2012(18)
- [10].博斯腾湖哲水蚤种群消失与池沼公鱼的关系[J]. 水生态学杂志 2009(04)
- [11].美国高中生物教材中“水蚤实验”及其教学启示[J]. 中学生物教学 2013(10)
- [12].广西近岸强额孔雀水蚤对球形棕囊藻的下行控制[J]. 广西科学院学报 2020(03)
- [13].低氧对中华哲水蚤存活和繁殖影响的实验研究[J]. 海洋科学 2013(02)
- [14].温度和饵料对双刺纺锤水蚤产卵率和孵化率的影响[J]. 海洋科学集刊 2009(00)
- [15].中美生物教材中有关“水蚤”实验的比较[J]. 中学生物学 2018(03)
- [16].GC-MS分析方法测定中华哲水蚤氨基酸的相对含量[J]. 安徽农业科学 2012(03)
- [17].不同暴露方式下TBBPA对日本虎斑猛水蚤的毒性影响的比较研究[J].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9(12)
- [18].单胞藻饵料强化对太平洋纺锤水蚤营养成分的影响[J]. 中国水产科学 2017(06)
- [19].微塑料对海洋桡足类摄食、排泄及生殖的影响[J].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0(03)
- [20].四溴双酚A对日本虎斑猛水蚤生殖的影响[J].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9(06)
- [21].夏季黄东海中华哲水蚤种群分布、脂类含量和利用策略[J]. 生态学报 2014(16)
- [22].水蚤及其池塘培育技术[J]. 中国水产 2012(03)
- [23].常规净水工艺对猛水蚤的去除机理及效果[J]. 中国环境科学 2016(02)
- [24].不同氮条件下安氏伪镖水蚤(Pseudodiaptomus annandalei)的生长和摄食[J]. 海洋与湖沼 2012(03)
- [25].两种海洋微藻的浓度和配比对太平洋纺锤水蚤生长的影响[J]. 应用海洋学学报 2016(04)
- [26].“探究酒精对水蚤心率的影响”实验的改进[J]. 中学教学参考 2017(32)
- [27].中华哲水蚤室内培养装置及室内种群培养的初步研究[J]. 渔业科学进展 2009(03)
- [28].“探究酒精对水蚤心率的影响”的教与学[J]. 中学生物学 2010(03)
- [29].真刺唇角水蚤3种干燥法的处理效果比较[J]. 环境污染与防治 2013(12)
- [30].水蚤及其坑塘培育技术[J]. 渔业致富指南 201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