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本论文在水相体系中以丙烯酰胺为功能单体,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为交联剂,过硫酸铵与亚硫酸钠组成的氧化还原体系为引发剂,制备合成了牛血清白蛋白印迹聚合物。以Y-环糊精为主体分子,聚乙烯醇为客体分子,在水相中环糊精与聚乙烯醇利用氢键和分子间自组装作用,制备了Y-环糊精与聚乙烯醇准聚轮烷。实验对环糊精和聚乙烯醇准聚轮烷进行了热性能、红外光谱和原子力显微镜分析,测试结果表明环糊精可以与聚乙烯醇分子可以形成准聚轮烷。实验将环糊精准聚轮烷做为“假载体”引入到蛋白质印迹聚合物的制备中,系统的研究了印迹聚合物的吸附性能及识别性能。将单体与模板的配比、环糊精准聚轮烷的最佳用量、单体与交联剂的比例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交联剂与功能单体的比例以及环糊精准聚轮烷的用量对印迹聚合物的吸附量有明显影响。当功能单体与模板蛋白质量比为25:1时,印迹聚合物对模板蛋白的吸附量为3.8906mg/g;当功能单体与交联剂质量比为1:1.4时,印迹聚合物对模板蛋白的吸附量为3.1685mg/g;当功能单体与环糊精准聚轮烷的质量比为2:1.1时,印迹聚合物对模板蛋白的吸附量为3.543mg/g。同时又研究了印迹聚合物的选择吸附能力及循环使用能力,结果表明:引入环糊精准聚轮烷的印迹聚合物的重复利用率最高,可达到80%。使用十二烷基磺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检测蛋白质,电泳结果表明:0.15 mol·L-1KC1溶液洗脱掉的是非特异性吸附的蛋白质,0.50mol·L-1和2.00 mol·L-1KC1溶液洗脱掉的是印迹蛋白质。印迹聚合物对牛血清白蛋白的特异性吸附能力及选择性识别能力明显提高,对牛血清白蛋白与牛血红蛋白两种混合蛋白的分离因子达到11.123。
论文目录
摘要ABSTRACT1 前言1.1 分子印迹技术概述1.1.1 分子印迹聚合物制备原理1.1.2 分子印迹技术的发展史1.2 蛋白质分子印迹技术1.2.1 蛋白质印迹聚合物的组成1.2.2 蛋白质分子印迹技术的难点1.2.3 蛋白质印迹聚合物的制备方法1.2.4 蛋白质印迹技术的应用1.3 环糊精分子印迹识别技术1.3.1 环糊精分子概述1.3.2 环糊精分子识别功能1.4 蛋白质分子印迹技术的发展展望1.5 论文的设想和创新性分析2 环糊精与聚乙烯醇准聚轮烷的合成2.1 引言2.2 实验部分2.2.1 试剂与仪器2.2.2 环糊精与聚乙烯醇准聚轮烷的合成及功能化2.2.3 聚乙烯醇的功能化2.2.4 CD-PPR-Ac和PVA-Ac的表征2.3 结果讨论2.3.1 环糊精与聚乙烯醇准聚轮烷旋光度分析2.3.2 环糊精与聚乙烯醇准聚轮烷的热性能分析2.3.3 环糊精与聚乙烯醇准聚轮烷的原子力显微镜分析2.3.4 环糊精与聚乙烯醇准聚轮烷红外光谱分析2.3.5 改性PVA红外光谱分析2.4 本章小结3 牛血清白蛋白印迹聚合物的制备及应用3.1 引言3.2 实验部分3.2.1 试剂与仪器3.2.2 试剂的配制3.2.3 印迹聚合物的合成3.2.4 蛋白质全波长紫外光谱图3.2.5 各种蛋白标准曲线的绘制3.2.6 模板蛋白与功能单体紫外光谱分析3.2.7 蛋白质印迹聚合物结构分析3.2.8 蛋白质印迹聚合物吸附性能测试3.2.9 SDS-PAGE电泳检测印迹聚合物吸附量3.3 结果讨论3.3.1 模版蛋白与功能单体紫外光谱分析3.3.2 蛋白质印迹聚合物结构分析3.3.3 蛋白质印迹聚合物吸附性能测试3.3.4 蛋白质印迹聚合物竞争吸附试验3.3.5 蛋白质印迹聚合物吸附动力学的测定3.3.6 二次吸附性能的测定3.3.7 SDS-PAGE电泳检验印迹聚合物的吸附量3.4 本章小结4 结论5 展望6 参考文献7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8 致谢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蛋白质论文; 分子印迹论文; 分子自组装论文; 准聚轮烷论文; 环糊精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