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能源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是促进经济增长最基本的要素之一。当今中国正处于高速发展阶段,这与能源的消费有着紧密联系,然而大量消耗含碳能源会直接导致全球气候变暖和生态环境的恶化,这无疑给人类的生存和经济的发展带来了严峻的挑战,应对全球气候变暖的趋势成为各国政府一致努力的目标,因此,本文围绕我国碳排放水平的相关话题展开研究,对于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有着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本文首先根据中国各省区最近十年年均碳排放量的大小将全国分为重度排放区域、中度排放区域以及轻度排放区域,在此基础上从碳排放总量、人均碳排放量以及碳排放强度三个方面对重度、中度以及轻度排放区域的碳排放水平的差异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表明,从碳排放总量来看,重度排放区域最大,中度排放区域次之,轻度排放区域最小,这是不言而喻的;从人均碳排放量来看,重度排放区域依然最大,中度与轻度排放区域的差别不大;碳排放强度的情况与碳排放总量的情况相类似,依旧是重度排放区域最大,中度排放区域次之,轻度排放区域最小。就变化趋势而言,三大区域的碳排放总量和人均碳排放量在逐年增长,而碳排放强度在逐年下降,且重度与中度排放区域的碳排放总量及人均碳排放量的差距在拉大,而中度排放区域与轻度排放区域碳排放总量及人均碳排放量的差距在缩小,三大区域碳排放强度的差距较稳定。在三大区域的碳排放水平存在差异的基础上,本文通过构建面板数据模型实证分析重度、中度以及轻度排放区域碳排放强度的影响因素,结果认为,能源消费强度和经济发展水平是显著影响重度、中度以及轻度排放区域碳排放强度的共同因素,另外,能源消费结构和人口规模也是显著影响重度排放区域与中度排放区域碳排放强度的因素,产业结构只对轻度排放区域的碳排放强度有显著影响。基于能源消费强度和经济发展水平是三大区域的同影响因素,本文从全国视角通过构建三次曲线模型来探讨碳排放强度与重度、中度以及轻度排放区域的共同影响因素之间的动态演变关系,结果发现,碳排放强度与能源消费强度之间呈现“N”型的关系,与经济发展水平之间呈现近似“倒U型”的关系。本文最后就重度、中度及轻度排放区域如何降低碳排放强度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对于重度排放区域,可以通过调整能源消费结构、提高经济发展水平以及缩小人口规模等措施来降低碳排放强度。对于中度排放区域,除了采取与重度排放区域相同的措施以外,还可以通过降低能源消费强度来降低碳排放强度,即通过降低碳排放总量来降低能源消费强度,从而进一步降低碳排放强度。就轻度排放区域来说,除了降低能源消费强度和提高经济发展水平因素以外,还可以通过优化产业结构来降低碳排放强度。
论文目录
相关论文文献
- [1].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与能源消费强度差异的收敛性——基于中国2001—2016年省级面板数据[J]. 资源科学 2019(07)
- [2].贵州省能源消费强度演变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 农村经济与科技 2018(09)
- [3].中国2010~2030年产业能源消费强度分析与预测[J]. 华东电力 2011(11)
- [4].中国区域能源消费强度的影响因素分析[J]. 资源科学 2009(02)
- [5].中国能源消费强度的区域差异研究[J]. 智库时代 2019(32)
- [6].基于倒“U”形规律的中国未来10年能源需求预测[J]. 资源与产业 2011(05)
- [7].安徽省产业结构与能源消费关系的实证研究[J]. 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03)
- [8].FDI与中国省际能源消费强度间关系的动态分析[J]. 技术经济 2011(10)
- [9].中国能源效率及节能潜力分析[J]. 地球学报 2010(05)
- [10].江苏:努力实现节能降耗和经济增长双目标[J]. 宏观经济管理 2011(12)
- [11].中国能源消费强度趋势分析[J]. 地球学报 2010(05)
- [12].资讯[J]. 供热制冷 2014(08)
- [13].论购买力平价在资源经济研究中的应用[J]. 地球学报 2010(05)
- [14].安徽省FDI对能源消费强度影响研究[J]. 绿色科技 2018(16)
- [15].新疆能源消费强度空间公平性分析及节能潜力评估[J]. 资源科学 2013(11)
- [16].天津市产业结构与能源消费强度分析[J]. 城市问题 2011(07)
- [17].我国能源消费强度的时空差异研究[J]. 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 2009(03)
- [18].中国生产部门能源强度分解与影响因素分析[J]. 经济研究导刊 2014(28)
- [19].风向标[J]. 中国核工业 2013(02)
- [20].时政[J]. 国土资源导刊 2013(02)
- [21].基于ARDL模型的吉林省碳排放影响因素实证研究[J]. 生态经济 2019(07)
- [22].区域能源消费强度差异影响因素调查研究[J]. 经济研究导刊 2016(10)
- [23].我国省域能源消费强度的空间溢出及其路径分析[J]. 中国物价 2016(09)
- [24].中国工业能源消费强度的影响因素研究——基于省域工业数据的实证分析[J]. 自然资源学报 2013(01)
- [25].党政机关要带头抵制奢靡之风[J]. 党建 2013(07)
- [26].我国经济发展与能源消费脱钩潜力评价[J]. 甘肃科学学报 2011(01)
- [27].中国东中西部地区能源消费强度差异研究[J]. 西安科技大学学报 2011(03)
- [28].能源[J]. 中国地理与资源文摘 2010(01)
- [29].“电力系统规划”专题征稿启事[J]. 发电技术 2020(05)
- [30].焦化:循环经济成就优势企业[J]. 广西节能 201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