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二元经济体制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居民收入,分配格局,人力资本投资,户籍制度
二元经济体制论文文献综述
陈宗胜,康健[1](2019)在《中国居民收入分配“葫芦型”格局的理论解释——基于城乡二元经济体制和结构的视角》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构建了基于人力资本投资的两期交迭模型,对当前我国居民收入分配格局"葫芦型"分布特征的形成进行了理论解释。在二元经济制度条件下,处于低收入主众数组的农村居民受到人力资本成本溢价和户籍制度引发的劳动力转移壁垒成本的影响,面临比城镇居民更为严格的收入积累机制、更高的人力资本投资门槛和中产阶层"陷阱"阈值,给其上升为中等收入群体造成了障碍;而处于中等收入次众数组的城镇居民,面临以上几个方面的约束更小,从而能够更快地晋升为中等收入群体。由此,主、次众数组在发展中逐步脱离,必然形成颇具中国特色的"葫芦型"分配格局。相对于"金字塔型"而言,"葫芦型"是一个进步,葫芦型的次众组可能是未来形成橄榄型的基本部分,但是目前距离"橄榄型"分配格局还较远,并且中长期停滞于葫芦型也不利于后者的形成。(本文来源于《经济学动态》期刊2019年01期)
张宇轩,张艺佳[2](2015)在《二元经济体制下新农村妇女政治参与的探索与对策——以陕西省神木县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村现代化是中国现代化的前途所系。农村妇女不仅对物质生产和再生产做出了重要贡献,而且还是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而政治参与、政治素养是在评定农村妇女素质发展情况中的核心素质。在二元经济体制迅速发展,人口流动日益增强的背景下,农村妇女的政治参与素养的高低,可以从侧面折射农村人口素质的整体状况。(本文来源于《新闻世界》期刊2015年04期)
吕志胜[3](2012)在《转换农村经营模式是消除二元经济结构的体制基础》一文中研究指出我国二元经济结构所造成的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主要体现在农村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小农经济模式与改革开放叁十多年来长足发展的农村生产力之间的矛盾。改革当前的农村生产经营模式,是促进二元经济结构转变的基础。本文提出用股份合作制替代联产承包责任制,构建市场经济条件下农村新的发展动力机制,走规模经济、市场化、社会化道路。在分析农村资本市场的构建与完善、实现土地使用权自由转让等约束条件的基础上,本文分析了产业资本引入的股份合作制、以农村种养大户为核心的股份合作制、农户自发组织的股份合作制、乡镇集体企业基础上的股份合作制和社区股份合作制等具体实现形式,以期为我国农业现代化提供有益见解。(本文来源于《经济研究参考》期刊2012年56期)
王雪丹[4](2010)在《关于二元经济体制对个人破产制度影响的思考——兼与朱涛博士商榷》一文中研究指出城乡二元经济体制下农村的实际经济状况,是否会对个人破产制度的构建造成障碍?本文认为,个人破产在具体制度构建上并不会因为农村和城市而有所区别。农民的收入状况,土地承包经营权、宅基地使用权等富有中国特色的经济制度,农民权利保护等问题对个人破产制度的构建没有实质性的影响,对农民和城镇居民的破产适用和具体制度设计不应该区别对待。同时,本文基于农村的现状展望未来个人破产制度在农村推行可能存在的问题。(本文来源于《前沿》期刊2010年12期)
章伟坤[5](2010)在《渐进体制改革与二元经济结构的动态转换》一文中研究指出二元经济的实质是农村传统部门和城市现代部门之间制度结构的差异。受渐进体制改革方式的影响,中国的二元经济是一种呈现双二元结构形态的转型二元经济,并且在体制转轨的前后存在两种类型,即体制转轨前期的计划主导型双二元经济结构以及体制转轨中后期的市场主导型双二元经济结构。文章最后构建了一个将经济结构转换和体制变迁相结合的分析框架,对中国二元经济结构的演变和转换趋势进行了较深刻的理论分析。(本文来源于《改革与战略》期刊2010年04期)
黄正林[6](2009)在《二元经济:社会转型时期的地方金融体制研究——以1912~1937年的河南省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民国初年至20世纪30年代,河南金融业存在着现代金融业与传统金融业并存的局面。一方面,不论传统金融业还是现代金融业都无法独立承担市场发展对金融业的需要;另一方面,由于民间惯性对现代金融业的排斥而延续了传统金融机关的生存能力。在现代金融业渗入乡村社会的过程中,信用合作社起了重要作用,成为新式银行和农村联系的桥梁,由于其借贷利率较低,故能较快地被农民所接受,成为农村一种新型的融资和借贷组织。在河南广大农村,即使合作社发展比较深入的地方,也是合作社与传统融资组织并存的局面。(本文来源于《史学月刊》期刊2009年09期)
刘庄[7](2009)在《论改革开放30年农民对二元经济体制的叁次抗争》一文中研究指出改革开放30年,中国农村的农民对二元经济体制发起了叁次抗争,二元经济体制因此有了一定的调整与改变。从种田不自由到自由,家庭联产承包是对二元经济体制的第一次抗争;从务农到洗脚上田,进厂进城是对二元经济体制的第二次抗争;从打工"民工潮"到农村劳动力转移是对二元经济体制的第叁次抗争。二元经济体制转化局面的形成,一定程度上是农民抗争的结果与胜利。(本文来源于《湖南财经高等专科学校学报》期刊2009年01期)
宗强[8](2008)在《二元经济体制与物价通胀》一文中研究指出自2007年5月以来,我国CPI连续数月高点位,使物价上涨成为社会最为关注的热点问题。追逐物价上涨的原因,粮价上涨、消费结构的变化、国际初级产品价格的传导均可认为是物价上涨外部的客观因素,而我国现行二元经济体制则是引发本轮次物价上涨的深层次原因。(本文来源于《理论界》期刊2008年12期)
李建中,方明[9](2006)在《二元经济结构转变是当前体制变革的主要特征》一文中研究指出一、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转变已基本完成,二元经济结构转变是当前的主要特征从1978年经济体制改革开始,我们经过了从建立商品经济体制到建立市场经济体制这样一个过程。目前可以说我们已经基本上完成了从计划经济体制到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初步建成了市场经济体制和运(本文来源于《经济问题》期刊2006年12期)
刘传玉,王郡华[10](2006)在《发展战略、分割体制与我国城乡二元经济结构演变》一文中研究指出城乡关系由分离到融合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但是,由于特殊的工业化战略、计划经济体制和城乡分割的二元社会制度安排,我国形成了典型的城乡二元经济结构。改革开放以来,城市偏向的发展战略和城乡分割体制的延续,使得这种局面没有发生根本改变,并日益成为制约国民(本文来源于《农业经济》期刊2006年10期)
二元经济体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村现代化是中国现代化的前途所系。农村妇女不仅对物质生产和再生产做出了重要贡献,而且还是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而政治参与、政治素养是在评定农村妇女素质发展情况中的核心素质。在二元经济体制迅速发展,人口流动日益增强的背景下,农村妇女的政治参与素养的高低,可以从侧面折射农村人口素质的整体状况。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二元经济体制论文参考文献
[1].陈宗胜,康健.中国居民收入分配“葫芦型”格局的理论解释——基于城乡二元经济体制和结构的视角[J].经济学动态.2019
[2].张宇轩,张艺佳.二元经济体制下新农村妇女政治参与的探索与对策——以陕西省神木县为例[J].新闻世界.2015
[3].吕志胜.转换农村经营模式是消除二元经济结构的体制基础[J].经济研究参考.2012
[4].王雪丹.关于二元经济体制对个人破产制度影响的思考——兼与朱涛博士商榷[J].前沿.2010
[5].章伟坤.渐进体制改革与二元经济结构的动态转换[J].改革与战略.2010
[6].黄正林.二元经济:社会转型时期的地方金融体制研究——以1912~1937年的河南省为例[J].史学月刊.2009
[7].刘庄.论改革开放30年农民对二元经济体制的叁次抗争[J].湖南财经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
[8].宗强.二元经济体制与物价通胀[J].理论界.2008
[9].李建中,方明.二元经济结构转变是当前体制变革的主要特征[J].经济问题.2006
[10].刘传玉,王郡华.发展战略、分割体制与我国城乡二元经济结构演变[J].农业经济.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