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论文摘要
本文采用发散法以乙二胺为核,与丙烯酸甲酯和乙二胺交替进行迈克尔加成和酰胺化缩合反应,合成了端基为胺基的1.0G树枝状大分子聚酰胺-胺(PAMAM),利用其端基氮原子上含有高反应活性氢的特点,将其与环氧乙烷(EO)、环氧丙烷(PO)共聚,合成了一系列二嵌段及三嵌段聚醚高分子表面活性剂,并对其性能进行了研究。采用端基滴定法测定了低支化代聚酰胺-胺型聚醚的羟值,计算了产品的相对分子质量;用最大压力气泡法测定了一系列二嵌段及三嵌段聚醚表面活性剂的表面张力;并测定了产品的浊点,计算了其HLB值。研究了相对分子质量、EO含量对低支化代聚酰胺-胺型聚醚浊点及HLB值的影响,结果表明:二者都随着相对分子质量的增大及EO含量的减小而降低。此外,配制了稳定的W/O型原油模拟乳液,采用瓶试法对所合成的不同嵌段的低支化代聚酰胺-胺型聚醚的破乳性能进行了研究。优选出了最佳的二嵌段及三嵌段聚醚破乳剂,分别考察了破乳剂加量、破乳温度以及破乳时间对其破乳性能的影响,并与传统的直链型破乳剂SP-169做了对比。结果表明:最佳二嵌段聚醚破乳剂DAE-4在破乳剂加量为200mg/L、破乳温度为50℃、破乳时间120min时脱水率最高,达到了84.45%,而破乳剂SP-169在此条件下的脱水率为73.61%。最佳三嵌段聚醚DAP-3在破乳剂加量150mg/L、破乳温度50℃、破乳时间120min时脱水率达到最高,为78.91%,而破乳剂SP-169在此条件下的脱水率为64.94%。
论文目录
前言摘要ABSTRACT创新点摘要前言第一章 文献综述1.1 树枝状大分子的研究现状1.1.1 树枝状大分子的发展史1.1.2 树枝状大分子的结构特点1.1.3 树枝状大分子的合成方法1.1.4 树枝状大分子的应用及前景1.2 聚醚型非离子表面活性剂的研究现状1.2.1 聚醚型非离子表面活性剂的结构特点1.2.2 聚醚型非离子表面活性剂的分类1.2.3 聚醚型非离子表面活性剂的应用1.3 多支型破乳剂的研究进展1.4 原油乳状液的稳定性及破乳机理1.4.1 原油乳状液的稳定性及影响因素1.4.2 原油乳状液破乳机理1.5 本文主要工作内容第二章 低支化代聚酰胺-胺型聚醚的合成2.1 实验药品及仪器2.1.1 实验药品2.1.2 实验仪器2.2 起始剂的合成2.2.1 合成路线2.2.2 实验步骤2.2.3 合成装置2.3 低支化代聚酰胺-胺型聚醚的合成2.3.1 合成方法2.3.2 实验装置第三章 低支化代聚酰胺-胺型聚醚物化性质的测定及性能研究3.1 羟值的测定3.1.1 实验药品及仪器3.1.2 实验原理3.1.3 实验步骤3.1.4 羟值及相对分子质量的计算3.1.5 结果与讨论3.2 表面张力的测定3.2.1 实验装置3.2.2 实验原理3.2.3 实验步骤3.2.4 结果与讨论3.3 浊点的测定及HLB 值的计算3.3.1 实验仪器3.3.2 浊点的测定3.3.3 HLB 值的计算3.4 小结第四章 低支化代聚酰胺-胺型聚醚的破乳性能评价4.1 实验药品及仪器4.2 W/O 型模拟乳状液的配制4.3 低支化代聚酰胺-胺型聚醚破乳性能评价的实验步骤4.4 二嵌段聚醚破乳剂的破乳性能4.4.1 最佳二嵌段聚醚破乳剂的选择4.4.2 破乳剂加量对二嵌段聚醚破乳性能的影响4.4.3 破乳温度对二嵌段聚醚破乳性能的影响4.4.4 破乳时间对二嵌段聚醚破乳性能的影响4.5 三嵌段聚醚破乳剂的破乳性能4.5.1 最佳三嵌段聚醚破乳剂的选择4.5.2 破乳剂加量对三嵌段聚醚破乳性能的影响4.5.3 破乳温度对三嵌段聚醚破乳性能的影响4.5.4 破乳时间对三段聚醚破乳性能的影响4.6 不同嵌段聚醚破乳剂在120min 内的脱水速率4.7 低支化代PAMAM 型聚醚的破乳机理探讨4.8 小结结论参考文献附录发表文章目录致谢详细摘要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聚酰胺胺论文; 聚醚论文; 表面活性论文; 模拟乳液论文; 破乳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