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影响沈从文创作的六个因素

论影响沈从文创作的六个因素

论文题目: 论影响沈从文创作的六个因素

论文类型: 博士论文

论文专业: 中国现当代文学

作者: 吴世勇

导师: 杨扬

关键词: 沈从文,乡土,都市,出版,大学,女性,政治

文献来源: 华东师范大学

发表年度: 2005

论文摘要: 文章作者认为,现代文学与古典文学的区别,并不仅仅是时间维度上的先后,现代文学是近代中国走向现代化过程中的产物,两者在思想意识、审美趣味、语言工具等方面有着明显的差异,现代文学的生产和传播机制与古典文学有了本质的区别。作为文学家的沈从文是中国传统文学向现代转型过程中的产物,也就是说在中国现代文学发展过程中,那些影响文学发展的内在因素在沈从文创作过程中起到了最根本的促进作用。因此只有把沈从文的创作放在现代文学发展演变的历史进程中加以考察,从影响了现代文学发展的那些新因素中加以分析,才能说明沈从文文学创作成功和失败的意义所在。 文章考察了乡土、都市、出版、大学、女性、政治等六个方面因素对沈从文创作的影响。其中,都市、传媒、大学等因素属于新出现并深刻影响了现代文学发展的因素,乡土、女性、政治等因素虽并非新出现,但其内涵与古典文学时期相比有了巨大的差异。 第一章从乡土因素的角度考察了湘西对沈从文创作的影响。从1924年沈从文发表第一篇作品到1949年他基本放弃以一个作家身份从事文学创作为止,湘西在沈从文创作中的影响情形可分为三个阶段:从1924年到1927年为第一阶段,湘西对沈从文创作的影响,只是提供了一种原料,因此他所描绘的湘西世界,可称为“原型的湘西”;从1928年到1936年为第二阶段,这一阶段沈从文创作上完成了从简单的叙写自身经历到以文化视角来审视社会人生的根本转折,依照自己对生命的理解、对理想人性的追求,沈从文在作品中虚构了一个“湘西世界”,因为这一虚构世界所具有的文化批判价值,可称之为“文化的湘西”;从1937年到1949年为第三阶段,由于民族危机的紧迫,这一阶段的创作中沈从文转换了审视湘西的视角,开始以一种历史纵深的目光来观照湘西,把湘西作为诊断民族文化病根和追寻民族出路的历史文本,因此第三阶段呈现在沈从文作品中的湘西可称为“历史的湘西”。 第二章从都市角度分析了沈从文文学创作的成长历程。20年代初,由于五四新文化群体的分化,各成员的思想分歧公开化,由此在北京形成了一个多元的文化空间,这为处于文学起步阶段的沈从文提供了一个不可多得的发展空间,在

论文目录:

导论

第一章 永远的家园:沈从文与湘西

第一节 急于倾诉的“乡下人”:“原型的湘西”的呈现

第二节 用笔重造一个新世界:“文化湘西”的建构

第三节 为民族和国家重造寻求道路:“历史的湘西”的追寻

第四节 创作转向后的困境:“游离于时代”的寂寞

第二章 精彩的双城记:沈从文与都市

第一节 沈从文创作的起步与20年代初新文化群体的分化

第二节 沈从文创作的成熟与20年代末上海多元的文学空间

第三节 沈从文创作的辉煌与30年代“京派”的兴盛

第三章 独立自由的舞台:沈从文与报刊出版

第一节 作为投稿人的沈从文

第二节 作为编辑人的沈从文

第三节 作为经营者的沈从文

第四章 通往学者之路:沈从文与大学

第一节 1949年前沈从文在各高等学校任教的情况

第二节 在中国公学及西南联大任教对沈从文产生的影响

第五章 用人心人事作曲:沈从文与女性

第一节 《边城》中隐藏着的情感秘密

第二节 《八骏图》里的玄机和《水云》中的辩解

第三节 由“从深处认识”历史转向对人生作“抽象的抒情”

第四节 九妹的人生悲剧与沈从文提倡“女子回到家庭”

第六章 一生维护用笔的自由:沈从文与政治

第一节 沈从文对“五四”新文学运动传统的独特理解

第二节 沈从文对于个人与时代(历史)关系的认识

第三节 1949年前后沈从文由孤立到绝望的心路历程

第四节 没有走完的“归队”之路

参考文献

后记

发布时间: 2005-07-14

参考文献

  • [1].在“诗”与“史”之间:沈从文思想研究[D]. 张森.湖南师范大学2008

标签:;  ;  ;  ;  ;  ;  ;  

论影响沈从文创作的六个因素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