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技术进步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是一个国家核心实力的体现。知识经济时代,哪个国家拥有的专利更多,哪个国家掌握了核心科技,哪个国家在全球贸易中就处于有利的地位。然而在技术不断进步,经济飞速发展的同时,我国的收入差距却越来越大。改革开放以前我国是世界上少有的几个收入分配较为公平的国家之一。这种收入上分配的公平主要得益于当时的计划经济体制。改革开放后,国家实施的非均衡发展战略很大意义上促进了我国经济飞速发展,极大提高了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但随着我国改革的不断深入,开放程度地不断提高,非均衡发展也造成了我国居民收入差距持续扩大。改革开放初期,我国的基尼系数处于O.3以下,属于收入比较平均的国家。1987年,基尼系数超过了0.3,2000年突破了O.4的警戒性,说明我国已经迈入了收入差距较大国家的行列,2010年则上升到0.47。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认为技术进步会加剧社会收入差距。通过对技术进步和收入差距相关理论的梳理,建立了技术进步对收入差距扩大的理论模型,技术进步对收入差距存在两方面效应:替代效应和指向性技术效应。当指向性技术效应大于替代效应时,技能溢价相对原来将上升。技术进步主要从三个方面来影响收入差距:一是劳动力技能水平的差别,技能偏向性技术进步会提高高技能工人的人力资本,而对低技能工人影响不明显,从而扩大二者之间的收入差距;二是地区贸易,地区间的收入差距与发达地区的技术创新率和技术转移率相关,当技术创新率大于技术转移率时,地区之间的相对工资率将增长;三是机会不均等,城乡教育机会不均等加剧了城乡收入差距,利润分享机会不均等加剧了垄断行业与非垄断行业收入差距,利益表达机制不均衡加剧了社会阶层间的收入差距。在实证研究中得出,技术进步与收入差距之间存在长期的均衡关系。广义技术进步和狭义技术进步都与收入差距正相关,误差修正系数为0.21,这说明存在一个正反馈机制,使技术进步加剧收入差距。动态效应检验得出,全要素生产率、发明专利和研究人员对收入差距对收入差距扩大有正向冲击效应,研发经费支出对收入差距扩大有负向冲击效应。通过方差分解得出,随着预测期的推移,基尼系数由自身扰动而引起的百分比缓慢下降,由全要素生产率、发明专利、R&D经费支出和研究人员扰动而引起的百分比则缓慢上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