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觉文化冲击与浸润下的文学图景 ——论世纪之交中国文学的图像化走势

视觉文化冲击与浸润下的文学图景 ——论世纪之交中国文学的图像化走势

论文摘要

本文从视觉文化的角度切入对世纪之交中国文学的图像化走势进行了考察,以把握在视觉文化时代文学图像化对文学的生存、发展所具有的意义和产生的影响。论文共分六个部分,各部分主要内容如下:绪论部分有两个内容。一是视觉文化视角的提出。首先介绍了本论题的研究背景和问题的缘起。消费社会的到来及消费文化的蔓延为视觉文化的兴起提供了温床;科学技术的发展特别是媒介技术的革新、大众传媒的崛起为视觉文化传播提供了媒体平台;人类本能的视觉需求以及视觉欲望的不断攀升为视觉文化的勃兴提供了内在驱力。文学在视觉文化的冲击下遭遇了生存困境,逐渐从中心向边缘退却,文学的图像化成为文学在视觉文化时代谋求生存与发展的一种途径和策略。然后对本文的主要理论概念“视觉文化”、“视觉性”进行了界定。视觉文化是以图像为基本表意符号、以大众媒介为主要传播介质、以视觉性为精神内核,与通过理性运思的语言文化相较而言的一种通过直观感知的图像文化形态。它既包括静态的图画,也包括动态的影像。视觉性是使物从不可见转为可见的运作的总体性。它既包括看与被看的结构关系,也包括生产看的主体的体制、话语之间复杂的相互作用,还包括构成看与被看的结构场景的视觉场。最后对视觉文化、视觉文化与文学的关系等问题的研究现状进行了梳理,在此基础上阐明了本文研究的意义及方法。二是对视觉文化与语言文化、视觉文化与大众文化两对相关理论范畴的辨析。由于表意媒介、审美对象、审美方式的差异导致了视觉文化和语言文化各有优长。视觉文化并不排斥语言文化,相反,它需要通过语言文化来深化其内涵、提升其品味,这为文学与图像的互动提供了理论依据。视觉文化与大众文化之间既有重合也有差异。从特定场所的视觉艺术到无所不在的大众文化,视觉文化经历了一个由雅到俗的泛化过程,并逐渐消弭雅俗界限。它既包容了一部分高雅的经典视觉艺术作品,也包容了当下以绘本、影视、广告、动漫为代表的大众文化样式。第一章,图像文本:文学的图像化趋势。本章基于文学期刊、文学出版以及小说的影视改编三大板块,从表层的物质形态描述文学的图像化趋势。主要表现为,文学积极摄取视觉文化中的视觉性因素:图片、照片、影视来丰富自身。文学期刊注重外观装帧设计、加大图片容量、增设视觉文化栏目。文学出版从专业图文书扩展到学术图文书最后蔓延到纯文学图文类系列丛书的策划出版。小说被改编成影视剧然后热销,小说进入影视文化产业链。除了图像对文学的单面影响之外,图像也为文学提供了新的艺术空间和审美质素,文字与图像、文学与影像艺术之间互动共生。文学对影视、动漫叙事技巧的借鉴使得文学作品呈现出动态的画面感、冲突的美学、奇幻的境界,丰富了文学的叙事技法和审美内蕴,增加了阅读的意趣和快感。当代图文小说中图与文的关系较之传统的“文中插图”发生了深刻变化,“图”一改以往对“文”的辅助、依附地位而与“文”并驾齐驱,以互释的方式共同承担文本叙事,营造出语-图互文和复调的审美效果,不仅具有文体创新意义,而且拓展了文学的叙事空间。第二章,文本图像:文学的图像化表征。本章基于“新生代”、“70后”、“上海怀旧”三种具体的文学现象,从深层的文化逻辑分析文学的图像化表征。图像文化的感官美学、平面美学、仿真美学对文学形成了潜在的浸润与渗透,从而使文学的审美趣味、精神气质发生悄然移位,文学的世俗化、大众化倾向日益明显。主要表现为三个方面:一是图像文化以直观感性的画面刺激人的欲望,这种感官美学对文学的渗透,导致了以身体感官、性意识的张扬为表征的欲望叙事在文学中的盛行。以朱文、韩东为代表的“新生代”作家将欲望的微观政治学运用于小说文本,通过本体性身体欲望的张扬对传统伦理道德及价值观实施颠覆和消解。其叙事策略是以“游走”和“体验”的方式来呈示欲望碎片和情绪之流。二是图像文化以蒙太奇画面叙事,时间意识消退、空间意识凸显,历史感丧失,这种平面美学对文学的渗透,导致了以感官碎片的铺陈和时尚元素的拼贴为表征的表象叙事的流行。以卫慧、棉棉为代表的“70后”作家通过虚化“父亲”、魅化“西方”(将西方的生活方式作为效仿和膜拜的对方)的方式造成历史记忆和民族记忆的缺席,同时沉湎于后殖民文化所带来的物质迷醉与感官沉沦。其叙事策略是打碎时间之链、拒绝深度意义,注重物质、感官铺陈的“精神分裂式”(詹姆逊语)写作。本体性的身体欲望和符号化的身体欲望是“新生代”和“70后”欲望书写的分野。三是图像文化以失去“原本”的虚幻“类像”带给人“超真实”的体验,这种仿真美学对文学的渗透,导致了以审美幻象营造真实氛围的历史怀旧类虚拟叙事的流行。以程乃珊、陈丹燕为代表的“上海怀旧”书写通过重温、复现三、四十年代的“老上海”历史风貌制造上海的都市“镜像”,以满足新兴中产阶级的文化认同心理和时尚怀旧情绪,从而假借历史怀旧而消费历史。其叙事策略是通过层层筛选和过滤。以亲临现场或以图为证的方式制造“老上海”的审美幻象。第三章,图像与权力:文学场域“看”的解析。本章基于“身体写作”、“小资写作”、“美女文学”三种世纪之交的热点现象,对文学场域中种种“看”的行为进行解析,企望深入“图像”背后揭示文学“视觉行为”形成的原因及其在结构文本叙事的瞬间所生发的隐秘机制。本章认为,在文学场域中,性别权力、消费权力、市场权力三种主导权力话语都利用图像的“眼球经济效应”大做文章,彼此纠结、缠绕乃至达成共谋。以林白、陈染为代表的“身体写作”力图通过女性意识的张扬逃脱男权文化的藩篱,但男权文化与市场权力、媒介权力达成共谋,利用“男性阅读”、商业篡改等方式将女性形象置于“被看”地位,并对女性作家进行男权文化的意识形态“询唤”使其认同男性的观看主体,因而出现了以卫慧、棉棉、木子美、九丹等为代表的“伪身体写作”,使女性重陷男权文化陷阱。以安妮宝贝为代表的“小资写作”作为“小资话语”之一种,经由消费意识形态的引导和大众媒介的引爆而暧昧出场。通过文艺情结、都市情结、西方情结三种情结的书写和优雅、浪漫、感伤三种情绪的渲染,“小资写作”营造了一个温情而忧伤的“小资”世界,勾勒出一种生活在国际化大都市消费前沿的“小资”所特有的“城市感性”,从而满足了“小资”身份认同和个性彰显的心理需求。作为文学与市场合谋的产物,“美女文学”现象从“美女作家”的命名、“美女文学”的写作配方到“美女文学”的包装、炒作等文学生产、传播、消费的各个环节都渗透了资本运作的商业逻辑,典型地体现出市场经济背景下文学的嬗变。在上述权力的纠结、共谋下,文学的审美意义被资本逻辑消解并重构:审美经验变成了欲望和快感的张扬,精神符号变成了消费符号对人的控制,文本的超越和批判价值日渐稀薄。第四章,图像的限度:读图时代的文学隐忧。本章从文学创作和文学阅读两个方面分析了读图时代的文学隐忧。从文学创作来看,图像时代,大量虚拟电子类像的“超真实”对文学的“艺术真实”构成消解,文化工业的“机械复制”对“文学原创”构成消解,从而使文学创作呈现出真实性和原创性匮乏的隐忧。疏离现实生活和真实情感体验的虚拟、臆想,缺乏个性风格的仿写、复制、拼贴、自我重复等现象在无论主流作家还是青春写手中都日益显现。从文学阅读来看,从纸质媒介到电子媒介的转化使传统的文学阅读者开始分化,读书被读屏、读网所取代,传统文学经典遭到冷落。从文学阅读到视像观看,读图时尚对读者的思维方式、审美趣味、主体地位进行了潜移默化的重塑,快餐文化和浅阅读开始盛行,读者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被压抑、掠夺而呈钝化之势。结语部分对全文进行了回顾和总结,并指出,由于视觉文化还是一种正在发展中的文化,文学的图像化也还处于探索、起步阶段,致使文学在图像化的过程中出现一些文-图疏离、扬图抑文的不良倾向,背离了视觉文化精神。为了保证文学在图像社会向更健康积极的方向发展,使文与图之间形成一个良性互动的审美空间和格局,有必要达成两点共识:一是积极应对视觉文化时代的到来,建立全新的文学批评范式和话语体系。二是始终坚持文-图互动的视觉文化精神,以文学性的坚守来打破“镜城”的“虚”与“欲”,实现图像文本的审美增殖。

论文目录

  • 内容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视觉文化时代的来临
  • 第一节 视觉文化视角的确立
  • 一、研究背景与问题缘起
  • 二、概念界定:视觉文化
  • 三、研究现状、方法及意义
  • 第二节 相关理论范畴的辨析
  • 一、视觉文化与语言文化
  • 二、视觉文化与大众文化
  • 第一章 图像文本:文学的图像化趋势
  • 第一节 "视"不可挡:文学期刊的图像化征候
  • 一、文学期刊图像化的内、外表征
  • 二、文学期刊图像化的路径与启示
  • 第二节 "图"行天下:文学出版的图文化趋势
  • 一、图文书的历史演变与当代发展
  • 二、图文书图—文关系的辨析与反思
  • 三、图文互动:文学叙事空间的拓展
  • 1.潘军:《独白与手势》的"双重叙事"
  • 2.李锐:《太平风物》的"超文体拼贴"
  • 第三节 "文"随"影"动:文学文本的影像化延伸
  • 一、从小说到影视:小说的影视改编
  • 二、"小说影视改编"的利弊分析
  • 三、影文互动:文学叙事技法的丰富
  • 1.影视叙事与《回廊之椅》的电影化想象
  • 2.动漫叙事与《幻城》的奇幻化书写
  • 第二章 文本图像:文学的图像化表征
  • 第一节 图像的感官美学与文学的欲望叙事
  • 一、图像的感官美学:视听盛宴与欲望狂欢
  • 二、文学的欲望叙事:以"新生代"创作为例
  • 1.潜流与颠覆:欲望的微观政治学
  • 2.游走与体验:感觉的碎片化呈现
  • 第二节 图像的平面美学与文学的表象叙事
  • 一、图像的平面美学:历史断裂与当下体验
  • 二、文学的表象叙事:以"70后"创作为例
  • 1."历史"缺席:虚化"父亲"与魅化"西方"
  • 2."现在"写作:感官欣快症与时尚展示秀
  • 第三节 图像的仿真美学与文学的虚拟叙事
  • 一、图像的仿真美学:类象与超真实
  • 二、文学的虚拟叙事:以"上海怀旧"为例
  • 1."上海怀旧":从都市想象到都市仿像
  • 2.纪实与虚拟:从历史重温到历史消费
  • 第三章 图像与权力:文学场域"看"的解析
  • 第一节 性别权力:凝视的快感
  • 一、凝视的快感:女性形象的"看"与"被看"
  • 二、"身体写作":女性被看的宿命与男权文化的胜利
  • 1.反凝视:"身体写作"对男性视线的逃离
  • 2.再凝视:"男权文化"对女性意识的篡改
  • 第二节 消费权力:"我消费故我在"
  • 一、"我消费故我在":符号消费与身份区隔
  • 二、"小资写作":消费权力在文学中的渗透与表征
  • 1.利益的角逐与媒介的引爆:"小资"话语的暖昧出场
  • 2.粉色的表情与感伤的蓝调:"小资写作"的文本策略
  • 3.丰富的单一与真实的幻象:"小资写作"的审美限度
  • 第三节 市场权力:"你消费,我快乐"
  • 一、作为商品的文学:市场经济下的文学嬗变
  • 二、"美女文学"现象:一次文学与市场的合谋
  • 1.聚焦:"美女作家"的命名"诡计"
  • 2.解读:"美女文学"的写作"配方"
  • 3.反思:市场"神话"与文学遮蔽
  • 第四章 图像的限度:读图时代的文学隐忧
  • 第一节 读图时代的文学创作隐忧
  • 一、类像幽灵与文学创作的真实性匮乏
  • 1.类像幽灵:超真实对艺术真实的消解
  • 2.虚拟现实:文学创作中的真实性匮乏
  • 二、复制梦魇与文学创作的原创性匮乏
  • 1.复制梦魇:文化工业对艺术原创的消解
  • 2.过剩与枯竭:文学创作中的原创性匮乏
  • 第二节 读图时代的文学阅读隐忧
  • 一、阅读现状:读者的分化与观者的崛起
  • 1.从纸媒到电媒:载体之变与读者的分化
  • 2.从阅读到观看:读图风潮与读者的重塑
  • 二、阅读隐忧:创造力的退化与想象力的掠夺
  • 1.图在文中:图文书之图对文学阅读的引导
  • 2.图在文外:影视剧之像对文学阅读的牵制
  • 结语 图像社会与文学的未来
  • 主要参考文献
  • 相关论文文献

    • [1].浅谈生活中的终端视觉形象[J]. 厦门科技 2019(06)
    • [2].材料特色化在品牌视觉中的呈现[J]. 西部皮革 2019(24)
    • [3].视觉行动主义——当代视觉文化中的一种新的视觉实践形态[J]. 世界美术 2019(04)
    • [4].符号学视角下新闻图像的视觉修辞分析——以《人民画报》涉农封面图像为例[J]. 新闻世界 2020(02)
    • [5].探索生活中情感的视觉传达[J]. 传播力研究 2019(35)
    • [6].基于居民幸福感的宁波老旧社区视觉形象提升策略[J]. 浙江万里学院学报 2020(01)
    • [7].论视觉语言对中西方艺术的借鉴与结合——以倪传婧插画为例[J]. 今传媒 2020(02)
    • [8].中国特色足球视觉文化建构策略研究[J]. 大众文艺 2020(03)
    • [9].新媒体环境下高校学生视觉素养提升研究[J]. 未来与发展 2020(02)
    • [10].基于视觉艺术心理学的中国山水画视觉结构语言探究[J]. 普洱学院学报 2020(01)
    • [11].服装创意设计的视觉语言[J]. 山东纺织经济 2020(01)
    • [12].动态突显对视觉搜索绩效的影响作用[J]. 人类工效学 2019(06)
    • [13].信息可视化中视觉语言的应用研究[J]. 工业设计 2020(04)
    • [14].新媒体语境下视觉词语化生产研究[J]. 传播力研究 2020(02)
    • [15].视觉传达·设计[J]. 传媒 2020(09)
    • [16].视觉文化下“网络直播”的权力争夺[J]. 美与时代(下) 2020(04)
    • [17].扬州视觉传达发展现状研究[J]. 艺海 2020(07)
    • [18].视觉文化下儿童图像识读能力的培养[J]. 西部皮革 2020(14)
    • [19].视觉训练:防控儿童青少年视力低下的方法及应用[J]. 上海体育学院学报 2020(08)
    • [20].社会主义视觉文化的“观看之道”——评唐小兵《流动的图像:当代中国视觉文化再解读》[J].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2020(07)
    • [21].在探索中走向明晰——关于米歇尔《跨学科性与视觉文化》及其视觉文化理论的思考[J]. 艺术教育 2020(09)
    • [22].《视觉零壹一》《视觉零壹二》[J]. 装饰 2020(07)
    • [23].新时代下城市视觉形象的重塑研究——以西安市雁塔区为例[J]. 新闻知识 2020(09)
    • [24].绘本创作中视觉隐喻表现的应用价值[J]. 美术教育研究 2020(17)
    • [25].绘本视觉语言在高校插画设计课程中应用的探索[J]. 陕西教育(高教) 2020(09)
    • [26].新媒体时代的视觉融合[J]. 新闻研究导刊 2018(21)
    • [27].无限视觉[J]. 中国无线电 2019(01)
    • [28].盛大的景颇族传统集体歌舞——目瑙纵歌[J]. 中国三峡 2019(03)
    • [29].略谈报纸娱乐版面视觉传达要素[J]. 新闻研究导刊 2019(01)
    • [30].视觉文化视域下的美术教育[J]. 戏剧之家 2018(18)

    标签:;  ;  ;  ;  ;  ;  ;  ;  

    视觉文化冲击与浸润下的文学图景 ——论世纪之交中国文学的图像化走势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