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室结慢通路消融导致窦性心律中长 PR 间期正常化

房室结慢通路消融导致窦性心律中长 PR 间期正常化

一、消融房室结慢径路导致窦性心律时的长PR间期恢复正常(论文文献综述)

陈静,徐春芳,杨晓云[1](2021)在《1:2房室传导诱发房室结非折返性心动过速1例》文中指出基于动态心电图及食管电生理检查,以心内电生理检查为金标准,确诊1例为1∶2房室传导诱发房室结非折返性心动过速,经射频消融改良慢径后,最终根治心动过速。

李兴杰,雷蕾,王军阳[2](2021)在《自发性早搏对房室结双径路传导的揭示作用》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探讨自发性早搏揭示房室结双径路传导现象的心电图特点及产生机理。方法以8例典型病例为资料进行分析、探讨。结果当患者心电图出现以下表现时,提示存在房室结双径路传导现象:(1)房早及室早时RP间期相近或相等,而PR间期短、长迥异;(2)房早或室早诱发(或终止)PR间期跳跃性延长或缩短并累及多次心搏(两径路间的蝉联现象):(3)短阵房速时出现不典型文氏现象,相同或相近RP时PR间期迥异;(4)室早或房早诱发1:2房室传导现象;(5)房室传导中的"矛盾"现象:与自发性早搏相关的PR间期和根据"RP/PR关系"预期的情况相悖;PR’间期短时形成室性融合波,PR’间期长时反而未形成;(6)房早诱发AVRT时,其频率快慢与诱发时P’R间期的短长相关。结论自发性早搏对揭示房室结双径路传导有与电生理检查有"异曲同工"之妙,具无创、安全、实用等优点。应引起临床及心电工作者的足够重视。

赵小平,朱正炎,曹冠红,刘燕,啜玉娟,赵勇[3](2021)在《动态心电图显示房室结双径路心电现象分析》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探讨动态心电图揭示房室结双径路传导的心电图改变。方法回顾性分析11例动态心电图诊断房室结双径路患者的心电图特征和特殊心电现象。结果患者共11例,动态心电图均出现PR间期跳跃式延长,其中有4例表现为两种揭示房室结双径路存在的特征性心电现象:(1)房性早搏揭示房室结双径路7例。其中房性早搏的PR间期跳跃式延长诱发慢-快型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6例(其中有2例同时存在单次慢-快型房室结折返,即房性早搏的PR间期跳跃式延长后出现心房回波);房早的PR间期跳跃式延长并持续数个心搏,慢径路下传蝉联现象1例(此例亦同时存在另一种心电现象:长短固定两种PR间期,快-慢径路间传导的自发性转换);(2)不典型文氏型房室阻滞(AVB),PR间期跳跃式过度延长和PR间期跳跃式过度延长后慢径路下传蝉联现象,下传受阻的P波终止于慢径路前传1例;(3)不典型文氏型AVB,以心房回波终止文氏周期1例;(4)二度2:1房室阻滞,长短相间两种固定PR间期,下传受阻的P波后快-慢径路传导相互转换1例;(5)插入性室性早搏后PR间期跳跃式过度延长,慢径路下传蝉联现象形成房室传导的不典型反文氏1例。结论 PR间期跳跃式延长是房室结双径路存在的不可或缺的重要特征,认识上述特征性心电现象,有助于体表心电图诊断房室结双径路传导并减少误诊。

张露江[4](2020)在《房室结双径路致房室传导阻滞的临床分析》文中研究说明背景与目的:房室结双径路(Dual Atrioventricular Nodal Pathway,DAVNP)是指房室结内存在着功能上纵行分离的两条不同性能的传导径路,其不应期和传导性不一,由此,临床上可以产生折返性和非折返性心动过速,心电图表现多样。甚至由于隐匿性传导的原因,窦律时出现房室传导阻滞(Atrioventricular block,AVB),临床需要仔细甄别,否则容易误诊,甚至造成不必要的起搏治疗。本文报告11例心内电生理确诊为房室结双径路并窦性心律时房室传导阻滞,成功进行慢径改良后房室传导阻滞完全恢复正常的患者,并总结房室结双径路在窦律时出现房室传导阻滞现象的临床和电生理特征。对象与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9年12月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连续住院的患者11例,男性9例,女性2例,年龄12-45岁(平均年龄22±9岁),阵发性心悸9例,其中4例有典型心动过速发作并呈突发突止的表现,无明显症状2例,所有患者无晕厥发生。心电图和24小时动态心电图或10天长程动态心电图检查,提示窦性心律时间歇性I度和II度房室传导阻滞,P-R最长达560ms,最严重者连续出现2:1房室传导阻滞。既往无心脏病、高血压及其他疾病史,就诊前无明显上呼吸道感染及药物使用史。心脏彩超或磁共振排外结构性心脏病,排外甲状腺疾病和电解质紊乱。所有患者签署知情同意书,行心内电生理检测,明确诊断后行射频消融。术后复查24小时动态心电图和10天长程动态心电图。随访3个月至3年,观察患者房室传导阻滞情况。结果:(1)所有患者电生理检测时均频繁出现房室传导异常,阻滞部位均于希氏束以上。A-V间期显着延长,A-H间期突然或逐渐延长,而HV间期不变,静脉异丙肾上腺素或阿托品房室传导功能恢复正常。(2)静脉异丙肾上腺素或阿托品后,7例经心房程序或递增刺激,诱发出典型的房室结慢快型折返性心动过速,另4例术中呈典型的房室结双径路跳跃现象(A-H突然延长120-210ms),其中3例有跳跃并回波。所有患者经房室结慢径改良后,房室传导异常及跳跃现象消失。(3)随访3个月-3年,无心悸等症状发作,24小时动态心电图和7天长程动态心电图未记录到房室传导阻滞现象。结论:年轻人窦律时出现房室传导阻滞现象不一定都存在房室结功能异常,临床应仔细甄别,警惕房室结双径路引起的隐匿性传导而导致的房室传导阻滞,经房室结慢径改良可以完全恢复正常。

陈成[5](2019)在《飞行人员快速性心律失常射频消融术后随访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多数快速性心律失常飞行人员,由于其血流动力学影响,按飞行鉴定标准是飞不合格(包括带药飞行)。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通过射频消融术可以治愈大多数快速性心律失常。外军已经对多数快速性心律失常飞行人员特许放飞。我院借鉴外军的经验、严格把握放飞标准,从2004年至今经射频消融术后有很高复飞率。本课题的目的是对已经放飞的病例进行随访研究,为形成放飞标准和最佳放飞时间提供可靠依据,以确保飞行安全和战斗力维护。方法:2004年1月1日至2017年12月31日期间在我院接受射频消融的快速性心律失常飞行人员被纳入研究。在2018年12月31日之前收集随访,随访指标包括快速性心律失常发作,快速心律失常引起的心悸、血流动力学症状(视物模糊、意识不清、进行性加重胸痛、晕厥或晕厥先兆)、复飞后的飞行小时、飞行状况和航空医学鉴定。统计学方法采用EXCEL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随访年限及飞行时间用中位数描述,计数资料用例数、百分数描述。结果:随访了42例患者(37±9岁,全为男性),共接受49次消融手术。其中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AVRT)8例、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1例、室性心动过速(VT)2例、心房颤动(AF)和心房扑动(AFL)18例、室性早搏(PVC)13例。术后即刻成功41例。术后3个月29例患者术后3月接受随访,22例达到临床心律失常控制。15例达到航空医学标准。术后6个月共随访39例患者,达到临床心律失常控制34例。达到航空医学标准31例。经过长期随访,心房颤动和心房扑动房组(AF/AFL)平均复发时间21±19月,手术次数1.3次。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AVRT)、频发室性早搏(PVC)、室性心动过速(VT)均无近期和远期复发,手术次数1次。37例经过航空医学鉴定放飞,复飞期间后均无各类心律失常复发和特殊并发症影响飞行训练任务和飞行安全。复飞后经过最长随访飞行时间为98个月,中位随访年限为18个月,飞行时间最长1040小时,中位300小时。其中高性能机种飞行人员中位飞行时间400小时,低性能机种飞行人员中位飞行时间100小时,直升飞机飞行时间100小时。有无快速性心律失常发作,快速心律失常引起的心悸、血流动力学症状(视物模糊、意识不清、进行性加重胸痛、晕厥或晕厥先兆)等,可以成为快速性心律失常飞行人员射频消融术后评估的关键指标。结论:1.射频消融术在治疗飞行人员快速性心律失常中有效控制了心律失常,并发症低,安全有效,术后符合放飞标准可恢复飞行;2.术后6个月作为飞行鉴定放飞的时间点,符合临床术后恢复疗程。3.本研究对形成飞行人员快速性心律失常射频消融术后评估标准和术后随访指标的制定提供依据。

关付,李广平[6](2018)在《双房室结非折返性心动过速与其相关的心动过速性心肌病》文中研究说明1975年,Wu等[1]首次报道了一种特殊类型的心动过速病例,即单个心房激动同时沿2条房室结(atrioventricular node, AVN)通路下传,但顺序两次激动心室而引起心室激动加快(心动过速),并定义其为房室结双径路(dual atrioventricular nodal pathway, DAVNP)非折返性心动过速或双房室结非折返性心动过速(dual atrioventricular nodal nonreentrant tachycardia, DAVNNT)。DAVNNT是AVN的"双径"现象为电生理基础的一种少见的心律失常,其单一窦

郭继鸿[7](2017)在《双房室结非折返性心动过速》文中提出现已明确,呈网状结构的房室交界区,其解剖或功能容易发生分离。当发生横向分离时,房室之间的传导可出现不同水平面的阻滞(双层或多层阻滞),相反,发生纵向分离时,将出现传导速度与不应期长短截然不同的快、慢双径路,甚至多径路。房室结双径路是发生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V nodal reentrant tachycardia,AVNRT)必需的解剖学基础,当在两条径路出现激动的环形运动时将引发室上速。晚近,有学者提出了与房室结双径路相关的另一种室上速,称为双房室结非折返性心动过速(dual

张志新[8](2015)在《房室结慢径消融术对AVNRT患者冠状静脉窦电生理的影响》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探讨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患者房室结慢径消融术后冠状静脉窦(CS)电生理改变及其机制。方法:46例经心脏电生理检查确诊为AVNRT患者,分别观察窦性心律时及起搏CS近端(CSp)CS9~10、CS中端(CSm)CS5~6、CS远端(CSd)CS1~2时CS的A波传导顺序,分别测量房室结慢径消融术后CSp、CSm、CSd的有效不应期(ERP),应用程序刺激S1S1 500ms、400ms、350ms、300ms、280ms分别起搏CSp及CSd,分别测量CSp~CSd及CSd~CSp的A波传导时间。结果:(1)窦性心律时CS的A波传导顺序,斜线型有31例(31/48),占64.58%;弧线型有17例(17/48),占35.42%。(2)起搏CSp时CS的A波从CSp向CSd呈斜线型传导,起搏CSm时CS的A波从CSm分别向CSp及CSd呈斜线型传导,起搏CSd时CS的A波从CSd向CSp呈斜线型传导。(3)房室结慢径消融术后CS不同部位的ERP分别为:CSp(213.75±24.98) ms,(223.54±16.44)ms,P<0.00001:CSm(222.71±22.67)ms,(230.00 ±14.14)ms,P<0.001:CSd(229.17±36.83)ms, (235.83±22.86)ms, 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CS的ERP离散度分别为:(26.88±25.94)ms,(20.83±13.81)m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窦性心律时CS的A波传导顺序呈斜线型的患者,应用程序刺激S1S1500ms、400ms、350ms、300ms.280ms分别起搏CSp及CSd,分别测量房室结慢径消融术后CSp~CSd及CSd~CSp的A波传导时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 (5)窦性心律时CS的A波传导顺序呈弧线型的患者,应用程序刺激S1S1 500ms、400ms、350ms、300ms、280ms分别起搏CSp及CSd,分别测量房室结慢径消融术后CSp~CSd及CSd~CSp的A波传导时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6)对所有患者应用程序刺激S1S1500ms.400ms.350ms.300ms.280ms分别起搏CSp及CSd,分别测量房室结慢径消融术后CSp~CSd及CSd~CSp的A波传导时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AVNRT患者房室结慢径消融术后CSp、CSm、CSd的ERP均延长,CS的ERP离散度减小,而CS的A波传导时间未见明显改变,可能与房室结慢径消融术导致的迷走神经功能改变有关。

廖自立[9](2013)在《Mahaim纤维的电生理特点和导管消融》文中认为本研究分三个部分。第一部分将分析房束型和房室型Mahaim纤维窦性心律和心动过速的心电图特点。第二部分将分析房束型和房室型Mahaim纤维的电生理学特点及射频消融结果。第三部分将分析束室纤维的电生理学特点。第一部分房束型和房室型Mahaim纤维窦性心律和心动过速的心电图特点目的对于房束型Mahaim纤维和房室型Mahaim纤维患者,心房冲动可以只经房室结前传,或者只经房室旁路前传,也可以经房室结和房室旁路共同前传。因此,此类患者窦性心律下体表心电图的QRS波可以呈现各种形态。本研究旨在分析房束型Mahaim纤维和房室型Mahaim纤维窦性心律心电图特点,并对房束型Mahaim纤维和房室型Mahaim纤维参与的逆向型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的心电图进行对比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行射频消融的13例房束型Mahaim纤维和房室型Mahaim纤维患者(房束型4例,房室型9例)的窦性心律心电图和心动过速心电图特点。其中男性7例,占53%。平均33.5±13.1岁。所有患者临床上和电生理检查术中均存在Mahaim纤维参与的逆向型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结果射频消融术前13例患者中,7例患者窦性心律心电图呈轻度心室预激。4例体表心电图存在不充分预激波,余3例终末QRS波存在顿挫或粗顿,而QRS波前无预激波。终末QRS波顿挫或粗顿主要存在于工导联、V5和V6导联。Mahaim纤维成功消融阻断后,终末QRS波顿挫或粗顿均消失。房束型和房室型Mahaim纤维心动过速周长(336.0±54.2ms对336.4ms±30.4,P>0.05)和QRS波平均时限(117.3±14.5ms对128.8±14.6ms,P>0.05)相比均无显着差异。心动过速时,房束型患者胸前导联V1-V3的r波时限均小于40ms。6例游离壁起源房室旁路患者中,4例前导联Vl-V3的r波均大于40ms,1例小于40ms,1例无r波。结论房束型Mahaim纤维和房室型Mahaim纤维患者窦性心律心电图终末QRS波可存在顿挫或粗顿,发生率约为23%。终末QRS波顿挫或粗顿可作为窦性心律下房束型Mahaim纤维和房室型Mahaim纤维心室预激的唯一表现。终末QRS波顿挫或粗顿失亦可作为房束型Mahaim纤维和房室型Mahaim消融成功的体表心电图标志。游离壁起源的Mahaim纤维心动过速时,房室纤维患者胸前导联r波一般比房束型要宽。第二部分房束型和房室型Mahaim纤维的电生理学特点及射频消融目的房束型和房室型Mahaim纤维时临床上最常见的两种Mahaim纤维。既往文献报道的多是房束型Mahaim纤维的电生理学特点及射频消融。关于房室型Mahaim纤维的电生理学特点及射频消融资料较少。本研究旨在对比分析房束型和房室型Mahaim纤维的电生理学特点和导管标测消融结果,进一步阐述两种Mahaim纤维的电生理特点及导管消融结果。方法回顾性对比分析行射频消融的13例房束型Mahaim纤维和房室型Mahaim纤维患者(房束型4例,房室型9例)的临床表现、电生理检查特点及导管标测消融结果。其中,男性7例,占53%。平均33.5±13.1岁。结果4例房束型和9例房室型Mahaim纤维患者临床和电生理检查术中均存在Mahaim纤维前传的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两种类型的Mahaim纤维中分别有3例(房束型75%,房室型33%)纤维可被腺苷阻断传导,以及分别有2例(房束型50%,房室型22%)在有效消融过程中出现加速性Mahaim纤维的自主心律。1例(25%)房束型Mahaim纤维窦性心律下可出现Mahaim纤维自主心律。13例Mahaim纤维均消融成功。2例(22%)房室纤维和全部4例(100%)房束纤维于成功靶点处标测到Mahaim纤维(旁路)电位。结论与房束型Mahaim纤维一样,临床上绝大多数房室型Mahaim纤维都参与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房束型多具有类房室结特性,而具有类房室结特性的房室型Mahaim纤维只占少数,大多数房室型Mahaim纤维不具有类房室结特性。Mahaim纤维(旁路)电位对于指导房束型Mahaim纤维的导管消融意义更大。第三部分束室纤维的电生理学特点目的束室纤维是一种特殊的Mahaim纤维,其近端起源于希氏束及其近端,远端远端多插入室间隔基底部,在临床上较为少见。由于此类纤维位置靠近前间隔,临床上容易误诊为前间隔旁路。加之此类纤维可合并其他室上性心动过速,准确诊断此类纤维尤为重要。本研究旨在分析束室纤维患者的心电图以及电生理学特点。此外,还将报道束室消融导管试消融结果。方法连续入选2008年9月至2012年10月我中心连行电生理检查311例行电生理检查的显性预激患者中10例(3.2%)束室纤维。分析束室纤维患者的窦性心律心电图特点以及临床、电生理检查结果。行导管试消融治疗的患者,还将分析标测和消融结果。结果2例束室纤维患者(20%)合并普通房室旁路。消融合并房室旁路后,4例患者的体表心电图符合轻度预激。心房程序刺激时,AV间期的延长与AH间期的延长程度一致,HV间期和预激程度保持不变。希氏束远端心室激动领先。10例患者心室和心房刺激均未诱发出心动过速。共有5例患者给予经导管射频消融治疗。5例行导管消融的患者中,4例可一过性阻断束室纤维,但易恢复。反复如此,未再加大功率消融。剩余1例试消融未成功。结论束室纤维在预激患者中的发生率约为临床上束室纤维患者可因合并其他室上性心动过速而导致有心动过速发作病史,电生理检查可明确束室纤维的诊断。束室纤维的心室插入点多数邻近希氏束远端,低功率消融其心室插入点可一过性阻断旁路传导。由于该纤维临床不直接参与心动过速,无需过度消融。

李忠杰,许原,惠杰,李乔华,李中健,金林根,屈百鸣,郭继鸿[10](2011)在《食管心脏电生理中国专家共识》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1引言1906年,Gremer首先记录到食管导联心电图,结合1970年问世的心脏程序性刺激技术,最终形成了食管心脏电生理技术。至今食管心脏电生理技术已经历了40余年漫长的发展过程,对食管心脏电生理发展做出重要贡献的学者当属Zoll、Monotoyo等心脏电生理大师。1952年,Zoll应用脉冲刺激仪经食管对心脏进行电刺激,首创经食管起搏心脏。1973年,Monotoyo应用经食管心房调搏进行了较全面的心脏电生理检查。

二、消融房室结慢径路导致窦性心律时的长PR间期恢复正常(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消融房室结慢径路导致窦性心律时的长PR间期恢复正常(论文提纲范文)

(2)自发性早搏对房室结双径路传导的揭示作用(论文提纲范文)

资料与方法
讨论

(3)动态心电图显示房室结双径路心电现象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资料与方法
    1.研究对象
    2.研究方法
结果
讨论

(4)房室结双径路致房室传导阻滞的临床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引言
第2章 资料和方法
    2.1 研究对象
        2.1.1 纳入对象一般资料
        2.1.2 常规检查
        2.1.3 纳入对象纳入及排除方法
    2.2 研究方法
        2.2.1 临床资料收集和记录
        2.2.2 心内电生理检测及射频消融
        2.2.3 术后随访
第3章 结果
    3.1 基线资料
    3.2 心腔内心电图记录房室传导
    3.3 心动过速的诱发与房室结慢径改良
    3.4 术前术后A-H间期的变化
    3.5 随访结果
第4章 讨论
第5章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综述
    参考文献

(5)飞行人员快速性心律失常射频消融术后随访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综述
    参考文献

(7)双房室结非折返性心动过速(论文提纲范文)

一.定义及发生率
二.心电图表现与分型
    1.快、慢径持续1:1下传型 (一型)
    2.慢径阻滞型 (二型)
    3.快径阻滞型 (三型)
    4.快、慢径均阻滞型 (四型)
    5.一带二伴室内差传型 (五型)
    6.其他型 (六型)
三.诊断与鉴别诊断
    1.心电图及动态心电图
    2.经食管无创电生理检查
    3.腔内有创电生理检查
四.发生机制
    1.双径同时下传的重叠区
    2.快、慢径下传时间的差值大
    3.快、慢径路均无逆传
五.治疗
    1.药物治疗
    2.导管消融治疗
六.临床意义
    1.提高心律失常和心电图的诊断能力
    2.心律失常性心肌病的及时诊治
    3.减少ICD的误放电
    4.深入对房室结电生理的研究
    5.使患者得到及时最佳的诊治

(8)房室结慢径消融术对AVNRT患者冠状静脉窦电生理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个人简历
中英文对照表
摘要
Abstract
前言
资料与方法
    1.1 纳入和排除标准
    1.2 方法
    1.3 统计学处理
结果
    2.1 窦性心律时CS的A波传导顺序
    2.2 分别起搏CSp、CSm、CSd时CS的A波传导顺序
    2.3 房室结慢径消融术后CS各部位ERP的变化
    2.4 房室结慢径消融术后CS的A波传导时间的变化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迷走神经与AVNRT的关系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附件

(9)Mahaim纤维的电生理特点和导管消融(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引言
    参考文献
第一部分:房束型和房室型Mahaim纤维窦性心律和心动过速的心电图特点
    引言
    资料和方法
    结果
    讨论
    临床意义
    局限性
    结论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房束型和房室型Mahaim纤维的电生理学特点及射频消融
    引言
    资料和方法
    结果
    讨论
    临床意义
    局限性
    结论
    参考文献
第三部分:束室纤维的电生理学点
    引言
    资料和方法
    结果
    讨论
    临床意义
    局限性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Mahaim纤维的电生理学特点及射频融融
    参考文献
缩略词表
个人简历
致谢

(10)食管心脏电生理中国专家共识(论文提纲范文)

1 引言
2 检查技术
    2.1 检查设备与方法
    2.2 刺激方式与基本刺激程序
        2.2.1 刺激方式
        2.2.2 基本刺激程序
        2.2.2.1 非程序性刺激法, 亦称S1S1刺激法
        2.2.2.2 程序性期前刺激法, 亦称早搏刺激法
3 适应证与禁忌证
    3.1 适应证
    3.2 禁忌证
4 临床应用
    4.1 电生理检查术语
        4.1.1 起搏术语
        4.1.2 逆传心房激动顺序
        4.1.3 常用术语缩写
    4.2 食管导联心电图
    4.3 心脏不应期测定
        4.3.1 不应期的分类
        4.3.2 有效不应期测定方法
    4.4 窦房结与房室结功能检测
        4.4.1 窦房结恢复时间 (SNRT)
        4.4.2 窦房传导时间 (SACT)
        4.4.3 房室传导功能
    4.5 房室结双径路的诊断
        4.5.1 心房S1S1刺激诊断房室结双径路
        4.5.2 心房S1S2刺激诊断房室结双径路
        4.5.3 房室结多径路传导
        4.5.4 诱发AVNRT
    4.6 检测房室旁路的电生理特性
        4.6.1 提高显性预激旁路诊断的准确性, 确诊可疑心室预激
        4.6.2 诊断隐匿性房室旁路
        4.6.3 诊断多旁路传导
        4.6.4 诊断房室旁路合并房室结双径路
        4.6.5 诊断房束旁路
        4.6.6 诱发AVRT, 测定诱发窗口。
        4.6.7 判断药物及非药物性治疗前后的疗效
    4.7 证实心脏电生理现象
        4.7.1 裂隙现象
        4.7.2 蝉联现象
        4.7.3 1:2房室传导
        4.7.4 频率依赖性传导阻滞
        4.7.5 拖带现象
    4.8 终止室上性心动过速与心房扑动
        4.8.1 终止快速性房性心律失常
        4.8.2 终止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
        4.8.3 终止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
        4.8.4 终止束支或分支折返型室性心动过速
    4.9 食管心室起搏的应用
        1.必须报告的内容
        2.心脏各部位功能
        3.有心律失常或心动过速患者的报告内容
        4.报告的参考格式见附件
附:食管心脏电生理检查报告

四、消融房室结慢径路导致窦性心律时的长PR间期恢复正常(论文参考文献)

  • [1]1:2房室传导诱发房室结非折返性心动过速1例[J]. 陈静,徐春芳,杨晓云. 实用心电学杂志, 2021(06)
  • [2]自发性早搏对房室结双径路传导的揭示作用[J]. 李兴杰,雷蕾,王军阳. 临床心电学杂志, 2021(04)
  • [3]动态心电图显示房室结双径路心电现象分析[J]. 赵小平,朱正炎,曹冠红,刘燕,啜玉娟,赵勇. 临床心电学杂志, 2021(01)
  • [4]房室结双径路致房室传导阻滞的临床分析[D]. 张露江. 南昌大学, 2020(08)
  • [5]飞行人员快速性心律失常射频消融术后随访研究[D]. 陈成. 安徽医科大学, 2019(08)
  • [6]双房室结非折返性心动过速与其相关的心动过速性心肌病[J]. 关付,李广平. 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 2018(05)
  • [7]双房室结非折返性心动过速[J]. 郭继鸿. 临床心电学杂志, 2017(03)
  • [8]房室结慢径消融术对AVNRT患者冠状静脉窦电生理的影响[D]. 张志新. 广西医科大学, 2015(12)
  • [9]Mahaim纤维的电生理特点和导管消融[D]. 廖自立. 北京协和医学院, 2013(11)
  • [10]食管心脏电生理中国专家共识[J]. 李忠杰,许原,惠杰,李乔华,李中健,金林根,屈百鸣,郭继鸿. 临床心电学杂志, 2011(05)

标签:;  ;  ;  ;  ;  

房室结慢通路消融导致窦性心律中长 PR 间期正常化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