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本论文包括四章,第一章为绪论;第二章为ε-β“鱼状”相图法研究离子液体表面活性剂[Cnmim]Br形成的微乳液的相行为;第三章为Winsor相图法研究离子液体表面活性剂形成的微乳液的相行为;第四章为烷基聚葡糖苷和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复配微乳液体系的相行为研究等。一、绪论本章介绍了离子液体和微乳液的基本知识,综述了咪唑类离子液体在形成分子组合体方面的研究进展等。二、ε-β“鱼状”相图法研究离子液体表面活性剂[Cnmim]Br形成的微乳液的相行为用ε-β相图法研究了CnmimBr/醇/油/盐水微乳液体系的相行为和增溶性能。1、随表面活性剂CnmimBr的碳链增长,界面膜中醇的质量分数减小,增溶性能增强。2、随助表面活性剂异构醇的支链增多,溶解在水油相中的醇量增加,微乳液体系的增溶能力下降。3、随水溶液中盐度的增加,微乳液体系的增溶性能增强。4、随油分子碳链长度的增加,微乳液的增溶能力减弱。5、较了3种不同表面活性剂C16mimBr、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溴代十六烷基吡啶(CPB)微乳液体系的相图及其增溶性能,结果相差不大。三、Winsor相图法研究离子液体表面活性剂形成的微乳液的相行为用Winsor相图法,对溴代1-烷基-3甲基咪唑(C12mimBr, C14mimBr和C16mimBr)离子液体型表面活性剂形成的微乳液的相行为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系统研究。1、随CnmimBr碳链的增长,形成中相微乳液所需最小醇含量和醇宽均减小,但体系的增溶能力增加。2、随CnmimBr含量的增加,最小醇含量减少,醇宽开始先增加,然后再减小,微乳液体系的增溶能力增强。3、随醇碳链的增长,油碳链的减少及水相盐度的增加,最小醇含量和醇宽均减小,但体系的增溶能力增强。四、烷基聚葡糖苷和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复配微乳液体系的相行为用εβ鱼状相图法研究了烷基聚葡糖苷APG和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复配微乳液体系的相行为和增溶能力。1.两种表面活性剂主要分布在界面层中,它们在水和油中的溶解度可以忽略,醇除进入微乳液体系的界面层外,还有相当量的醇溶解进入水和油相之中。2.两种表面活性剂复配微乳液体系在增溶方面存在明显的协同作用。3.随烷烃碳链的变短,微乳液体系的增溶能力(SP*)增强。NaCl浓度增加使醇的溶解度明显下降,但微乳液体系的增溶能力变化很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