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潮流系与暖池区晚更新世以来的古环境研究

黑潮流系与暖池区晚更新世以来的古环境研究

论文摘要

为了填补在菲律宾以东的黑潮源区古环境研究上的空白,加深对于晚更新世以来黑潮流系的变动记录及其驱动机制的了解,以及明确黑潮与低纬度太平洋(西太平洋暖池)古环境变动之间的相关关系,对于黑潮源区的Ph05孔、西太平洋暖池中心的WP3孔、冲绳海槽的CSH1孔的浮游有孔虫动物群落,岩心的粒度矿物组成、碳酸盐含量变化以及有机碳含量等地化指标进行了分析,并结合前人所做的黑潮主流区的WP3孔和DGKS9603孔的数据资料,对于黑潮流系以及西太平洋暖池晚更新世以来的古环境记录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黑潮源区与西太平洋暖池核心区的长时间尺度的ENSO式的上层水体结构变动对于浮游有孔虫种群组合与生产力变动的控制作用十分显著,生产力的变动领先于全球冰量的变动数千年,而与南极Vostok冰芯中的CO2浓度变化几乎同步,意味着低纬度地区的“生物泵”作用对于调节大气CO2浓度变动很可能起到了主导作用,并且以此为媒介引起全球气候系统的变动,这一结果与近年来提出的热带驱动气候系统变动模式相符。黑潮源区和暖池区冬季SST仍主要受控于冰期-间冰期旋回的变动,而夏季SST主要受控于低纬度太阳辐射变动的影响;太阳辐射引起的海陆温度梯度导致的冬季风强度变化是引起Ph05孔粉砂粒级组分变动的主要因素,黑潮源区的矿物成分受到东亚冬季风所带来的陆源物质、低纬过程控制的风化作用强度以及火山作用的影响;碳酸盐旋回受控于水深因素,水深最大的Ph05孔受到底层水溶解作用最为强烈,而WP7孔碳酸盐旋回的主要控制因素是钙质生物生产力的变动,另外黑潮源区的碳酸盐含量受到频繁的火山活动的影响。低纬与高纬气候驱动因子在黑潮源区附近相互耦合,产生30ka的特征周期,当超大型ENSO发生时,暖池收缩,北赤道流减弱,黑潮流速流量随即减小;末次冰期中黑潮仍然存在于冲绳海槽内部,16kaBP之前对马暖流不存在,冲绳海槽北部存在明显的水体上涌和河流的注入,16-8.5kaBP之间是对马暖流的发育期,而稳定的对马暖流形成是在8.5kaBP左右,对马暖流水体主要来源于黑潮主干。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言
  • 1.1 引言
  • 1.2 古海洋学与过去全球变化研究
  • 1.3 黑潮流系及热带太平洋(暖池)的古海洋学研究现状
  • 1.4 论文选题依据和研究目的
  • 第二章 研究材料和方法
  • 2.1 研究材料
  • 2.2 研究方法
  • 14C 测年和年代校正'>2.2.1 AMS14C 测年和年代校正
  • 2.2.2 沉积物粒度分析
  • 2.2.3 微体古生物有孔虫分析
  • 2.2.4 有孔虫壳体的氧碳同位素分析
  • 2.2.5 全岩样品的X 射线衍射分析
  • 2.2.6 碳酸盐和有机碳的测定
  • 2.2.7 时间序列分析
  • 第三章 区域地质和海洋环境
  • 3.1 西菲律宾海区域地质和海洋环境
  • 3.1.1 西菲律宾海区域地质构造背景
  • 3.1.2 西菲律宾海区域气候
  • 3.1.3 西菲律宾海水文状况
  • 3.2 西太平洋Ontong-Java 海台区域地质和海洋环境
  • 3.2.1 Ontong-Java 海台地质背景概况
  • 3.2.2 Ontong-Java 海台附近气候概况
  • 3.2.3 Ontong-Java 海台附近水文概况
  • 3.3 冲绳海槽区域地质和海洋环境
  • 3.3.1 冲绳海槽区域地质构造背景
  • 3.3.2 冲绳海槽区域环流体系和水文背景
  • 第四章 柱状样年代地层模式和浮游有孔虫群落特征
  • 4.1 年龄模式和沉积速率
  • 4.2 柱状岩芯中的浮游有孔虫群落结构
  • 4.2.1 Ph05 孔有孔虫动物群组合特征
  • 4.2.2 WP7 孔有孔虫动物群组合特征
  • 4.2.3 CSH1 孔有孔虫动物群组合特征
  • 4.3 小结
  • 第五章 Ph05 孔的沉积物粒度特征与全岩矿物组合分析
  • 5.1 引言
  • 5.2 Ph05 孔粒度变动记录
  • 5.3 Ph05 孔矿物组合变动记录
  • 5.4 Ph05 孔粒度和矿物组合变动的环境指示意义
  • 5.5 小结
  • 第六章 碳酸盐的溶解和保存
  • 6.1 引言
  • 6.2 Ph05 孔,WP3 孔和WP7 孔的碳酸盐旋回
  • 6.3 碳酸盐旋回的古环境意义
  • 6.4 小结
  • 第七章 海水表面古水温记录
  • 7.1 引言
  • 7.2 Ph05 孔的古温度记录
  • 7.3 WP3 孔的古温度记录
  • 7.4 WP7 孔的古温度记录
  • 7.5 海水表面温度变动的机制探讨
  • 7.6 小结
  • 第八章 上部水体结构变动记录
  • 8.1 引言
  • 8.2 Ph05 孔上层水体结构变动记录
  • 8.3 WP3 孔上层水体结构变动记录
  • 8.4 WP7 孔上层水体结构变动记录
  • 8.5 上层水体结构变动机制的探讨
  • 8.6 小结
  • 第九章 晚更新世以来的古生产力记录
  • 9.1 引言
  • 9.2 微体古生物指标反映的古生产力变动
  • 9.2.1 Ph05 孔基于微体古生物指标的古生产力记录:
  • 9.2.2 WP7 孔基于微体古生物指标的古生产力记录
  • 9.3 地球化学指标反映的古生产力变动
  • 9.3.1 Ph05 孔基于地球化学指标的古生产力记录:
  • 9.3.2 WP7 孔基于地球化学指标的古生产力记录:
  • 9.4 WP3 孔的古生产力变动记录
  • 9.5 生产力变动机制的探讨
  • 9.6 小结
  • 第十章 晚更新世以来黑潮流系与暖池的演化
  • 10.1 引言
  • 10.2 黑潮流系与暖池区古环境记录及其驱动机制分析
  • 10.3 对马暖流的形成和演化
  • 10.3.1 引言
  • 18O, δ13C 组成'>10.3.2 CSH1 和 DGKS9603 孔浮游有孔虫的 δ18O, δ13C 组成
  • 10.3.3 对马暖流的发育过程
  • 10.3.4 结论
  • 第十一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攻读博士期间的主要论文
  • 致谢
  • 相关论文文献

    • [1].晚中新世以来印度洋-太平洋暖池水体交换过程及其气候效应[J]. 海洋科学进展 2020(03)
    • [2].西太平洋暖池热盐结构温度场的时空变化[J]. 海洋通报 2017(01)
    • [3].赤道东太平洋和印度洋-南海暖池海温场的协同作用对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的影响[J]. 海洋学报 2016(02)
    • [4].印度洋暖池热含量变化对低纬高原汛期降水的影响[J]. 云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3(03)
    • [5].西风爆发事件对暖池厄尔尼诺和冷舌厄尔尼诺的作用——一个概念模型得到的结果[J]. 海洋学研究 2014(03)
    • [6].1644年以来西太平洋暖池海温重建[J]. 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2009(01)
    • [7].中国南方冬季降水与前期暖池热含量异常的关系及可能机制[J]. 高原气象 2014(06)
    • [8].西太平洋暖池三维结构的季节和年际变化[J]. 海洋科学进展 2015(04)
    • [9].西太平洋暖池热状态变异及其邻近地区对流活动特征[J]. 大气科学学报 2016(02)
    • [10].北部湾暖池水域表层沉积特征及其环境指示[J]. 热带海洋学报 2018(01)
    • [11].西太平洋暖池对流三类显著月际变化及其成因[J]. 气候与环境研究 2020(02)
    • [12].太平洋-印度洋暖池次表层水温对广东旱涝的影响[J]. 热带气象学报 2012(01)
    • [13].500余年亚洲大陆暖季降水与印-太暖池海表温度变化的联系[J]. 海洋湖沼通报 2017(06)
    • [14].西太平洋“暖池”深海沉积物中异化型亚硫酸盐还原酶基因多样性分析[J]. 海洋学报(中文版) 2009(04)
    • [15].西太平洋“暖池”海床深部沉积物中的细菌类群[J]. 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2008(04)
    • [16].西太平洋暖池区古海洋学研究[J]. 地球科学进展 2013(08)
    • [17].主流系与西太平洋暖池变异机制研究进展[J]. 海洋与湖沼 2017(06)
    • [18].深秋回暖池钓鲫鱼[J]. 垂钓 2017(21)
    • [19].西赤道太平洋暖池区光合色素分布及其对浮游植物群落的指示作用[J]. 海洋学报(中文版) 2012(02)
    • [20].太平洋暖池冷舌交汇区盐度变异机制及气候效应研究[J]. 地球科学进展 2018(08)
    • [21].西太平洋暖池热含量年际变化及其对东亚气候异常的影响[J]. 热带气象学报 2014(01)
    • [22].西北太平洋海表温度变化主成分分析[J].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4(03)
    • [23].西太平洋暖池和东太平洋暖池变异对ENSO的联合影响[J]. 海洋科学进展 2008(04)
    • [24].东太平洋暖池及经向风异常在ENSO事件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J]. 大气科学 2008(05)
    • [25].HYCOM模式中水平分辨率对海温模拟影响的评估[J]. 海洋湖沼通报 2019(03)
    • [26].印太暖池区域海温异常与北极海冰变化的联系[J]. 极地研究 2016(01)
    • [27].亚洲干旱/半干旱区降水与大洋暖池气候的相关特征研究[J]. 冰川冻土 2010(02)
    • [28].季节内振荡影响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两次北跳的机制[J]. 大气科学 2017(03)
    • [29].西太平洋暖池重心的时空变化特征分析[J]. 海洋预报 2014(01)
    • [30].热带太平洋海洋环流与暖池的结构特征、变异机理和气候效应[J]. 地球科学进展 2012(06)

    标签:;  ;  ;  ;  

    黑潮流系与暖池区晚更新世以来的古环境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