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生物表面活性剂(Biosurfactants),指微生物在一定条件下培养产生的具有表面活性的物质,是一种天然的表面活性剂。它除了具有一般表面活性剂的降低表面张力、稳定乳化液和增加泡沫等作用外,同时具有无毒、能生物降解等特点。因为生物表面活性剂的这些特点,所以其具有广泛的应用领域。因此,对于筛选培养底物价格低廉且性能稳定的高产菌株、经济有效的产物分离提取方法,是生物表面活性剂研究的重要方向。本文通过排油圈法和血平板法筛选,从石油污泥分离初筛得到11株可产生生物表面活性的菌株。通过其对发酵液表面张力的测定进一步验证,挑选出一株性能稳定且表面张力良好的菌株其编号为N-①。然后,提取其DNA基因组,通过对该菌株16SrDNA进行测序,根据NCBI中Genebank数据库中与菌株同源性最近的菌株的分类地位及序列信息对菌株进行了系统进化分析,通过MEGA3.1软件生成系统进化树,并结合细菌生理生化试验,将该菌株鉴定为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为保证后续实验和发酵过程中菌株始终保持最适培养条件下,以排油圈大小为主要指标对其原有发酵培养基进行了改良。改良后的培养基为(g/L):NaCl 20g; KH2PO4 5g; MgSO4·7H2O 0.5g;蛋白胨1g;葡萄糖20g;pH 6.0,装液量80mL/250mL;接种量5%。然后对菌株N-①产的生物表面活性剂物质进行了提取,将提取后得到的物质通过显色反应和红外光谱测定确定表面活性剂为肽脂类表面活性剂。并且对菌株N-①产生的生物表面活性剂的性质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其产生的表面活性剂的临界胶束浓度为130mg/L;具有较好的乳化性能其能维持柴油与水乳化液体积在64%左右;具有较强的适用范围,其对温度、pH、NaCl的耐受范围分别为20℃--80℃、4—11、1%--8%。生物表面活性与其产生菌具有广泛的应用范围,本文对其应用进行了初步探讨,通过清蜡实验我们可以得出,经过表面活性剂处理的石蜡其结构由原来紧密,变成了一种稀疏的结构。同时用表面活性产生菌处理被石油污染的土壤,结果表明,石油污染土壤中石油的降解率为64%,说明表面活性剂产生菌对石油污染土壤具有降解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