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题目: 曾巩文学思想研究
论文类型: 硕士论文
论文专业: 中国古代文学
作者: 李天保
导师: 雷恩海
关键词: 曾巩,文学思想,成因,创作实践,影响
文献来源: 西北师范大学
发表年度: 2005
论文摘要: 曾巩,这位名列“古文八大家”之列的名家,在中国古代散文发展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和作用。但这样一位声名显赫、历900余年而不衰的作家,却在生前身后遭受了很多的误解。他的散文创作虽擅名宋元、沾溉明清,但却暗于现今,其诗词创作实际,后人更是缺乏关注。研究曾巩的文学思想,旨在做探本析源之考查,以便更清楚地了解曾巩的文学创作实际及其在文学史上之贡献。 论文的前言部分概述曾巩的生平家世,并概要交代曾巩的文学思想的主要表现方面。文章主要分为四个部分具体论述。 第一章为曾巩文学思想成因探析,认为其成因主要是在北宋中叶变革时期的社会文化背景下,以个人的儒学修养为基础,在前辈师友古文家的影响下形成的。曾巩在这三种主要因素的培育下,形成了他独特的文学思想。第二章为曾巩文学思想的具体表现,也是论文的重点。曾巩的经世观、文道观、创作观和道法说主要构成了曾巩文学思想的理论体系。曾巩的经世说与他的明道说是紧密相联的,曾巩认为作文的目的在于明道,而明道是为了经世济民。文道观则有鲜明的曾巩个人思想的特点,曾巩认为明道是为文的目的,文只有明道才能传于世。曾巩过分强调道,在他看来,道是本,文是末,道是目的,文只是传道的一种工具、方法而已。虽然曾巩主张文道合一,但并不排斥文的相对独立性。创作观主张平易自然的文风,实际上是追随欧阳修在“古文复兴运动”中提出的创作主张。而曾巩所持有的作家修养论,则认为道德修养是一个作家的基本修养,人品是文品的前提,当然还包括作家个人应该广泛吸收各家的长处,学习各方面的知识。“道法说”是其文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曾巩看来,道是文章的内容,是文所要阐述的根本,而法是文章的形式,文章的形式可以变化。曾巩的道法说虽比较零散,但由于提出较早,其理论和创作对后世影响很大。第三章为曾巩的文学思想与其创作实践。曾巩文学思想中的经世观、文道观和创作观,深刻地影响了他的散文创作。在其文学思想的指导下,曾巩大力倡导创作古文,其文风趋于古雅平正。文学表现的思想内容广泛,但经世明道是他创作实践的主要目的。其文法自成一格,形成了他独有之创作特点。他的散文创作实践,印证和完善了其文学思想的理论体系。曾巩的诗歌创作成就虽不及其散文成就,但也取得了不小的实绩,尤其是他的诗歌中议论化、散文化的倾向与宋诗发展的方向一致,他的诗风质朴,清新刚健、自成一家,与其主张的自然质朴风格论一致。曾巩的诗歌创作实践,
论文目录:
独创性声明
内容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章 曾巩文学思想成因探析
第一节 变革时期的社会文化背景
第二节 个人儒学修养:文学思想形成的基础
第三节 前辈师友对其文学思想的影响
第二章 曾巩文学思想考论
第一节 曾巩的经世观
第二节 曾巩的文道观
第三节 曾巩的创作观
第四节 曾巩的道法说
第三章 曾巩的文学思想与其创作实践
第一节 曾巩文学思想与其散文创作实践
第二节 曾巩的诗歌创作实践对其文学思想的完善
第四章 曾巩文学思想的影响
结束语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期间独创及合作发表的科研论文
后记
发布时间: 2005-07-13
参考文献
- [1].曾巩的道统思想与文统观对其创作的影响[D]. 李金良.重庆师范大学2010
- [2].明代唐宋派论曾巩散文[D]. 邹书.福建师范大学2014
- [3].扬雄文学思想研究[D]. 毛羽丰.内蒙古大学2017
- [4].宋金元明“欧曾”合论研究[D]. 叶全妹.福建师范大学2012
- [5].曾巩诗文创作的文化观照[D]. 刘煜.福建师范大学2007
- [6].曾巩文学思想及其传播与接受[D]. 薛俊芳.海南师范大学2013
- [7].曾巩散文与儒学[D]. 陈笑笑.扬州大学2016
- [8].宋濂文学思想研究[D]. 赵磊.山西师范大学2014
- [9].周密诗词艺术研究[D]. 郑小宁.江西师范大学2008
- [10].曾巩诗歌研究[D]. 李艳敏.山东师范大学2007
相关论文
- [1].曾巩诗文创作的文化观照[D]. 刘煜.福建师范大学2007
- [2].北宋亭台楼阁散文研究[D]. 刘波.中南大学2007
- [3].刘禹锡柳宗元散文比较论[D]. 汪政.上海社会科学院2008
- [4].曾巩诗歌研究[D]. 李艳敏.山东师范大学2007
- [5].论曾巩前后期诗风演变[D]. 倪惠颖.宁夏大学2004
- [6].苏洵的散文理论及其创作[D]. 韩枫.华中师范大学2005
- [7].论中国古代文学中的悲怨美[D]. 王怀春.重庆师范大学2004
- [8].宋代南丰曾氏与文学[D]. 包忠荣.南昌大学2006
- [9].论王安石散文创作中的思维类型[D]. 李小兰.华中师范大学2004
- [10].论苏轼的散文理论及散文创作[D]. 张大联.华中师范大学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