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随着全球经济社会的迅猛发展和信息技术的快速进步,人类社会正不可逆转地进入信息社会。软件业作为信息产业的核心,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性和战略性产业,也是各国发展和竞争的重要领域。中国也不例外。由于历史抉择的原因,长期以来中国软件产业立足于自我研究,自我发展,但是发展速度十分缓慢。20世纪80年代开始,相继有一些跨国软件企业进入中国销售自己的软件产品,使得国内学者开始惊呼外资企业在许多软件领域占据垄断地位。近几年来,随着印度在承接国际软件外包上取得巨大成功,国内软件外包服务市场迅速发展。笔者收集了国内国际现有关于外包、服务外包、软件外包的文献1000余篇,进行了分析整理,发现关于国际软件外包的研究从微观的企业管理角度和宏观的发包国角度研究较多,从承接国角度研究较少;关于技术外溢的研究集中在制造业跨国转移过程中是否存在技术外溢、技术外溢的实现途径和影响技术外溢的因素,涉及软件外包这样的服务业领域的技术外溢研究较少;在少量涉及软件外包技术外溢问题的文献中,也基本上都是定性分析,论证充分的定量研究较少。笔者认为,对于承接国而言,在承接国际软件外包发展进程中,能否产生技术外溢效应是一个关系到自主创新能力提升的关键问题。从软件外包这一具体产业切入,很大意义上也可以看出服务外包的技术外溢效应。笔者认为,仅停留在定性分析的基础上讨论解决不了这一问题,应该从产业发展的前沿入手,开展基于企业一手资料基础上的实证研究,证实是否可以通过承接外包产生技术外溢效应。本文的目的也在于此。文章内容共分六章。第一章为选题背景。主要介绍选题背景、研究目的、研究结构、研究方法和研究的技术路径。第二章国际软件外包的发展背景及现状分析。笔者首先界定外包、服务外包、软件外包、国际软件外包等概念的内涵及彼此间的联系区别。通过追溯软件外包的发展历程,认为软件外包出现已有较长时间,并开始出现在岸外包向大范围、大规模的离岸外包发展态势。笔者认为,国际软件外包的发展趋势十分乐观,发包方主要集中在美国、欧盟、日本等发达国家,接包方主要集中在印度、爱尔兰等发展中国家。提出国际软件外包蓬勃发展的三大现实动因,一是竞争加剧是内因,企业为了降低成本、提高效率,不得不开展外包;二是技术进步是外因,信息技术的快速普及使得软件等服务成为可贸易品,降低了交易成本;三是政府态度是外部推动力,发包国和接包国在教育、就业、吸引投资等方面的政策有力地推动了外包的发展。之后分析国际软件外包的主要理论框架,认为经济全球化、国际分工、国家竞争力、服务贸易、服务业发展、企业多元化和归核化、产业集聚等理论为国际软件外包的产生和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可以用于分析软件外包。第三章中国承接国际软件外包的历程和发展现状。笔者对24家从事软件外包的内外资企业的高层管理人员进行了访谈,结合文献研究、媒体报道和企业信息,总结出中国承接国际软件外包的四种模式:跨国公司在中国设立的软件研发机构、跨国公司设立的市场开拓机构、本土纯粹承接国际软件外包业务的企业、本土研发型的外包企业。在此基础上,笔者对中国承接软件外包的现状进行了分析,认为尽管中国近年来承接国际软件外包发展快速,各主要研究机构对中国未来的承接趋势也持乐观态度,但不可否认的是,中国承接国际软件外包的总量小,企业规模较小,产品质量和附加值水平不高,市场过于集中在日本,软件外包企业主要集中于北京、上海、大连、西安等大城市。第四章承接国际软件外包的技术外溢效应分析。这是本论文的核心部分。笔者通过对104家中国企业问卷调查收集的数据实证分析发现,我国企业通过承接国际软件外包获得了技术外溢,提升了本土软件研发能力。在技术外溢的多种可能途径中,跨国公司的示范效应最显著,但目前发展状态下还难以证明技术外溢可以通过产业关联、产业集聚、人员流动和市场环境改善等渠道扩散。第五章提升中国承接国际软件外包能力的策略。笔者对我国承接国际软件外包可能产生影响的市场环境、制度环境、政治环境、企业能力和人才成本等5个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市场环境、制度环境和政治环境等宏观层面因素对中国承接国际软件外包的能力提升有显著影响,其中制度环境影响最大,其次是市场环境,再次是政治环境;而企业能力和人才成本等微观层面因素表现不显著。在此基础上,对中国承接国际软件外包的制约因素与印度进行了比较分析,并提出具体的政策建议。第六章结论。对前述分析进行归纳总结。由于软件外包是近年来出现国际服务业转移中的的新现象,从国内外研究现状看,对这一领域的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尤其是承接国是否能产生技术外溢效应的研究比较少,因此本论文的选题具有一定理论价值;从现实层面看,目前中国具备承接国际软件外包的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如何能采取针对性措施,有效促进这一产业良性发展,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在研究过程中,笔者注意到,国际软件外包发展时间还较短,国内外对此尚缺乏成熟的统计方法和统计体系,数据搜集非常困难。尽管笔者作了很大的努力收集到许多一手资料,但从截面角度讲是否能真实反映这一行业发展现状,从纵向角度讲是否能客观体现这一行业的发展趋势,还需要进一步加以跟踪研究。
论文目录
内容概述Abstract第一章 选题背景和研究思路1.1 选题背景及研究目的1.2 本文研究结构和研究方法1.2.1 研究的技术路径1.2.2 研究结构1.2.3 关于本文中使用数据的说明第二章 国际软件外包的发展背景及现状分析2.1 主要概念的界定2.1.1 外包(Outsourcing)2.1.2 服务外包(Service Outsourcing)2.1.3 软件外包(Software outsourcing)2.1.3.1 软件外包的产品类别2.1.3.2 软件外包市场的基本分类2.1.3.3 国际软件外包的交付模式2.1.3.4 软件外包的价值链2.1.4 国际软件外包(International Software Outsourcing)2.1.4.1 与离岸软件外包(Software Offshore Outsourcing)的区别2.1.4.2 与软件出口(Software Export)的差别2.1.4.3 与业务流程外包(Business Process Outsourcing,BPO)的差别2.2 国际软件外包的发展历程2.2.1 早期单纯的在岸软件外包发展阶段(19505-19805)2.2.2 国际软件外包从在岸外包发展到离岸外包,并快速发展(19905-至今)2.3 国际软件外包的市场格局2.3.1 发包集中在美国、日本、欧盟等少数发达国家2.3.2 接包集中在印度、爱尔兰等发展中国家2.4 国际软件外包的发展趋势2.4.1 国际软件外包市场规模的预测2.4.2 国际软件外包的发展趋势特点2.4.2.1 供给和需求保持快速发展2.4.2.2 业务模式不断创新2.4.2.3 工业化和产品化特点增强2.5 国际软件外包发展的现实动因2.5.1 竞争加剧是内因2.5.1.1 降低成本是起因(Trigger)2.5.1.2 提高效率是根本2.5.2 技术进步是外因2.5.2.1 技术进步使得软件等服务产品成为可贸易品2.5.2.2 信息网络技术大幅度降低了交易成本2.5.3 政府和国际组织态度促使国际软件外包发展2.5.3.1 发包国在教育、移民、就业等方面政策的推力2.5.3.2 接包国政策的引力2.5.3.3 国际组织的推动力2.6 分析国际软件外包的主要理论框架2.6.1 经济全球化理论2.6.2 国际分工理论2.6.3 国家竞争力理论2.6.4 服务贸易理论2.6.5 服务业发展理论2.6.6 企业多元化和归核化理论2.6.7 产业集聚理论2.7 本章小结第三章 中国承接国际软件外包的历程和发展现状3.1 中国承接国际软件外包的发展历程3.1.1 软件外包的萌芽期(1984-2000 年)3.1.2 中国承接国际软件外包的成长期(2000 年以后)3.2 中国承接国际软件外包的现状分析3.2.1 承接国际软件外包的模式多样3.2.1.1 跨国公司在中国设立软件研发机构3.2.1.2 跨国软件公司在中国设立的市场开拓机构3.2.1.3 中国本土纯粹的承接国际软件外包业务的企业3.2.1.4 中国本土研发型的软件外包企业3.2.2 总体规模还小,但发展速度很快3.2.3 企业规模较小3.2.4 产品质量和附加值水平不高3.2.5 目前市场集中在日本,但欧美市场的发展潜力巨大3.2.6 软件外包企业主要集中于北京、上海、大连、西安等大城市3.3 本章小结第四章 承接国际软件外包的技术外溢效应分析4.1 文献研究回顾4.1.1 关于国际软件外包的研究4.1.1.1 从微观的企业管理角度研究较多4.1.1.2 从发包国方面研究较多4.1.1.3 从承接国角度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4.1.2 关于技术外溢的研究4.1.2.1 关于是否存在技术外溢的研究4.1.2.2 关于技术外溢的实现途径研究4.1.2.3 关于影响技术外溢效果的因素研究4.1.3 承接国际软件外包的技术外溢研究4.1.3.1 关于承接国际软件外包是否能带来技术外溢效应的研究4.1.3.2 关于承接国际软件外包带来的技术外溢具体效应表现研究4.1.3.3 关于承接国际软件外包技术外溢的溢出途径研究4.2 中国承接国际软件外包的技术外溢效应实证研究4.2.1 本研究的目的4.2.2 调查和数据描述4.2.2.1 调查和样本选取4.2.2.2 样本特征描述4.2.2.3 简单统计结果4.2.3 数据分析结果与讨论4.2.3.1 因子分析与解释4.2.3.2 承接外包能力、技术外溢途径和本土研发能力提升之间的关系研究4.2.3.3 承接外包能力、示范效应和本土研发能力提升之间关系的综合研究4.2.3.4 结果讨论4.3 本章小结第五章 提升中国承接国际软件外包能力的策略5.1 影响中国承接国际软件外包因素的实证研究5.1.1 相关文献评述5.1.2 调查和数据描述5.1.2.1 调查和样本选取5.1.2.2 样本特征描述5.1.2.3 初步统计结果5.1.2.3.1 制度环境影响5.1.2.3.2 人才成本影响5.1.2.3.3 企业能力影响5.1.2.3.4 市场环境影响5.1.2.3.5 政治环境影响5.1.3 数据分析结果5.1.3.1 因子分析与解释5.1.3.2 回归分析5.1.3.3 结构方程建模(SEM)5.1.3.4 初步结果讨论5.2 中国承接国际软件外包的制约因素分析5.2.1 软件外包人才还难以符合发展需求5.2.1.1 软件人才的合理结构还没能形成5.2.1.2 英语交流能力较差也是一个重要因素5.2.1.3 文化差异性无疑也是一个影响国际外包的重要因素5.2.2 政府政策支持针对性不够5.2.2.1 中国对于软件企业的定义范围较窄5.2.2.2 知识产权保护力度还有待加强5.2.2.3 支持政策落实不力5.2.2.4 政府的投资促进工作不到位5.2.3 软件外包企业的国际竞争力有待提高5.2.3.1 各类企业能力评估没能发挥实际效能5.2.3.2 企业规模较小难以承接大型软件外包项目5.2.3.3 设立海外机构的能力还有限5.2.4 产业发展的环境需要进一步完善5.2.4.1 软件园区还难以提供到位的产业发展服务5.2.4.2 承接国际软件外包发展的软环境还有所欠缺5.2.4.3 行业协会发展不力5.3 提升中国承接国际软件外包能力的政策建议5.3.1 加大人才的储备5.3.2 提供有效的政府支持5.3.3 努力提升企业竞争能力5.3.4 积极开拓外包市场5.3.5 创造良好的产业发展环境5.4 本章小结第六章 结论附录参考书目后记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中国论文; 承接论文; 国际软件外包论文; 技术外溢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