杏南十二区SⅡ~PⅠ油层组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研究

杏南十二区SⅡ~PⅠ油层组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研究

论文摘要

本文综合采用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沉积岩石学、地震地层学、生物地层学等的最新理论和方法,运用地震、测井、录井、岩心等分析资料,对本研究区的高分辨率层序地层格架、沉积相、砂体分布规律及湖岸线的演化规律等进行了精细的分析和研究。本项研究的成果将为油田中后期的剩余油的勘探和开发,目的区块的优选,目的层位的确定,起到积极的意义。研究区目的层位自上而下为SⅡ、SⅢ和PⅠ油层组地层,据前人研究成果,该目的层发育XⅢ和XⅣ两个三级层序。P1714小层是层序XⅢ的一部分,P13S21小层属于层序XⅣ。在本项目的研究中依据各级层序界面标志共识别出2个长期基准面旋回LSC1和LSC2;3个中期基准面旋回MSC1、MSC2及MSC3;72个短期基准面旋回。在高分辨率层序地层格架得以建立的基础上,运用现代沉积学的新理论、新观念与新方法,通过对X12-3-J3222和X8-30-J337等取芯井的岩芯观察和描述,结合测井及地震资料,识别出该研究区目的层具有2种沉积相、4种沉积亚相和12种沉积微相。同时更进一步地分析和研究了各级沉积相的发育特征和展布规律,并且有了新的认识。在对沉积体系的研究过程中,对杏南地区湖岸线的位置及演化规律做了初步的分析,并且对湖岸线附近的油气特征进行了探讨,并取得了湖岸线附近的砂体具有油气成藏和运移的良好条件的认识。在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的基准面原理和相分异原理的指导下,通过A/S值变化对各相态砂体沉积的组合类型和发育特征,及其与剩余油(气)的关系进行了研究,并且取得了新的认识。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创新点摘要
  • 前言
  • 0.1 选题的目的及意义
  • 0.2 层序地层学研究历程及发展现状简述
  • 0.3 研究思路、方法、主要成果
  • 0.3.1 研究思路
  • 0.3.2 具体研究方法
  • 0.3.3 主要研究成果
  • 第一章 研究区基本地质概况
  • 1.1 构造位置及范围
  • 1.2 构造特征
  • 1.2.1 构造形态
  • 1.2.2 断层特征
  • 1.3 储层发育特征
  • 1.4 勘探开发概况
  • 第二章 研究区高分辨率层序地层格架的建立
  • 2.1 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基本原理
  • 2.1.1 地层基准面原理
  • 2.1.2 沉积物体积分配和“相”分异原理
  • 2.2 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单元及识别标志
  • 2.2.1 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研究方法
  • 2.2.2 长期基准面旋回(三级层序)界面的识别标志
  • 2.2.3 中期基准面旋回(四级层序)界面的识别标志
  • 2.2.4 短期基准面旋回(五级层序)的识别标志及演化特征
  • 2.3 高分辨率层序地层格架
  • 2.4 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发育过程及特征
  • 2.4.1 中期基准面旋回MSC1 发育特征
  • 2.4.2 中期基准面旋回MSC2 发育特征
  • 2.4.3 中期基准面旋回MSC3 发育特征
  • 第三章 研究区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划分与对比
  • 3.1 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对比
  • 3.1.1 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对比的原则
  • 3.1.2 划分对比的具体方法
  • 3.1.3 地层划分对比的结果
  • 3.2 地层分布特征
  • 第四章 研究区沉积体系研究
  • 4.1 沉积背景
  • 4.2 沉积相模式
  • 4.3 沉积相类型及其特征
  • 4.3.1 湖泊相
  • 4.3.2 三角洲相
  • 4.4 测井相模式的建立
  • 4.4.1 滨浅湖亚相测井相模式
  • 4.4.2 三角洲前缘亚相测井相模式
  • 4.4.3 三角洲平原亚相测井相模式
  • 4.5 单井、联井及平面沉积相研究
  • 4.5.1 单井沉积相研究
  • 4.5.2 联井沉积相研究
  • 4.5.3 平面沉积相研究
  • 4.6 湖岸线附近油气特征及杏南地区湖岸线位置研究
  • 第五章 砂体展布规律及其与油气的关系
  • 5.1 各相带砂体类型及组合特征
  • 5.1.1 分流平原相砂体组合类型
  • 5.1.2 三角洲内前缘相砂体组合类型
  • 5.1.3 三角洲外前缘相砂体组合类型
  • 5.2 砂体展布规律
  • 5.2.1 分流平原环境下砂体展布规律
  • 5.2.2 三角洲内前缘环境下砂体展布规律
  • 5.2.3 三角洲外前缘环境下砂体展布规律
  • 5.3 各相态砂体与剩余油(气)的关系
  • 结论
  • 参考文献
  • 发表文章目录
  • 致谢
  • 详细摘要
  • 相关论文文献

    • [1].西峰油田延长组长8油层组油气运移特征研究[J]. 陕西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6(05)
    • [2].定边油田东仁沟区长2油层组储层特征描述[J]. 石化技术 2017(05)
    • [3].鄂尔多斯盆地延长地区长6油层组沉积古环境分析[J]. 非常规油气 2017(04)
    • [4].红河油田川口条带延长组长6油层组不整合面特征与油气富集规律[J]. 内蒙古石油化工 2016(06)
    • [5].鄂尔多斯盆地义正地区长6油层组储层特征分析[J]. 辽宁化工 2016(10)
    • [6].鄂尔多斯盆地红井子地区长9油层组层序分析与砂体预测[J]. 中国地质 2015(02)
    • [7].安塞油田坪桥地区长6油层组储层沉积相研究[J]. 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 2013(22)
    • [8].志靖安塞地区化子坪长2油层组油藏特征研究[J]. 长江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3(08)
    • [9].姬塬油田X区长8油层组地层精细划分与对比[J]. 石油地质与工程 2013(04)
    • [10].姬塬地区长9油层组油气运移规律及模式探讨[J]. 岩性油气藏 2011(05)
    • [11].化子坪上三叠统延长组长6油层组油藏特征研究[J]. 矿业快报 2008(01)
    • [12].定44150区长8油层组储量复算研究[J]. 内蒙古石油化工 2020(05)
    • [13].安塞油田H区长6油层组储层非均质性与含油性关系研究[J]. 石化技术 2016(12)
    • [14].鄂尔多斯盆地x地区长6油层组储层研究[J]. 石化技术 2017(03)
    • [15].富县油田水磨沟区长8油层组储层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J]. 化工管理 2017(21)
    • [16].鄂尔多斯盆地什社地区长3油层组沉积相研究[J]. 长江大学学报(自科版) 2017(15)
    • [17].鄂尔多斯盆地红井子罗庞塬地区长9油层组油藏描述[J].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7(05)
    • [18].鄂尔多斯盆地富县地区长8油层组储层特征及控制因素研究[J]. 石油地质与工程 2015(06)
    • [19].吴起地区长8油层组油藏主控因素分析及开发目标优选[J]. 长江大学学报(自科版) 2016(20)
    • [20].定边地区长8油层组储层特征研究[J]. 地下水 2014(06)
    • [21].环县地区延长组长6油层组精细地层划分与对比[J]. 石化技术 2015(08)
    • [22].陕北下寺湾地区延长组长9油层组沉积相及其控油作用[J]. 智富时代 2015(12)
    • [23].鄂尔多斯盆地延长探区南部长8油层组物源性质及构造背景[J]. 石油天然气学报 2013(10)
    • [24].定边罗庞塬地区长8油层组双物源对石油分布的控制[J]. 西安科技大学学报 2014(03)
    • [25].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长8油层组沉积及其演化特征[J]. 石油天然气学报 2012(02)
    • [26].鄂尔多斯盆地英旺地区长9、长10油层组油源及成藏分析[J]. 岩性油气藏 2012(05)
    • [27].鄂尔多斯盆地英旺油田长2+3油层组低产分析[J]. 长江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2(12)
    • [28].姬塬油田铁边城区延长组长2油层组地层精细划分与对比[J]. 中国西部科技 2011(05)
    • [29].鄂尔多斯盆地姬塬油田长8油层组岩性油藏特征[J]. 地质科技情报 2010(03)
    • [30].南翼山Ⅴ油层组措施改造浅谈[J]. 青海石油 2009(04)

    标签:;  ;  ;  ;  

    杏南十二区SⅡ~PⅠ油层组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