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褥感染的病因

产褥感染的病因

产褥感染(puerperalinfection)是指围分娩期及产褥期生殖道因病原体感染而引起局部或全身的炎性改变。发病率为1%-7.2%,是孕产妇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分娩24小时以后的10日内每日测体温4次,2次达到或超过38℃则诊断为产褥病率(puerceralmorbidity)。产褥感染是造成产褥病宰的主要原因,其他系统感染如泌尿系统感染、乳腺炎症、上呼吸道感染也包括在产褥病率内。

1感染来源

1.1内源性感染寄生于正常孕产妇生殖道或全身其他部位的病原体当出现感染诱因时均可引起产褥感染。

1.2外源性感染指外界病原体侵入生殖道引起的感染。器械和敷料消毒不全或使用时再污染,无菌技术差均可使病原体直接进入生殖道。消毒隔离制度不严可导致产房和病房中空气、被褥、污物中的病原体广为传播。临近预产期性交,产后卫生习惯差亦可将病原体带人生殖道。

2感染诱因

机体对入侵病原体的反应取决于病原体的种类、数量、毒力及机体的防御能力。任何削弱孕产妇生殖道及全身防御能力的因素均有利于病原体的入侵及繁殖。

2.1全身因素贫血、营养不良、慢性疾病(如糖尿病)等均可使孕产妇抵抗力低下,易发生感染。

2.2与分娩有关因素(1)胎膜早破及滞产:完整的胎膜是阻止病原体入侵的重要屏障。胎膜早破易导致和加重宫内感染,随着胎膜早破至分娩结束时间的延长,宫内感染和产褥感染的发病宰明显增加。滞产的孕产妇进食、休息均差,使机体抵抗力明显下降,而产程异常时肛门及阴道检查次数增多,更为诱发绒毛膜羊膜炎提供了机会和条件。另外胎儿宫内内监测及胎儿镜技术的使用也使羊膜腔感染和产后发生子宫内膜炎的机会增加。(2)与手术的关系:阴道助产及剖宫产所造成的生殖道皮肤膜及肌层的创伤、裂伤和手术伤口为内源性和外源性病原体的入侵敞开门户,尤其困难的阴道助产及临床产后宫口开大,有过阴道操作的急诊剖宫产,更对感染扩散及组织愈合有不利影响。(3)胎盘残留及产后出血:胎盘胎膜残留可为病原体大量繁殖创造有利条件。失血过多可使产妇抵抗力下降,处理产后出血过程中所作的阴道、宫腔检查或其他止血措施都可增加产后感染的机会。

3病原体

正常生殖年龄的妇女及孕妇阴道和宫颈内寄生着大量病原体。需氧菌包括乳酸杆菌、B族和D族链球菌、表皮葡萄球菌、棒状杆菌、大肠杆菌、白喉杆菌、克雷伯杆菌和变形杆菌等。厌氧菌主要有乳杆菌、类杆茵、消化球菌、消化链球菌、韦永氏球菌脆弱类杆菌、梭状芽孢杆菌、二叉杆菌、真杆菌等。还可能有念珠苗、衣原体和支原体。其中大多数为毒力弱或不致病的机会感染病原体。

产褥感染多数为内源性病原体引起的需氧菌和厌氧菌的多种棍合感染。血供障碍组织坏死均可使局部纽织的氧化还原电势降低;需氧苗的繁殖,吞噬细胞和杀菌系统的活力下降亦有利于厌氧菌的繁殖及感染的发展。

3.1需氧性链球菌包括A族、D族和D族。B族溶血性链球菌致病力强,可产生溶血索和多种酶,能引起严重感染。20%-26.5%。的孕妇阴遭内可发现B族链球菌,飞沫、尘埃、医务人员及孕产妇鼻咽部或皮肤感染灶均可成为病原体的来源。

3.2葡萄球菌主要的致病菌有全黄色葡萄球菌和表皮葡萄球菌,金黄色葡萄菌易引起严重的外源性伤口感染,表皮葡萄球菌引起的感染较轻。

3.3大肠杆菌分娩后阴道菌丛中的大肠杆菌迅速增加,当机体极度衰弱时可引起产褥感染,因能产生大量的内毒素,常导致盛染性休克。

3.4厌氧性链球菌以消化链球菌和消化球菌多见,常与大肠杆卤混合感染,放出恶臭气味。

3.5厌氧类杆菌屑为一组绝对厌氧的革兰氏染色阴性杆菌,包括脆弱类杆菌、产黑色素类杆菌等。常与厌氧性链球菌、大肠杆菌混合感染,形成局部脓肿,脓液有异常恶臭味。厌氧类杆菌能加速血液凝固,引起感染灶临近部位的血栓性静脉炎。

3.6梭状芽孢杆菌是专性厌氧菌,其中以产气荚膜杆菌毒性最强,可引起少见的严重感染,它释出的糖溶解酶分解肌糖原,释放气体形成气性坏疽,还能释放毒索引起溶血、黄疽、血红蛋白尿和急性肾功能衰竭。

3.7支原体为原核生物,没有细胞壁,高度多形性,能通过平均250nm微孔滤膜。可侵犯人体粘膜细胞。支原体有10多种,其中解脲支原体、生殖道支原体和人型支原体主要寄居在泌尿生殖道,引起泌尿生殖系统感染和产褥期发热:可从80%孕妇的阴道和宫颈中培养出支原体。

3.8沙眼衣原体革兰氏染色阴性,是有独特发育周期的原核细胞型微生物。有完整的细胞壁。分15个血清型,D-K型与眼、泌尿生殖道感染有关。孕妇主要通过性交被感染。妊娠期宫颈衣原体感染宰为2%-11%。

标签:;  ;  ;  

产褥感染的病因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