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度与角色的互动:当代中国政府过程研究的一个视角

制度与角色的互动:当代中国政府过程研究的一个视角

论文摘要

当前,中国社会的需求结构正在发生根本性变革,整个社会的公共需求正在快速增长;社会关系结构也正在发生革命性变革,交换关系日益占据主导地位。面对社会需求结构和社会关系结构的根本性变革,我国政治体系的改革相对迟缓,政治体制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封闭特征当前仍比较明显;政治体系的制度容纳能力与社会日益增长的参与需求还不太适应;政府过程的各环节对社会公共需求的回应比较乏力。这些都是当前中国政治体系与政府过程面临的结构性缺陷,对于这些结构性缺陷,只有通过政治体系和政府过程的结构性改革才能得到有效解决,最根本的是实现政府过程中制度与角色两大变量之间的良性互动。因此本文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本文的研究对象是当代中国政府过程,过程方法是研究政府的一个重要分析方法。本文研究政府过程的角度是制度与角色的互动,这是分析政府过程的一个新角度。本文综合运用系统分析方法、调查研究方法、个案分析方法和文献研究方法,在重点分析当代中国政府过程制度与角色互动场域与表现的基础上,详细分析了当代中国政府过程中制度与角色互动的效益及其成因,最后指出制度与角色的良性互动是当代中国政府过程优化的路径。本文共包括七章内容:绪论重点对研究问题的提出、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以及本文的研究角度、研究方法、研究框架等进行阐述、分析和说明。对本文涉及的两个重要概念制度与角色进行研究。指出制度与角色是当代中国政府过程分析的重要变量。对当代中国政府过程分析的理论基础——政治系统论进行了系统介绍和分析。重点对政府过程中的制度及其功能和政府过程中的角色及其功能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对当代中国政府过程中制度与角色互动的场域与表现进行了详细的分析。阐述了场域的内涵及其特性。对政治输入过程、政治转换过程、政治输出过程以及政治反馈过程中制度与角色互动的表现进行了系统、详细的阐述。政治输入过程中制度与角色互动的表现有:政治参与主体对利益表达制度安排的遵守,政治参与主体对利益表达制度安排的排斥,弱势群体制度化利益表达有效渠道存在不足等。政治转换过程中制度与角色互动的表现有:听证制度的形式化,专家与思想库失灵,地方政府政治转换过程中的地方保护,部门立法中的部门利益倾向,强势利益群体与弱势群体参与决策的影响力不平衡等。政治输出过程中制度与角色互动的表现有:利益相关方对制度的抵制,政策执行中的地方保护,政策执行中的部门利益倾向,政策执行中的部门间冲突,决策中枢对制度执行力的强调与监督等。政治反馈过程中制度与角色互动的表现有:反馈信息失真,第三方评估主体与制度互动不足等。分析当代中国政府过程中制度与角色互动的效益。政府过程中制度与角色互动的消极影响主要包括:软化制度约束的刚性,损害政府的公共性,削弱政府的权威性,影响社会稳定。政府过程中制度与角色互动的积极影响主要包括:社会的安全阀,达成政治共识,增强政治参与主体的政治主体地位,增进政府与公众的理性精神。分析当代中国政府过程中制度与角色互动的成因。催生当代中国政府过程中制度与角色互动的原因主要有:价值的权威性分配的制度本质与人利益意识的觉醒,委托——代理机制的天然缺陷,制度供求关系失衡,以及社会组织的发展带来组织化权利主体的政治参与等。重点阐述制度与角色的良性互动是当代中国政府过程优化的路径。主要从五个方面努力:构建“社会基础秩序”,坚持制度优先不断增强制度约束的刚性;增强政治系统的开放性与透明度,增加政治机会;培育公民社会,推动政治国家与公民社会的良性互动;加快政府转型,构建服务型政府;促进理性生长,增强制度、角色互动的协调度与社会和谐度等。结合电动车新国标事件和钓鱼执法事件两个个案对当代中国政府过程中制度与角色互动进行了分析。通过对两个个案生动的分析,使当代中国政府过程中制度与角色的互动更直观、更生动。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一、问题的提出
  • (一) 研究缘起
  • (二) 研究对象
  • 二、国内外研究综述
  • (一) 对政府过程各阶段的研究
  • (二) 对政府过程存在问题及其原因的研究
  • 三、研究设计
  • (一) 研究角度
  • (二) 研究方法
  • (三) 研究框架
  • 第二章 制度与角色:当代中国政府过程分析的重要变量
  • 一、政治系统论:当代中国政府过程分析的理论基础
  • (一) 输入——输出系统论
  • (二) 结构——功能主义系统论
  • 二、政府过程中的制度及其功能
  • (一) 制度主义的回归:政治科学中新制度主义的兴起
  • (二) 作为政府过程环境一部分的制度及其功能
  • (三) 作为政府过程输出的制度设计及其功能
  • 三、政府过程中的角色及其功能
  • (一) 角色理论:以行动者为中心的分析
  • (二) 作为决策主体的角色及其功能
  • (三) 作为执行主体的角色及其功能
  • (四) 作为监督主体的角色及其功能
  • (五) 作为政治参与主体的角色及其功能
  • 第三章 当代中国政府过程中制度与角色互动的场域与表现
  • 一、政治输入过程中制度与角色的互动
  • (一) 政治参与主体对利益表达制度安排的遵守
  • (二) 政治参与主体对利益表达制度安排的排斥
  • 二、政治转换过程中制度与角色的互动
  • (一) 听证制度的形式化:以"逢听必涨"现象为例
  • (二) 专家与思想库失灵:政府咨询项目"闭合循环"过程的局限
  • (三) 地方政府政治转换过程中的地方保护
  • (四) 部门立法中的部门利益倾向
  • (五) 强势利益群体与弱势群体参与决策的影响力不平衡
  • 三、政治输出过程中制度与角色的互动
  • (一) 利益相关方对制度的抵制
  • (二) 政策执行中的地方保护
  • (三) 政策执行中的部门利益倾向
  • (四) 决策中枢对制度执行力的强调与监督
  • 四、政治反馈过程中制度与角色的互动
  • (一) 反馈信息失真
  • (二) 第三方评估主体与制度互动不足
  • 第四章 当代中国政府过程中制度与角色互动的效益分析
  • 一、政府过程中制度与角色互动的消极影响
  • (一) 软化制度约束的刚性
  • (二) 损害政府的公共性
  • (三) 削弱政府的权威性
  • (四) 影响社会稳定
  • 二、政府过程中制度与角色互动的积极影响
  • (一) 社会的安全阀
  • (二) 达成政治共识
  • (三) 增强政治参与主体的政治主体地位
  • (四) 增进政府与公众的理性精神
  • 第五章 当代中国政府过程中制度与角色互动的成因分析
  • 一、价值的权威性分配与人利益意识的觉醒
  • (一) "经济人"假设:对人利益意识觉醒的理论抽象
  • (二) "公共人"假设:对现代公共管理中政府人的定位
  • (三) 政府人"公共人"特性的获得不是天然的
  • 二、政府角色错位:委托——代理机制的天然缺陷
  • (一) 政府行动的边界到底在哪里?
  • (二) 社会转型期政府越位、缺位并存
  • 三、社会需求结构根本性变革:制度供求关系失衡
  • (一) 社会公共需求快速扩张:中国社会需求结构根本性变革
  • (二) 制度供求关系失衡:制度供大于求与供小于求并存
  • (三) 制度供求失衡的根源:需求失灵与供给失灵并存
  • 四、社会组织发展:组织化权利主体在行动
  • (一) 社会组织:参与政府过程的重要力量
  • (二)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组织发展迅速:成为重要的政治参与主体
  • 第六章 制度与角色良性互动:中国政府过程优化的路径
  • 一、构建"社会基础秩序":制度优先与增强制度约束的刚性
  • (一) 社会基础秩序的内涵与要素
  • (二) 良好的社会基础秩序:决定制度有效运行的基础条件
  • (三) 制度优先:制度与角色良性互动的前提条件
  • 二、增加政治机会:增强政治系统的开放性与透明度
  • (一) 政治机会:制度与角色良性互动的公共空间
  • (二) 打通制度与角色互动的前端环节
  • (三) 借力信息技术,增强政治系统开放性与透明度
  • 三、培育公民社会:推动政治国家与公民社会的良性互动
  • (一) 政府与社会的关系类型
  • (二) 积极发挥公民社会与政治国家的互动功能
  • (三) 充分认识政治国家与公民社会良性互动的两个主要环节
  • 四、加快政府转型:构建服务型政府
  • (一) 经济建设——基础设施建设型政府的经验与不足
  • (二) 政府转型的目标及其难题
  • (三) 以整体型政府建设推动服务型政府构建
  • (四) 提升政府的决策力、执行力与监督力
  • 五、促进理性生长:增强制度、角色互动的协调度与社会和谐度
  • (一) 构筑政府信息传播的"双管道":克服政府信息失真
  • (二) 由经济理性到政治理性:坚守公共领域的核心价值
  • (三) 社会和谐度:政府政治理性生长的目标定位
  • 第七章 当代中国政府过程中制度与角色互动的个案分析
  • 一、电动车新国标事件中制度与角色的互动
  • (一) 决策主体对意见征求制度与公共听证制度的排斥
  • (二) 诉求激增:利益相关方的利益之争与利益表达
  • (三) 互动的成果:暂缓执行
  • (四) 小结
  • 二、"钓鱼执法"事件中制度与角色的互动
  • (一) 张晖、孙中界等的主动维权:政治参与主体在行动
  • (二) "钓鱼执法"违法
  • (三) 部门利益与群体寻租:助推"钓鱼执法"
  • (四) "钓鱼执法"的危害
  • (五) 终结"钓鱼执法"
  • (六) 小结
  • 结语
  • 附录
  • 参考文献
  • 后记
  • 相关论文文献

    • [1].当代中国政府回应过程:动力与特征[J].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 2012(04)
    • [2].当代中国政府过程中制度与角色互动的效益分析[J].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06)
    • [3].当代中国政府过程中的“力量”分析与思考[J]. 产业与科技论坛 2019(12)
    • [4].论当代中国政府审计改革的基础与动力[J]. 广东社会科学 2009(03)
    • [5].行动组织:理解当代中国政府的新视角[J]. 天津行政学院学报 2017(06)
    • [6].当代中国政府决策:内涵、特征及优化[J]. 求索 2016(09)
    • [7].论当代中国政府能动性的发生与制约[J]. 合肥师范学院学报 2010(01)
    • [8].政治文明视野中的当代中国政府行为:困境与超越[J]. 求实 2008(05)
    • [9].当代中国政府垂直管理的现状、困境与对策[J]. 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03)
    • [10].当代中国政府正义问题研究的一部力作[J]. 中国行政管理 2013(07)
    • [11].当代中国政府职能的两重性及其发展趋势[J]. 山西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12(03)
    • [12].社会层级结构理论与当代中国政府转型——基于一种政治哲学的分析[J]. 攀登 2010(03)
    • [13].社会层级结构理论与当代中国政府转型——基于一种政治哲学的分析[J]. 前沿 2010(13)
    • [14].当代中国政府生态治理:一种新的结构治理模式探索[J]. 辽宁行政学院学报 2010(12)
    • [15].当代中国政府文明及其路径选择[J]. 社会科学家 2011(07)
    • [16].毛泽东行政价值观与当代中国政府的价值观创新[J]. 山东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8(02)
    • [17].政府是一种“成长的存在”——评《政府成长:和谐社会构建中的政府改革与建设》[J]. 河北学刊 2010(02)
    • [18].当代中国政府信息公开现状及问题[J]. 贵州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02)
    • [19].从统制型到服务型:当代中国政府建设的模式取向[J]. 行政论坛 2009(06)
    • [20].县级服务型政府建设的目标及实现[J]. 重庆行政(公共论坛) 2011(04)
    • [21].《当代中国政府与公务员制度》课程的改革与实践[J]. 西安邮电学院学报 2010(05)
    • [22].当代中国政府舆论引导的新理念——以2009年“甲型H1N1流感”事件为例[J]. 东南传播 2009(10)
    • [23].困境与选择:集权与分权间的垂直管理——以当代中国政府的垂直管理为考察对象[J]. 理论与现代化 2009(04)
    • [24].困境与选择:集权与分权间的垂直管理——以当代中国政府的垂直管理为考察对象[J]. 中共浙江省委党校学报 2009(05)
    • [25].当代中国政府与市场关系的演变及优化途径[J]. 江淮论坛 2018(01)
    • [26].当代中国政府合法性危机分析[J]. 商品与质量 2010(S1)
    • [27].浅论弱势金融“症结”问题[J]. 黑龙江金融 2008(04)
    • [28].论当代中国政府行政面临的挑战及变革[J]. 中国外资 2013(04)
    • [29].“重权力归属、轻权力运作”传统的形成及其对当代中国政府发展的影响[J]. 重庆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12(02)
    • [30].论当代中国政府适度规模的构建[J]. 江淮论坛 2008(03)

    标签:;  ;  ;  ;  

    制度与角色的互动:当代中国政府过程研究的一个视角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