滤过泡论文-杨辉,高娟,张中伟,刘玲

滤过泡论文-杨辉,高娟,张中伟,刘玲

导读:本文包含了滤过泡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青光眼,感染,滤过泡,眼内炎

滤过泡论文文献综述

杨辉,高娟,张中伟,刘玲[1](2019)在《某院青光眼患者术后并发滤过泡感染性眼内炎的常见病原菌观察》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青光眼患者术后并发滤过泡感染性眼内炎的常见病原菌分布及药物敏感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西安高新医院收治的150例行青光眼滤过性手术后并发滤过泡感染性眼内炎的患者作为对象,采集其滤过泡表面分泌物或房水、玻璃体抽取物进行细菌培养,进行病原菌鉴定,对检出菌株进行药敏试验。结果共检出病原菌154株,其中革兰阳性菌95株(61.69%)、革兰阴性菌47株(30.52%)、真菌12株(7.79%)。肺炎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蜡样芽孢杆菌等革兰阳性菌对万古霉素敏感性均较高,铜绿假单胞菌、克雷伯菌属等革兰阴性菌对美罗培南敏感性均较高。结论青光眼术后并发滤过泡感染性眼内炎的病原菌主要为革兰阳性菌,动态掌握病原菌的构成及耐药性情况,以此为指导进行临床合理用药,对于避免滥用抗菌药物,减少耐药菌的产生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来源于《检验医学与临床》期刊2019年18期)

钱莉,王伟,阮建祥[2](2019)在《持续配戴软性角膜接触镜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后滤过泡渗漏34例》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持续配戴软性角膜接触镜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后滤过泡渗漏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5月至2016年1月铜陵市人民医院确诊为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并住院治疗,小梁切除术后出现滤过泡渗漏68例(68只眼),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观察组(34例34只眼)采用持续配戴软性角膜接触镜,对照组(34例34只眼)采用传统眼外小棉枕加压包扎治疗,比较两组方法治疗后患眼舒适度、滤过泡渗漏愈合时间和角膜水肿发生率。结果治疗后患眼舒适度比较,观察组0级34例,对照组0级6例,1级15例,2级9例,3级4例,观察组患眼舒适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c=6.59,P<0.05);治疗后患眼滤过泡渗漏愈合时间比较,观察组2 d 8例、5 d 19例、8 d 5例、需要缝合2例,对照组3 d 23例、5 d5例、需要缝合6例,两组滤过泡渗漏愈合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6.167,P<0.05);对照组发生角膜水肿6例,观察组0例,观察组较对照组角膜水肿的发生率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传统眼外小棉枕加压包扎治疗比较,持续配戴软性角膜接触镜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后滤过泡渗漏,在治疗的便捷、角膜水肿的发生率、病人的舒适度和医患双方配合上,更具有优势。(本文来源于《安徽医药》期刊2019年09期)

童渝眉,田雪莲,唐莉[3](2019)在《针刺分离联合结膜下注射5-氟尿嘧啶治疗包裹滤过泡》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滤过泡针刺分离联合球结膜下5-Fu结膜下治疗青光眼滤过术后的包裹滤过泡的临床疗效。方法分析30眼行青光眼滤过手术术后发生滤过泡包裹并行针刺分离联合球结膜下5-Fu结膜下治疗的临床资料。其中22只眼为青光眼引流阀植入术后,8只眼小梁切除术后眼。以1mL注射针头针刺分离滤过泡周围的纤维瘢痕,联合球结膜下注射5-Fu,随访观察治疗前后视力、眼压、滤过泡形态、角膜内皮细胞计数及并发症情况。结果治疗前眼压为(33. 30±5. 40) mm Hg,针刺分离后1天、1周、1个月、3个月眼压分别为:(12. 00±2. 59) mm Hg、(14. 97±3. 26) mm Hg、(20. 20±4. 17) mm Hg、(18. 17±2. 36) mm Hg,眼压明显下降(t=33. 36,P<0. 001)。治疗1个月时,8眼眼压超过21mmHg,需加用降压药物,3个月时有12眼需加用降压药。早期并发症主要有结膜下出血5例、角膜上皮点状剥脱2例,前房积血1例。结论滤过泡针刺分离联合球结膜下5-Fu注射治疗青光眼滤过术后的包裹滤过泡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挽救失败滤过泡的方法。(本文来源于《四川医学》期刊2019年08期)

罗丽颖,吴佳慧,项潇琼,唐敏,傅扬[4](2019)在《富含半胱氨酸的酸性分泌蛋白对青光眼滤过泡瘢痕化影响的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滤过泡瘢痕化是导致青光眼滤过术失败的主要原因。目前,临床上多应用结膜下注射丝裂霉素及5-氟尿嘧啶等抗代谢药物以减少瘢痕化的发生,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手术成功率,但其伴随的细胞毒性等不良反应不可忽视。富含半胱氨酸的酸性分泌蛋白(secreted protein acidic and rich in cysteine,SPARC)作为一种基质细胞蛋白在眼内广泛分布,在创伤修复和组织重塑的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结膜下瘢痕化的小鼠模型中可观察到SPARC表达明显升高。研究表明SPARC可通过多种途径参与并调控滤过泡瘢痕化的形成,有望成为抗瘢痕化治疗的特异性新靶点。(本文来源于《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期刊2019年06期)

刘凯[5](2019)在《探讨青光眼手术中应用氟尿嘧啶时间对滤过泡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在青光眼手术中氟尿嘧啶的应用时间对滤过泡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7月~2018年1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60例青光眼手术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氟尿嘧啶应用时间为2分40秒)和观察组(氟尿嘧啶应用时间为3分50秒),每组患者30例。对比两组术后滤过泡。结果观察组的Ⅰ型滤过泡率(70.00%)显着高于对照组的Ⅰ型滤过泡率(36.6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青光眼手术中,氟尿嘧啶应用时间对滤过泡有一定的影响。(本文来源于《海峡药学》期刊2019年06期)

马遥,张海娟,马科[6](2019)在《牙龈间充质干细胞对兔小梁切除术后滤过泡形态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牙龈间充质干细胞(gingival mesenchymal stem cells,GMSC)对兔实验性抗青光眼术后滤过泡形态的影响,并探索其有效浓度。设计实验研究。研究对象新西兰大白兔50只。方法 50只兔随机分为5组,每组10只,分别为Ⅰ组(GMSC 10~4个/ml)、Ⅱ组(GMSC 10~5个/ml)、Ⅲ组(GMSC 10~6个/ml)、Ⅳ组(Healaflow组)和Ⅴ组(生理盐水组)。每只兔行右眼小梁切除术,术毕时将0.3 ml的相应浓度GMSC、Healaflow或生理盐水分别注射至结膜下。术后1、2、4周时测量眼压;术后4、8周行前节OCT扫描,对前节OCT图像中滤过泡进行分型(扁平弥散型、囊型、微小囊泡型、无囊泡型),其中,扁平弥散型和微小囊泡型为功能性滤过泡,囊型和无囊泡型为非功能性滤过泡),计算滤过泡截面积并比较。主要指标眼压、滤过泡功能分级、滤过泡截面积。结果术后2周时,Ⅰ~Ⅴ组的平均眼压分别为(5.43±0.76)、(5.20±1.08)、(4.27±0.79)、(5.71±0.84)、(4.71±1.09)mmHg(F=3.998,P=0.008),在两两比较后,Ⅲ组与Ⅴ组比有统计学差异(P=0.006),Ⅰ、Ⅱ、Ⅳ组与Ⅴ组均无统计学差异(P均>0.05);术后1、4周时,Ⅰ~Ⅴ组间的平均眼压无统计学差异(P均>0.05)。术后4周时,Ⅰ~Ⅴ组功能性滤过泡所占比例分别为60%、50%、90%、87.5%、37.5%,Ⅲ组与Ⅴ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χ~2=5.513,P=0.043),Ⅰ、Ⅱ、Ⅳ组与Ⅴ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术后8周时,Ⅰ~Ⅴ组功能性滤过泡所占比例分别为60%、40%、80%、85.7%、25%,Ⅲ、Ⅳ组与Ⅴ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χ~2=5.445、5.529,P=0.049、0.041),Ⅰ、Ⅱ组与Ⅴ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术后4周时,Ⅰ~Ⅴ组的滤过泡截面积分别为(0.161±0.081)(0.1 59±0.111)(0.195±0.095)(0.087±0.060)(0.041±0.025)mm~2(F=4.998,p=0.002),Ⅰ~Ⅲ组与Ⅴ组比有统计学意义(p=0.004、0.005、0.001),Ⅳ组与Ⅴ组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8周时,Ⅰ~Ⅴ组的滤过泡截面积分别为(0.171±0.087)(0.208±0.130)(0.180±0.099)(0.052±0.018)(0.042±0.029)mm~2(F=6.409,P=0.001),Ⅰ~Ⅲ组与Ⅴ组比有统计学意义(P=0.004、0.000、0.002),Ⅳ组与Ⅴ组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4、8周时,Ⅰ~Ⅲ组两两比较,均无显着性差异(P均>0.05)。结论 GMSC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延长兔小梁切除术后功能性滤过泡的存在时间。(眼科,2019,28:207-211)(本文来源于《眼科》期刊2019年03期)

张劲,朱剑[7](2019)在《加味桑白皮汤对青光眼滤过术后滤过泡瘢痕形成的影响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究加味桑白皮汤抗青光眼滤过术后滤过泡瘢痕形成的效果。方法将174例(193眼)原发性青光眼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87例(95眼)予以小梁切除滤过性手术,术中应用丝裂霉素C预防滤过泡瘢痕,观察组在此基础上于手术前后2周予以加味桑白皮汤治疗,对比2组术后术眼滤泡类型、术眼眼压波动、手术成功率、术后视力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术后功能性滤过泡率为78.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0.0%(P<0.05);2组术后各时间点的眼压均明显低于术前(P均<0.05),2组术后各时点两两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术后随访6个月,观察组手术成功率为78.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6.8%(P<0.05);观察组术后视力提高及不变率为90.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3.2%(P<0.05);2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抗青光眼滤过手术前后辅以加味桑白皮汤有助于进一步预防术后滤过泡瘢痕的形成,且不影响术后对眼压的控制,并对改善视力、保障手术质量有重要价值,值得临床推广应用。(本文来源于《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期刊2019年12期)

喻娟,彭俊,颜家朝[8](2019)在《青光安颗粒对青光眼滤过术后滤过泡瘢痕化的抑制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青光安颗粒对青光眼滤过术后滤过泡瘢痕化的抑制作用。方法:选取2016年4月至2018年9月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行滤过性手术治疗后滤过泡瘢痕化患者76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8例。2组均采用常规小梁切除滤过性手术,对照组术后给予血栓通胶囊,观察组术后给予青光安颗粒,2组均连续治疗2个月。比较2组治疗成功率、手术前后不同时间患眼最佳矫正视力(BCVA)及眼压,记录2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2组患者术后7 d患眼术区均形成功能性滤过泡,观察组治疗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 <0. 05)。与术前比较,术后1、2个月2组患眼BCVA及滤过泡高度均明显提高/增加(P <0. 05),且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 <0. 05); 2组患眼眼压均明显降低(P <0. 05),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 <0. 05)。2组总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青光眼滤过术后给予青光安颗粒可更明显地提高患眼BCVA,降低眼压,有效抑制滤过泡瘢痕化。(本文来源于《世界中医药》期刊2019年03期)

冷雪,徐韶林,张琳,王瑛,许文晶[9](2019)在《青光眼术后滤过泡感染性眼内炎的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分析青光眼术后滤过泡感染性眼内炎的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为医院感染的控制工作提供研究依据。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7年12月的2 177例行滤过手术的青光眼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术后滤过泡感染性眼内炎的发生率进行观察和分析,对感染相关样本中的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进行检测和分析。结果有65例患者发生感染,感染率为2.99%。检出病原菌69株,其中,革兰阳性菌36株占52.17%,革兰阴性菌31株占44.93%,真菌2株占2.9%,主要革兰阳性菌对磺胺甲恶唑/甲氧苄啶、青霉素G、克林霉素的耐药株数较多,对多西环素、左氧氟沙星、利福平的耐药株数较少。主要革兰阴性菌对磺胺甲恶唑/甲氧苄啶、氨苄西林、庆大霉素的耐药株数较多,对阿米卡星、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的耐药株数较少。结论青光眼术后滤过泡感染性眼内炎的病原菌以金黄色葡萄球菌等革兰阳性菌为主,这些病原菌的耐药性较强,临床医生应选用敏感性抗菌药物进行抗感染治疗,以确保手术治疗效果。(本文来源于《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期刊2019年06期)

秦健翔,解彦茜,胡城,王小洁,梁远波[10](2019)在《针刺分离联合巩膜通道重建术治疗青光眼术后远期失败滤过泡》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初次针刺分离联合巩膜通道重建治疗青光眼滤过术后远期失败滤过泡的效果。设计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对象 2014年3月至2016年10月在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眼视光医院进行初次滤过泡针刺分离联合巩膜通道重建的患者24例25眼,平均年龄(46.2±16.6)岁。方法对于远期失败滤过泡,先利用针头进行囊壁的切开和分离,再伸入巩膜瓣下进行巩膜下分离,并穿刺进入前房以确保前房与滤过泡相通,术后球结膜下注射5-FU。成功的定义为不使用或使用降眼压药物后眼压≤21mmHg。主要指标眼压,并发症,降眼压药物使用数量。结果前一次滤过手术与本次针刺分离术平均间隔(53.5±67.7)个月。术前平均眼压(28.4±9.8)mmHg,末次随访平均眼压(24.6±11.9)mmHg。平均随访(7.6±7.8)个月。术前降眼压药物使用数为(2.7±1.1)种,术后6个月为(0.8±0.9)种。术后6个月成功率为44%。结论针刺分离联合巩膜通道重建术简单,具有可接受的手术成功率,是青光眼滤过术后远期滤过功能不良在再次滤过手术治疗前可选择的方法。(本文来源于《眼科》期刊2019年01期)

滤过泡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探讨持续配戴软性角膜接触镜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后滤过泡渗漏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5月至2016年1月铜陵市人民医院确诊为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并住院治疗,小梁切除术后出现滤过泡渗漏68例(68只眼),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观察组(34例34只眼)采用持续配戴软性角膜接触镜,对照组(34例34只眼)采用传统眼外小棉枕加压包扎治疗,比较两组方法治疗后患眼舒适度、滤过泡渗漏愈合时间和角膜水肿发生率。结果治疗后患眼舒适度比较,观察组0级34例,对照组0级6例,1级15例,2级9例,3级4例,观察组患眼舒适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c=6.59,P<0.05);治疗后患眼滤过泡渗漏愈合时间比较,观察组2 d 8例、5 d 19例、8 d 5例、需要缝合2例,对照组3 d 23例、5 d5例、需要缝合6例,两组滤过泡渗漏愈合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6.167,P<0.05);对照组发生角膜水肿6例,观察组0例,观察组较对照组角膜水肿的发生率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传统眼外小棉枕加压包扎治疗比较,持续配戴软性角膜接触镜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后滤过泡渗漏,在治疗的便捷、角膜水肿的发生率、病人的舒适度和医患双方配合上,更具有优势。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滤过泡论文参考文献

[1].杨辉,高娟,张中伟,刘玲.某院青光眼患者术后并发滤过泡感染性眼内炎的常见病原菌观察[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9

[2].钱莉,王伟,阮建祥.持续配戴软性角膜接触镜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后滤过泡渗漏34例[J].安徽医药.2019

[3].童渝眉,田雪莲,唐莉.针刺分离联合结膜下注射5-氟尿嘧啶治疗包裹滤过泡[J].四川医学.2019

[4].罗丽颖,吴佳慧,项潇琼,唐敏,傅扬.富含半胱氨酸的酸性分泌蛋白对青光眼滤过泡瘢痕化影响的研究进展[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2019

[5].刘凯.探讨青光眼手术中应用氟尿嘧啶时间对滤过泡的影响[J].海峡药学.2019

[6].马遥,张海娟,马科.牙龈间充质干细胞对兔小梁切除术后滤过泡形态的影响[J].眼科.2019

[7].张劲,朱剑.加味桑白皮汤对青光眼滤过术后滤过泡瘢痕形成的影响研究[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9

[8].喻娟,彭俊,颜家朝.青光安颗粒对青光眼滤过术后滤过泡瘢痕化的抑制作用[J].世界中医药.2019

[9].冷雪,徐韶林,张琳,王瑛,许文晶.青光眼术后滤过泡感染性眼内炎的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9

[10].秦健翔,解彦茜,胡城,王小洁,梁远波.针刺分离联合巩膜通道重建术治疗青光眼术后远期失败滤过泡[J].眼科.2019

标签:;  ;  ;  ;  

滤过泡论文-杨辉,高娟,张中伟,刘玲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