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和马来西亚华裔父母教养方式对青少年自尊影响的比较研究

中国和马来西亚华裔父母教养方式对青少年自尊影响的比较研究

论文摘要

本研究旨在探讨父母教养方式对青少年自尊感的影响。在过去的学术研究中,各国心理学家针对有关课题作了大量的研究,然而跨文化研究并不常见。本研究就父母教养方式对青少年自尊感的影响进行了中国与马来西亚华人学生间的比较研究。本研究主要采用问卷调查和量化统计分析。笔者采用父母教养方式问卷(EMBU)和罗森伯格的自尊量表(SES)作为测量工具,对中国江苏省南京市和马来西亚雪隆地区各5所中小学的小五至初中三学生进行调查。中国和马来西亚的有效问卷分别为296和285,共计581。笔者使用SPSS18.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得到的结果如下:1.中国青少年的自尊得分显著高于马来西亚华裔青少年,同时,这也显示独生子女(中国)与非独生子女(马来西亚)的自尊得分差异显著(p<0.01)。2.虽然,女生的得分略高于男生,但是,两国青少年的总体自尊和不同水平得分在性别和年级变量上都不存在显著差异。3.中国和马来西亚华裔父母教养方式中的父母情感温暖、理解、父亲过分干涉父亲过度保护和母亲惩罚、严厉因子上存在非常显著的差异(p<0.01)。4.男女青少年在父母教养方式部分因子上存在显著差异。中国男生比女生感受到更多来自母亲的过分干涉、过度保护;马来西亚的男生比女生感受到更多来自父亲的惩罚、严厉、过分干涉以及母亲过分干涉、过度保护的管教。5.中国青少年的高自尊感与父母的情感温暖、理解因子非常显著正相关(p<0.01),并且与父亲教养方式中的拒绝否认、过度保护及母亲的惩罚、严厉因子显著负相关(p<0.05);其低自尊感与父亲惩罚、严厉因子负相关,与其他因子皆正相关,却不显著。然而,低自尊感与父亲过分干涉、拒绝否认、过度保护,母亲过分干涉、过度保护、拒绝否认及惩罚严厉因子存在高相关性。6.马来西亚华裔青少年中的高自尊感与其父亲的情感温暖、理解因子存在非常显著的正相关(p<0.01),同时与父亲的惩罚、严厉,以及拒绝否认因子显著负相关(p<0.05);其低自尊感与所有因子负相关,其中与父亲惩罚、严厉非常显著(p<0.01);父亲过分干涉、父母亲拒绝、否认显著负相关,(p<0.05)。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第2章 文献综述
  • 2.1 青春期的研究
  • 2.1.1 什么是青春期?
  • 2.1.2 青少年心理发展的理论
  • 2.1.3 青少年的自我意识
  • 2.1.4 探究青少年自尊心理的意义
  • 2.2 自尊的研究
  • 2.2.1 青少年自尊的发展
  • 一、自尊概念的界定
  • 二、自尊发展的年龄特点
  • 三、青春期自尊的发展和变化
  • 2.2.2 关于自尊心理的研究工具
  • 2.2.3 自尊心理的相关研究
  • 2.3 父母教养方式的研究
  • 2.3.1 父母教养方式之定义
  • 2.3.2 父母教养方式的相关研究
  • 2.3.3 关于父母教养方式的研究工具
  • 2.4 父母教养方式对自尊影响的研究
  • 2.4.1 中国学者的相关研究
  • 2.4.2 马来西亚学者的相关研究
  • 一、马来西亚的华人文化背景
  • 二、马来西亚学者的相关研究
  • 2.4.3 以往研究存在的不足与局限
  • 第3章 研究目的与假设
  • 3.1 研究目的
  • 3.2 研究假设
  • 第4章 研究方法
  • 4.1 研究对象
  • 4.2 研究方法与工具
  • 4.2.1 文献分析整理
  • 4.2.2 问卷调查研究
  • 4.2.3 研究程序
  • 4.2.4 数据处理
  • 第5章 研究结果
  • 5.1 父母教养方式问卷的检验
  • 5.2 父母教养方式的分析结果
  • 5.2.1 国别/的对比
  • 5.2.2 国别与性别的对比
  • 5.2.3 国别与年级对比
  • 5.3 青少年自尊水平的现状
  • 5.4 青少年自尊与父母教养方式的关系
  • 5.4.1 父母教养方式与青少年自尊之间的相关
  • 5.4.2 父母教养方式对青少年自尊的预测
  • 第6章 分析与讨论
  • 6.1 马中华人父母教养方式的差异
  • 6.2 马中华人青少年的自尊心理特征差异
  • 6.3 马中华人父母教养方式对青少年自尊的影响
  • 6.4 本研究对教育实践及研究的启示
  • 6.4.1 树立父母教养方式的正确观念
  • 6.4.2 认识子女的心理
  • 6.4.3 学会尊重、赏识孩子
  • 6.4.4 与学校保持密切联系
  • 6.5 本研究的不足和有待进一步探讨的地方
  • 第7章 研究结论
  • 附录A
  • 参考文献
  • 后记
  • 相关论文文献

    • [1].武汉市某医院糖尿病足患者的焦虑、抑郁、自尊感及其相关性[J]. 医学与社会 2018(09)
    • [2].培养自尊感和自信心,促进幼儿健康成长[J]. 中华少年 2017(15)
    • [3].建立个体责任意识,增强学生的自尊感[J]. 新课程(教育学术) 2012(01)
    • [4].我国女同性恋自尊感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J]. 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09)
    • [5].温故知新[J]. 中国教师 2010(12)
    • [6].运动对大学生身体自尊感的影响分析[J]. 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12)
    • [7].护士个人自尊感、荣誉感与护理质量相关性分析[J]. 齐鲁护理杂志 2011(30)
    • [8].研究显示老年人也易性格大变[J]. 中华中医药学刊 2016(12)
    • [9].锐眼·眼界[J]. 人民教育 2016(05)
    • [10].96例精神分裂症患者自尊感与妄想症状的相关性分析[J]. 广州医药 2009(03)
    • [11].用爱关心学生 用心做好教育[J]. 辽宁教育 2018(10)
    • [12].论家庭教育中幼儿自尊感的培育[J]. 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17(02)
    • [13].简论幼儿自尊感培养的途径[J]. 吉林教育 2014(Z2)
    • [14].青少年偏差行为风险因素与黑社会的关系[J]. 青少年犯罪问题 2013(05)
    • [15].退休后心理问题对健康的危害[J]. 人生与伴侣(月末版) 2008(09)
    • [16].别以教育的名义伤害孩子的自尊——教育叙事[J]. 考试周刊 2018(05)
    • [17].认知行为干预对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自尊感及睡眠质量的影响[J]. 齐鲁护理杂志 2013(17)
    • [18].批评学生四忌[J]. 新课程学习(学术教育) 2010(07)
    • [19].死亡教育在愤怒发泄期肿瘤患者中的应用意义[J]. 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 2020(05)
    • [20].尊重学生和教学管理漫谈[J]. 中学语文 2015(03)
    • [21].“智Net计划”支援沉溺上网学生[J]. 社会工作(上半月) 2010(10)
    • [22].中外名家名言集萃[J]. 中国音乐教育 2009(09)
    • [23].论教学过程中赏识教育的应用[J]. 内蒙古教育 2012(02)
    • [24].同性恋者自尊感与身份认同的关系——自我效能感的中介作用[J]. 现代交际 2019(12)
    • [25].开展优质护理服务对腹膜代阴道成形术患者心理的影响[J]. 齐鲁护理杂志 2015(18)
    • [26].用爱滋润孩子的心[J]. 读书文摘 2014(06)
    • [27].如何培养幼儿的自尊感、自信心[J]. 中华少年 2015(22)
    • [28].媒介依赖理论视角下的智能手机使用心理与行为——中国与新加坡大学生手机使用比较研究[J]. 新闻大学 2019(03)
    • [29].超越“尊严”——自尊的误区与调适[J]. 校园心理 2011(01)
    • [30].性保护,男孩女孩都需要[J]. 父母必读 2011(04)

    标签:;  ;  ;  ;  

    中国和马来西亚华裔父母教养方式对青少年自尊影响的比较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