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本论文选择了北朝晚期(北齐)到清代山东泰安地区佛教石窟为研究对象,以泰安地区的历史、文化、经济、政治与泰安石窟造像艺术的产生、发展、衰落的状态为主线,结合山东同时期其他地区佛教艺术和佛教文化传播展开研究。重点分析泰安石窟与国内同时期石窟的艺术特征中的“共性”及具有泰安本土化“个性”的艺术风格。泰安地区石窟共二十三处窟龛造像,主要分布东平县境内和泰安周边地区。本文主要针对其中的十三处佛教石窟造像(即白佛山石窟造像、司理山石窟造像、理明窝摩崖造像、华岩洞石窟造像、青峰山摩崖造像、银山摩崖造像、灵泉寺摩崖造像、龙山石窟造像、铧山石刻造像、阴佛寺造像、舍身崖摩崖造像、阁老顶摩崖造像、琵琶山石塔造像)进行其艺术风格研究。佛教造像自宋代起在全国就开始逐渐衰落。而泰安石窟自北齐时期到清代几乎历代都有造像遗存,这在山东乃至全国都很罕见。故泰安石窟浓缩了中国石窟艺术的历代风格演变情况。泰安地区作为山东第三大佛教造像中心,受中古时期山东两大佛教造像中心——古齐州和古益都的影响较大。所以泰安与济南、青州两地造像风格、样式有所相似,并以泰安自成一体的文化内涵与表现形式展示出独特的本土化“个性”。许多高僧、大德如:僧朗、安道一、印度高僧法洪等来泰安刻经、造像、宣扬佛法,这对泰安与山东的石窟艺术都产生了极为重要的影响。泰安石窟艺术体现出多元化与个性化、本土化并存的特点,是内容与形式的完美统一。
论文目录
摘要ABSTRACT第1章 绪论1.1 研究概述1.1.1 泰安地区石窟造像的研究著作1.1.2 研究意义1.2 研究方法1.2.1 文献查阅1.2.2 比较研究1.2.3 实例研究1.3 研究对象和范围1.3.1 研究对象1.3.2 研究范围第2章 “鲁西石刻博物馆”——总览泰安石窟造像之概况第3章 “中原北齐第一大佛”——观泰安佛教造像之传入第4章 “齐鲁隋代第一佛”——观泰安佛教造像之兴盛4.1 泰安地区隋代佛教造像4.1.1 白佛山石窟造像一号窟4.1.2 白佛山石窟造像二号窟4.1.3 阴佛寺石窟造像4.2. 泰安地区唐代佛教造像4.2.1 理明窝摩崖造像4.2.2 白佛山三号窟4.2.3 司理山东崖、西崖4.2.4 灵泉寺摩崖造像4.2.5 琵琶山石塔造像4.2.6 龙山石窟造像第5章 “三教合一”——观泰安佛教造像之衰落5.1 华严洞石窟造像5.2 白佛山四号窟5.3 司理山东崖的“三教合一”造像5.4 舍身崖摩崖造像5.5 阁老顶摩崖造像5.6 青峰山摩崖造像5. 7 铧山石刻造像第6章 泰安石窟的精神内涵及各时期艺术风格6.1 泰安石窟的精神内涵6.1.1 泰山历史文化背景6.1.2 泰安地区佛教石窟造像背景6.2 泰安石窟不同时期的艺术风格6.2.1 早期造像的淳朴美6.2.2 中期造像的华丽美6.2.3 晚期造像的融合美6.3 泰安石窟本土化的艺术风格6.3.1 齐鲁隋代第一佛6.3.2 十六王子像6.3.3 涅槃像6.3.4 中原北齐第一大佛第7章 结论参考文献致谢在学期间主要科研成果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泰安地区论文; 石窟造像论文; 艺术风格论文; 佛教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