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题目: 民国政治与民国政治学——以1930年代为中心
论文类型: 博士论文
论文专业: 政治学理论
作者: 王向民
导师: 孙关宏
关键词: 民国政治学,民国政治
文献来源: 复旦大学
发表年度: 2005
论文摘要: 本文通过研究民国政治学的“三个研究领域"得出“两个价值诉求”,并分析了此两个价值诉求和政治学生成的政治社会原因,最后探讨了政治与学术的关系。本文的问题是:第一,民国政治学怎么样:怎样发生、讨论哪些问题,得出哪些结论;第二,民国政治学理论呈现何种政治价值原则,为何有此种政治价值原则;第三,民国政治学的政治社会生成空间如何。第一个问题是历史学的再现,后两个问题是政治学的分析。本文的研究对象主要是教研于各个大学政治学系的教授和中国政治学会的会员,他们的撰述及活动都属于本题的研究范围。本文的研究时段以1930年代为中心,前后各有时延,并不指明具体的时间。因为政治学研究政治的常态,非常态政治理论不具有普遍性指导意义。对于南京政府而言,1927—1937年是公认的“黄金时期”。同时,之前的研究为1930年代的政治学研究提供了必要的基础,之后的出版成果则是1930年代政治学研究的继续。本文所使用的资料,主要包括以下几类:第一,各种校史、系史、教育史等史料;第二,民国政治学家的撰写的著作及发表在期刊杂志上的政论文时论文;第三,民国政治学家的自传、书信、日记、传记、回忆录,以及友人弟子后辈撰写的评论纪念性文字;第四,民国政治史档案、统计数据,等等。论文的结构,除绪论和结语外,共分六章。绪论厘清本文的分析性概念(民主与集权)和作为研究对象的概念(现代西方政治学),并且综述学术界研究现状与成果。第一章从历史角度描述民国政治学的各种外在规定性的展开。第二章总结并分析民治与集权两个政治价值诉求的政治社会原因。第三章至第五章分别就民国政治学家中的国家理论、政府理论和政党理论展开具体分析。第六章分析民国政治学的政治生存环境。结语对政治与学术的关系做一分析,认为保持政治与学术的必要张力是国家建设理性化进行的重要推动力量。本文研究结论如下:第一,就民国政治学理论形态而言,体现出民治与集权的“合奏”特征。因为国家理论、政府理论和政党理论在价值倾向和制度安排上最终都指向“集权”诉求,然而在政治过程(尤其是四项政权)和制度安排(分权制衡)中却要求民主政治。从整体上看,民国政治学研究呈现出多元一体、互相影响与竞争的繁盛格局,自由主义政治学、国家主义政治学和马克思主义政治学三足鼎立。以上民国政治学理论形态主要由以下三个因素造成:第一,晚清民初的民主政治理论遗传、政治学家的欧美自由主义教育背景,以及自认为中国政治是西方政治进化链之环节而不是断裂,使之认可并修正西方民主政治理论;第二,国家建设之集权逻辑、中国支撑性阶级阙失,以及历史经验教训,使之具有集权诉求;第三,近代中国革命保有“社会自由”的独特逻辑、国民党自身成员特征,以及威权党治形态客观上形成弱势独裁的“悖反性多元政治”,从而为多元政治研究提供了生存空间。同时,因为民国政治学没有相应的现代经济基础和社会阶级基础,故而当国民党实行独裁政治压制学术研究后,民国政治学亦轰然崩塌。
论文目录:
中文提要
英文提要
绪论
1 民治与集权:对称概念与分析视角
2 作为学科的现代政治学
3 文献综述
4 论文要素
第一章 民国政治学的滥觞
1.1 1930年代:国家建设的展开
1.2 民国政治学的四期发展
1.3 作为学科学术的政治学之建立
第二章 民治与集权的合奏
2.1 民治与集权:民国政治学的理论特质
2.2 民治:政治和思想的中西璧合
2.3 集权:国家统一性阙失的政治发展选择
第三章 民族与宪政:国家的追求
3.1 国家理论的内在转向及其困难
3.2 民族独立与国家统一
3.3 民治与宪政
小结
第四章 效能与均权:政府的原则
4.1 现行政制的批评
4.2 效能政府
4.3 均权政制
小结
第五章 革命与民治:政党的角色
5.1 军政:政党与革命
5.2 训政:党治与民治
5.3 宪政:一党与多党
小结
第六章 悖反式多元政治下的政治学生成
6.1 政治革命与社会自由
6.2 政党构成与学政交流
6.3 弱势独裁与悖反式多元政治
结语 政治与学术的张力:国家建设的重要动力
参考文献
后记
发布时间: 2007-06-28
相关论文
- [1].中国国民党党政体制剖析1927-1937[D]. 田湘波.湖南师范大学2004
- [2].近代中国政治变迁中的民族主义[D]. 胡涤非.复旦大学2004
- [3].晚清之“西政”东渐及本土回应[D]. 孙青.复旦大学2005
- [4].“国难”与“思想界”[D]. 冯峰.复旦大学2005
- [5].晚清绅士与政治整合研究:以知识权力化整合模式为路径[D]. 郭剑鸣.复旦大学2006
- [6].变革社会中的政党权威与社会整合[D]. 罗峰.复旦大学2006
- [7].现代中国政治话语的范式转换[D]. 徐纬光.复旦大学2006
- [8].吴景濂与民国政治:1916~1923[D]. 张淑娟.复旦大学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