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贵港市港北区港城镇旺岭小学李金兰
【摘要】四年级语文学习正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关键时期,这就需要老师加强对提高小学四年级语文阅读教学效率的研究,从多个角度着手,循循渐进的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潜移默化的达到提升学生语文阅读素养的目的。本文笔者以此为论述中心,期望能为阅读教与学的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小学四年级;语文阅读;教学效率
对于四年级的语文课文教学而言,阅读是学生对知识信息吸收与消化的重要过程。如何在教学中让学生快速进入到课文的“书境”中,快速领略作者的写作意图,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相信这是每个四年级语文老师都尤为关注的问题?以笔者多年的四年级语文阅读教学经验而言,认为需要加强对自身的引导与构思,要善于运用创造性的教学唤醒、激活学生的智慧,真正达到提升四年级阅读教学效率的目的。
一、多角度激发阅读兴趣
对于小学生而言,他们学习的注意力很难有效保持,如果教学中老师善于合理运用各种教学手段,那么便能逐渐使学生感受到阅读中的乐趣,阅读便不会再成为令学生苦恼的事情。苏霍姆林斯基曾表示,上课必须要有趣,这是带动学生高涨情绪的重要途径。比如在学习《生命生命》课文时,当在读“飞蛾求生”、“砖缝中长出瓜苗”和“倾听心跳”三个短故事时,可以组织学生讨论“生命有这么重要吗?值得这么努力吗?”一部分学生认为非常有必要,另外一部分学生认为完全没有必要。为了让学生明确本课文的主题思想——虽然生命短暂,但是,我们却可以让有限的生命体现出无限的价值。一定要珍惜生命,决不让它白白流失,使自己活得更加光彩有力。老师可以让两部分学生进行激烈的辩论,让另外那部分认为完美没有必要的学生在辩论中了解生命的可贵,相信这样的教学比老师反复的讲解要有效果的多。当然不同的课文题材也可以采取不同的方式,比如在学习剧本型题材课文时可以采取表演的形式,在学习诗歌题材的课文时可以采取朗诵会的阅读教学形式,在学习说明文相关题材的课文时可以组织各种有趣的产品展销会,在学习记叙文、议论文等题材的课文时可以巧设生活情境,给予学生身临其境之感,相信通过多手段设计的阅读教学课堂,不仅能使学生对人、事、物、景有直观独特的感受,还能更深刻的理解课文,使学生的阅读能力得到有效提升。
二、准确切入阅读教学点
阅读教学如同学生的说话一样,如果能找到准确的切入点,不仅语义表达准确,且顺服力较强,所以阅读教学中要选准切入点,逐渐提升学生的阅读思维及能力,达到节省阅读教学时间,提升教学效率目的。
1、中心句着手切入
就以《小木偶的故事》课文为例子,其中的中心句子是“小木偶的头疼的越来越厉害。现在他真希望自己还是一段没有头脑的木头.....是,而且越来越疼了。小木偶可怜巴巴地说。”然后鼓励学生从上下文的角度着手去分析:(1)什么情境下小木偶的头越来越疼了?(2)他为什么会这么头疼?(3)凸显出怎样的道理?等等。
2、总结句着手切入
每篇课文基本都会存在总结性的句子,老师在寻找阅读切入点时,可以尝试从此处着手,将文章前后的原因弄清楚,深刻、全面的理解全文。就以《草原》为例子,其中总结性的句子是最后一句诗,教学中老师要紧扣此诗句,让学生自己去弄清前后原因,将各部分内容有机结合起来,了解其布局谋篇的思路,明确最后一句诗的妙用,从而受到独特的感染。
3、关键词着手切入
优秀的文章老师总是想将其精华处一一传授给学生,那么想要达到深入浅出的目的,则需要从关键词切入点着手。就以《蟋蟀的住宅》课文为例子,初读课文后可以让学生寻找概括作者对蟋蟀住宅最有感受的词语,较多学生都认为“伟大的工程”是最有感触的词语。因此老师课文讲解中可以将“伟大的工程”为教学切入点关键词,让学生自主去探究蟋蟀选址、住宅的特征以及建造住宅的过程,进行不断的讨论,最后老师只需要做好总结即可。
三、情境阅读教学法
想要提高小学四年级语文阅读教学效率,必然离不开情境阅读教学法的运用,这是激发学生情感体验,深刻理解课文的必然途径。具体的情境阅读教学法可以分为几种:实物情境:即利用对实物的观察,让学生有效理解课文内容,此方法尤为适用于四年级语文阅读教学中,关于景色、植物、昆虫等类的课文,尤其适用此种情景方式,能开拓其视野,提升其情趣。模拟情境:即根据课文需要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的声音、图片等功能来教学,使学生获得最主观的感受;或根据课文内容,组织角色扮演,身临其境体会其心理及情感。这样的情境教学具有化抽象为具体,化静为动的作用,非常有益于理解课文内容,提升阅读教学效率。除此之外,还有语感情境、
想象情境等等,本文不再一一论述。
总结
总而言之,小学四年级语文阅读教学效率提升的策略非常的多,每个四年级语文老师都需要根据所教学生的实情,从激趣、寻找阅读教学切入点及情境创设等角度着手,全面提升阅读教学效率,给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周丽红.浅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策略[J].才智.2013(32).
[2]李洁.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策略探究[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3(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