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李慈铭与樊增祥的诗歌理论及其创作

论李慈铭与樊增祥的诗歌理论及其创作

论文摘要

本文以素有晚清文史渊薮之称的《越缦堂日记》以及洋洋近百卷的《樊山诗文集》为文本基础,系统阐发李、樊师弟二人在诗学领域的传承关系。以辞章成就而论,李慈铭以杜诗为根柢之学,提倡不专一家,不名一代,打破唐宋以来的门户纷争。其门下汇聚了沈曾植、袁昶、樊增祥等一大批后起之秀。尤其是弟子樊增祥,不但打破了传统诗坛的门户,更把视野扩展到西学领域。关注此二人,对理解晚清民国以来传统诗歌的发展有很大参考价值。李慈铭与樊增祥身处的晚清诗坛,名家辈出,与清初诗坛前后辉映。如李慈铭瓣香老杜,张之洞以唐意入宋调,王闿运师法六朝,而他们的弟子,也风格各异,自成一家。如袁昶取径山谷,樊增祥不拘唐宋,沈曾植上溯元嘉。而诗人之间,往来密切,思想交流频繁。或是融合,或是冲突。如张之洞与李慈铭经历了从至交好友到反目成仇,再到复合的过程。张之洞与王闿运始终往来不断。李慈铭对王闿运又始终轻视。而袁昶、樊增祥二人,同是张之洞与李慈铭的弟子。而又形成各自的诗歌风格,与老师所尚,并不相同。同辈诗人之间的相互影响如何,师弟之间的诗学传承关系如何,凡此种种,目前的研究尚不足以全面反映那段时期的真实面貌。对民国以来的旧体文学关注不够,就难以对五四以来新文学的发展有合理的定位和评价。本文以李慈铭樊增祥的诗学关系为中心,试图将李慈铭、樊增祥的传统诗学观念置于中西学冲突融合的背景之下,探究晚清诗歌的发展情况。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李慈铭樊增祥研究综述及论文各章提要
  • 一、李慈铭生平及研究情况
  • 二、樊增祥生平及研究回顾
  • 三、课题研究意义及各章内容概述
  • 第一章 二师一弟:李慈铭张之洞与樊增祥关系考
  • 一、才学颉颃,仕途睽违:李慈铭张之洞的相识、相知到相恶
  • 二、保守与经济:李慈铭张之洞文化观的分歧
  • 三、但谈时政,不事搏击:樊增祥的斡旋之力
  • 第二章 读书用世:李慈铭张之洞与樊增祥的学术思想比较
  • 一、汉学为本:李慈铭张之洞对传统经学的立场
  • 二、中学之体与西学末技:李慈铭张之洞学术之异同
  • 三、不自弃旧学,不取憎新人:樊增祥的用世之术
  • 第三章 经史辞章,务求其上:李慈铭樊增祥的诗歌理论(上)
  • 一、儒林耶、文苑耶:李慈铭经史辞章兼修
  • 二、李越缦门下群英谱
  • 三、云门与其师的诗学交往记忆
  • 第四章 瓣香杜陵,师法百家:李慈铭樊增祥的诗歌理论(中)
  • 一、识杜大体,略其小疵
  • 二、从拟杜到“真杜”
  • 三、老杜为体,百家为用
  • 四、盛唐之音:李慈铭论明七子
  • 五、诗坛公心:为晚明诗人平反
  • 附:越缦堂论宋诗
  • 第五章 诗人之学与学人之诗:李慈铭樊增祥的诗歌理论(下)
  • 一、李慈铭论诗人之学
  • 二、馀事为诗:清代学人诗概况
  • 三、师法百家,融铸中西:樊增祥的诗学思想
  • 第六章 一己欢愁:李慈铭樊增祥的诗歌创作(上)
  • 一、仕隐之间:李慈铭的山水诗
  • 二、学人之制:李慈铭的考订诗
  • 三、实录闲居生活:李慈铭的诗歌特色
  • 第七章 游戏艳笔:李慈铭樊增祥的诗歌创作(下)
  • 一、有艳才、无艳情:樊增祥的艳诗创作
  • 二、取径前人,叠韵炫才:“樊山体”风格论
  • 三、游戏心、通俗笔:前后《彩云曲》的艺术特色
  • 馀论 西风所及
  • 一、李慈铭的“题照诗”与樊增祥的俳谐语
  • 二、李慈铭樊增祥论诗坛革命思想
  • 三、关于李慈铭樊增祥历史地位的思考
  • 附录
  • 李慈铭著作考辨
  • 樊增祥诗结集始末考
  • 主要参考文献
  • 作者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
  • 作者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参与的项目
  • 致谢
  • 相关论文文献

    • [1].《越缦堂日记》整理与研究刍议[J]. 南昌师范学院学报 2016(01)
    • [2].从《越缦堂日记》看李慈铭的小说研究[J].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 2011(04)
    • [3].《越缦堂日记》所见同光之际的戏曲生态[J]. 中国戏剧 2014(10)
    • [4].李慈铭与蔡元培[J]. 上海高校图书情报工作研究 2008(04)
    • [5].晚清第一毒舌[J]. 视野 2020(19)
    • [6].从《越缦堂日记》看李慈铭与晚清士人的书籍往来[J]. 历史档案 2014(03)
    • [7].复堂和知堂[J]. 鲁迅研究月刊 2015(07)
    • [8].晚清学者李慈铭的小说思想[J]. 名作欣赏 2011(05)
    • [9].阮元遗事辑录(四则)[J]. 扬州文化研究论丛 2009(02)
    • [10].晚清学者李慈铭交游考[J]. 河北民族师范学院学报 2014(01)
    • [11].“同志”小考[J]. 中国性科学 2008(11)
    • [12].“晚清第五大日记”都记了些什么[J]. 新作文.金牌读写(高中生适读) 2012(03)
    • [13].李慈铭自序文辑释[J]. 古籍整理研究学刊 2015(02)
    • [14].大变动时代的亲历者——宁波市档案馆珍藏晚清日记探赜[J]. 浙江档案 2010(10)
    • [15].试论《越缦堂日记》考证、评论正史的成就[J]. 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09(02)
    • [16].晚清士人的书籍往来——基于李慈铭《越缦堂日记》的考察[J]. 国家图书馆学刊 2014(02)
    • [17].越缦堂与湘绮楼[J]. 书屋 2014(09)
    • [18].李慈铭著述考略[J]. 图书馆研究与工作 2013(03)
    • [19].越缦堂上有清风——李慈铭[J]. 书法 2010(04)
    • [20].李慈铭阅读形象面面观[J]. 图书馆杂志 2011(08)
    • [21].李慈铭序跋辑释[J]. 文献 2015(03)
    • [22].李慈铭与晚清的天津书院教育——基于《越缦堂日记》的考察[J]. 社会科学辑刊 2018(02)

    标签:;  ;  ;  ;  

    论李慈铭与樊增祥的诗歌理论及其创作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