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症胸部创伤大鼠TH1/TH2平衡的变化以及匹多莫德(Pidotimod)对其干预作用的实验研究

重症胸部创伤大鼠TH1/TH2平衡的变化以及匹多莫德(Pidotimod)对其干预作用的实验研究

论文摘要

第一部分:小型动物撞击机的研制及大鼠重症胸部创伤模型的建立目的:设计制作小型动物撞击装置,并以此为基础建立了大鼠重症胸部创伤模型。方法:自行设计制作小型生物撞击装置撞击致伤,该装置由一根U型截面钢轨、动物固定台、驱动弹簧、撞击器和测速器组成。撞击器重量可调,驱动弹簧以不同的拉伸长度牵引撞击器沿钢轨作直线运动并以不同的速度进行撞击;动物固定位置可调,可以实现撞击点的三维空间定位;动物固定台近端设有阻拦装置,可以通过限制撞击器撞击行程控制胸部撞击时的胸壁压缩量。在钢轨上标定出驱动弹簧不同拉伸长度所对应的撞击器的撞击速度,反复测量15次,观察撞击速度的误差以及撞击中心点的圆周误差。成年雄性SD大鼠84只,随机平均分配为7组。均经颈部正中切口进行颈动脉插管,经耳后皮肤戳孔引出并妥善固定,颈动脉插管连接生命体征监护仪对大鼠平均动脉压、心率进行动态监测。A组为对照组,进行假撞击;其余各组取右腋前线第3、4肋水平作为撞击中心点进行水平状态准静态撞击。B组设定撞击速度3m/s,胸廓压缩比20%;C组设定撞击速度3m/s,胸廓压缩比40%;D组设定撞击速度6m/s,胸廓压缩比20%;E组设定撞击速度6m/s,胸廓压缩比40%;F组设定撞击速度9m/s,胸廓压缩比20%;G组设定撞击速度9m/s,胸廓压缩比40%。大鼠撞击前、撞击后2小时、12小时,分别进行动脉血气分析。撞击后12小时处死所有大鼠,开胸判断伤情并评分后取出肺脏,行常规病理检查。结果:(1)该撞击装置的撞击速度误差﹤4%,撞击中心点圆周误差小于3mm。(2)各组大鼠胸部伤情判断评分发现:B、C、D、F组创伤较轻;E组创伤较重,4.08±0.90分,死亡率33.3%;G组创伤极重,5.25±0.62分,死亡率83.3%。(3)各组大鼠除早期死亡外,撞击后一般表现为:动脉血压伤后即刻下降,后迅速恢复达到或超过伤前水平;心率伤后即刻下降,后迅速恢复并超过伤前水平;呼吸暂停,之后出现浅快呼吸。E组大鼠生命体征变化较为典型。(4)E组大鼠动脉血气分析表现为PH降低、PaO2降低、PaCO2降低(p<0.05)。(5)大鼠肺损伤区域病理检查:光镜下肺组织结构破坏明显,肺泡内的广泛出血,伤后12小时出现肺泡间质水肿,见炎症细胞的浸润。结论:(1)该动物撞击装置撞击参数控制准确,重复性好,且价格低廉,适合广泛推广;但是同时也存在自动化程度低,操作较为复杂等缺陷。(2)以撞击速度6m/s、胸廓压缩比40%为撞击条件,建立的大鼠胸部创伤模型可以模拟临床所见的重症胸部创伤患者的典型病理生理过程,稳定可靠,可以用于胸部撞击后胸部重症创伤、肺挫伤及其继发性损伤反应的相关研究。第二部分:重症胸部创伤大鼠TH1/TH2平衡的变化以及匹多莫德(Pidotimod)对其干预作用的实验研究目的:研究大鼠重症胸部创伤后7天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体外培养上清液IFN-γ、IL-4水平,籍以反映体内TH1、TH2细胞功能的变化。并初步探讨了匹多莫德对重症胸部创伤大鼠IFN-γ、IL-4水平及TH1/TH2平衡的干预作用。方法: SD大鼠30只,随机平均分配到A、B、C组,A组为对照组,B组为创伤实验组,C组创伤+匹多莫德干预组。采用本文第一部分所述方法,颈动脉插管后以撞击速度6m/s、胸廓压缩比40%条件建立大鼠重症胸部创伤模型。C组大鼠伤后每日予匹多莫德100mg/kg腹腔注射,A、B组大鼠予等体积生理盐水。分别于颈动脉插管完成时即刻以及伤后第1、3、5、7天经颈动脉插管内采取全血各0.8ml,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PBMC,加入PHA,体外培养72小时,收集上清液,冻存待检。采用ELISA法检测上清液IFN-γ、IL-4的浓度。结果:(1)大鼠生命体征及一般情况变化,符合本文第一部分所描述的胸部重症创伤后生命体征变化规律。A组死亡2例,B组死亡4例,C组死亡3例。(2)PBMC培养上清液IFN-γ水平比较:A、B、C三组IFN-γ浓度在伤前差异无显著性,伤后均迅速升高,于伤后第1天即达到高峰,随即回落,但伤后7天内始终高于伤前水平(p<0.01);伤后7天内的总体水平A组>C组>B组(p<0.01)。(3)PBMC培养上清液IL-4水平比较:A、B、C三组IL-4浓度伤前差异无显著性,伤后均较伤前升高(p<0.01),且7天内保持上升趋势;伤后7天内的总体水平A组<B、C组(p<0.01),B、C组之间无明显差异。(4)PBMC培养上清液中IFN-γ浓度上升倍数/ IL-4浓度上升倍数(ΔIFN-γ/ΔIL-4)比值的变化:A、B、C三组ΔIFN-γ/ΔIL-4比值,伤后均迅速升高(p<0.01),于伤后第1天即达到高峰,随即回落。A组伤后7天内始终高于1.0;B伤后第3天恢复1.0左右,并继续降低至0.34;C组伤后第7天低于1.0。伤后7天内的总体水平A组>C组>B组(p<0.01)。结论:(1)轻度创伤可以刺激大鼠的免疫功能,表现为IFN-γ合成的大幅增加以及IL-4合成的轻度增加,TH1细胞功能加强,出现TH1细胞功能极化。(2)重症创伤大鼠在伤后早期出现TH1细胞功能极化,TH1细胞功能增强,但是其幅度明显低于对照组;创伤急性期后(3天后)TH2细胞功能增强,其幅度明显高于对照组,TH1细胞功能受到抑制,TH1/TH2逆转,发生TH1向TH2的漂移,出现TH2细胞功能极化。(3)匹多莫德提高了重症创伤大鼠伤后IFN-γ的合成、释放功能,而对IL-4没有明显的影响,从而延迟了TH1向TH2的漂移,并降低漂移的程度,对重症创伤大鼠TH1/TH2平衡具有调节作用,但是限于本实验的时间长度,其作用的进一步趋势尚不明确。

论文目录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一部分:动物撞击机的设计及大鼠重症胸部创伤模型的建立
  • 前言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第二部分:重症胸部创伤大鼠TH1/TH2 平衡的变化以及匹多莫德(Pidotimod)对其干预作用研究
  • 前言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重症创伤与 TH1/TH2 平衡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英汉双解缩略词表
  • 致谢
  •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  ;  ;  ;  ;  ;  

    重症胸部创伤大鼠TH1/TH2平衡的变化以及匹多莫德(Pidotimod)对其干预作用的实验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